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时间:2022-10-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加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各相关部门协作联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信息的跨部门共享。加强社区、村镇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检查,对基层社区、村镇的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进行评估,促进基层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规范化和社会化。建立社区、村镇气象灾害警报站,确保及时接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并向责任区内的群众传递,按照防御方案和应急预案,正确防御气象灾害。
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_宁波市气象灾害防

四、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要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需要搭建气象灾害应急平台,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响应工作机制,建设科学高效的气象灾害应急救援体系,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和基层气象灾害综合防御能力。

(一)搭建气象灾害应急平台

市应急办作为市政府的应急管理机构,应建立宁波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平台,统一协调应急工作,支撑应急预案实施,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应急平台包括应急日常值守、预案管理、信息接入与整合、应急处置、指挥调度等功能。通过资源整合,形成一个以应急办为中枢并面向各职能部门提供服务的、统一的、综合的应急指挥系统,从而建立“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全面履行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职责。基于气象部门现有的网络硬件设施,初步建成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平台设在气象部门,逐步构建“数字预案”平台。

(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建立健全分灾种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加强各级气象灾害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响应工作机制,形成科学决策、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气象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各部门合作制定并完善台风、强降雨、大风、雷电冰雹、大雾、低温雨雪冰冻等灾害性天气的应急预案,明确气象灾害的等级划分、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应急救援的启动和终止程序、紧急避难场所和转移路线、气象灾害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各部门职责和联动机制、应急处置措施等事项。开展应急演练,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加强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适时对预案进行修订和更新。建立乡镇、村和重点单位的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全社会的灾前防范机制。

(三)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各相关部门协作联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信息的跨部门共享。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提高对干旱、冰雹、大雾、森林火灾、污染物扩散、环境污染等灾害的人工影响天气应急作业水平。充分利用已有的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库,加强重点防御区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加强应急救援装备、设施、避难场所的建设和统筹管理。加强各类气象灾害防范应对专业队伍和专家队伍建设,不断发展壮大气象减灾志愿者队伍。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防御社会动员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团体、民间组织和基层自治组织在气象灾害防御、紧急救援、救灾捐赠、医疗救助、卫生防疫、恢复重建、灾后心理疏导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单位和个人购买保险,分散气象灾害风险,加快建立财政支持的灾害风险保险体系,充分发挥金融保险行业在气象灾害救助和恢复重建工作中的作用。

(四)提高基层气象灾害综合防御能力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全面设立市辖区气象主管机构,普及乡镇气象工作站,规范和发展乡镇、村气象协理员队伍,推进气象灾害防御志愿者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社区、村镇在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加强社区、村镇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检查,对基层社区、村镇的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进行评估,促进基层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规范化和社会化。在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活动中进一步强化基层社区、村镇的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建设,围绕“消除社区安全隐患、增强居民减灾意识”,着力提高城乡基层社区、村镇的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切实增强和提高普通群众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技能。建立社区、村镇气象灾害警报站,确保及时接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并向责任区内的群众传递,按照防御方案和应急预案,正确防御气象灾害。面向社区、村镇,开展气象灾害防御远程培训、集中培训和应急演练相结合的综合培训,切实提高基层气象灾害综合防御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