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研究型教学法

研究型教学法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型教学主张学生的积极参与。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作为研究型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引导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和文献。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既是课程教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时代变革和青年学生思想及心理变化的需要。

7.研究型教学法

研究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创造有利于自主钻研的学习环境,激活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由此拓展知识面、提高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研究型教学法所蕴含的基本理念,是强调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将研究型教学与探索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知识构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的目的。

研究型教学的特点是将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研究型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思维方法的训练和思维水平的提高。研究型教学的最终成果不是具体的分数,也不一定是具体的制作成品,而体现为学生在自主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探索的思路、方法及技能。学生对其所学的知识或理论观点有深刻的领悟,进而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乃至由此而发现新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

研究型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或理论观点以外,还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去理解知识是如何被前人归纳出来的,使其明白知识创造的过程。要使学生理解,创造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能力和方法,还是一种意识、态度和观念,有创造的意识,才会有创造的实践。但只是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创新意识、什么是创新精神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参与创造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创造行为的观念体系。

研究型教学不满足于学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的量,而更注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在研究型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综合性的,需要立体地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予以回应。

研究型教学主张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特点和能力基础自由组合,制定恰当的研究计划,然后进行具体分工,共同实现研究目标。通过合作学习与研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学习成果,并且使自己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得到提高。因此,研究型教学法对教材的运用和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如这些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则将限制这种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效果。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作为研究型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引导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和文献。例如,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本质和最终归宿的理论时,可以要求和带领学生学习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或者是其中的“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这部分内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雇佣劳动与资本》、《资本论》的若干章节内容,或者是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等著作。而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和人类社会未来走向的理论时,则可以要求和带领学生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或者是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原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或者是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论粮食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论著。在认真阅读原著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点作出对问题的分析,以此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和研究问题,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探索创新紧密结合起来。

以上论及的诸种教学方法,并不是彼此外在和分离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有学者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有一种综合化趋势:“现代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综合化走向,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条件与对象特点,综合化发展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的基本趋势。”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综合化发展,首先是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和方法的综合运用。”[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要解决的是青年学生的思想、信仰问题,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更是实现其教学目标的内在需求。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既是课程教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时代变革和青年学生思想及心理变化的需要。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原则,努力探索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正实现“树立和培养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和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解决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

【注释】

[1]《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14页。

[2]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82页。

[3]石云霞:《“两课”教学法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50页。

[4]石云霞:《“两课”教学法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66页。

[5]列宁:《书评:尼·亚·鲁巴金编“书林概述”》,《列宁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255页。

[6]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赵玮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53页。

[7]万美容:《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综合化趋势》,《思想理论教育》2008(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