首页 百科知识 地球的圈层结构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的圈层结构是如何形成的?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地球具有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不是在诞生时形成的,而是在诞生之后逐渐演化而来的。在这种情况下,较重的物质缓慢下沉,较轻的物质缓慢上升,地球的圈层分化才成为可能。其次是原始地幔分化成为现代的地壳和地幔。在地质学上,把岩层的这种保持平衡的趋势叫做“地壳的均衡作用” 。但是,地壳的均衡作用过程并不像浮在水中的木块那样简单。
圈层结构_广袤绮丽的地理

圈层结构

地球具有圈层结构。其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其外部有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地球的圈层结构不是在诞生时形成的,而是在诞生之后逐渐演化而来的。

在地球之初还是“混沌一团”的时候,各种物质混杂在一起,地球并不呈现明显的圈层构造。只是后来在地球重力作用下,“轻而清者”上升, “重而浊者”下沉,经过这样长期的物质分化过程,才产生了圈层结构。

地球在漫长的形成过程中,不断吸引周围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保存热量的能力不断增强。同时,由于放射性物质、地球自身收缩,陨星的降落和地球自转速度减慢而产生的热能不断积累,温度不断升高,使地球内部物质具有越来越高的可塑性,甚至某些低熔点的物质被熔融为液态。在这种情况下,较重的物质缓慢下沉,较轻的物质缓慢上升,地球的圈层分化才成为可能。

地球的圈层分化,首先是硅酸盐(岩石物质)和铁镍的分化。论熔点,硅酸盐较高,铁镍较低。当地内温度升高到足以使铁镍熔化的时候,硅酸盐仍然处于固体状态。论密度,铁镍较高,硅酸盐较低。处于熔融状态的铁镍物质可以渗透过硅酸盐物质,流向地球深处,形成原始地核。同时,处于地球深处的硅酸盐物质,就浮到地球上部,成为原始地幔。在地球内部物质进行这种分化时,重力势能不断转化为热能,温度进一步升高,这又加速了地球内部的物质分化。

其次是原始地幔分化成为现代的地壳和地幔。随着地球温度的继续增高,原始地幔的可塑性不断增大,其中含铁和镁较多的硅酸盐由于密度较大,遂形成现在的地幔,它们是一种橄榄岩型的物质。而含硅铝和硅镁较多的硅酸盐由于密度较小,浮于地幔之上形成现在的地壳。

同时,地球内部的每一个层次又都有进一步的分化。原始地核分化为内核和外核;地幔分化为下地幔和上地幔;地壳分化为较重的硅镁层(又叫玄武岩层)和较轻的硅铝层(又叫花岗岩层) 。

地层的这种分布很有意思。较轻的地层总是浮在较重的地层之上,只是这种分布并不均匀,特别是迄今人们所熟悉的地球的上层结构。我们知道,浮在地幔之上的地壳,各处的厚度是不一样的。其规律是,厚度越大,浮得就越高;厚度越小,浮得就越低。这种现象,有如厚度不同的木块浮在水中的情形。厚度较大的木块,浮出水面的部分就较高,同时,没在水中的部分也较深。在地质学上,把岩层的这种保持平衡的趋势叫做“地壳的均衡作用”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洋底处地壳最薄,有的地方只有几公里厚;陆地高原处地壳最厚,有的地方厚达60余公里。

但是,地壳的均衡作用过程并不像浮在水中的木块那样简单。科学家通过测量地表各点的重力发现,地壳块体还没有完全达到平衡状态。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现代地球的有些地方还不稳定,还受到某些力量的推动作用而产生运动,如火山、地震的发生。因此,我们有理由断定,今天的地球内部分化过程并没有完结,仍然是相当活跃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