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三部门在利益协调中的功能

第三部门在利益协调中的功能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部门是社会自治的组织工具,是人们从国家全面控制走向社会自治的桥梁。第三部门的兴起是在经济社会高度发展以后人的本性的要求和反映。第三部门的功能在于通过政治参与和经济参与促进社会和谐。第三部门的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①沟通政府与公民的联系。第三部门因其专业化程度高,承担着政府智囊的角色,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第三部门在中国统称为民间组织,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较快发展。

三、第三部门在利益协调中的功能

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让公民和社会拥有相对较多的自治权力,而公民和社会的自治主要是通过民间组织来实现的。按照社会三分法的逻辑,政府系统属于第一部门,企业系统属于第二部门,而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就属于“第三部门”。“第三部门”是指既非政府又非企业而位于第三位的,以共同志愿为基础的,主要不是依靠国家公共权力而提供公共服务,谋取公共利益,维护公共秩序的民间组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第三部门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兴起,成为政治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部门的兴起是与政治民主化、经济现代化相伴的社会自治化的必然结果。第三部门是社会自治的组织工具,是人们从国家全面控制走向社会自治的桥梁。在社会自治的进程中,通过建立代议制政府实现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实现个人的政治权利;通过建立自由交易的市场体系,实现个人的经济权利;通过人们逐渐摆脱传统社会共同体的束缚,实现自我管理。第三部门的兴起还是一种制度选择的结果,因为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是面向普通的大多数人,有特殊需求的人得不到满足,于是第三部门就作为替代性制度来提供这些人需要的公共物品。第三部门的兴起是在经济社会高度发展以后人的本性的要求和反映。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不仅是对物的占有量的增加,还是对自我命运的把握,出于对处于困境的同类人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未来共同命运的关切,使人们愿意奉献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寻找心灵的归属和认同。

由于公共物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使所有者无法阻止别人无偿使用它提供的物品,因而无人愿意提供这些物品,只能由政府或第三部门承担。第三部门之所以能够应运而生,这是因为它有着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运行规则和追求目标。总括起来讲,第三部门具有以下的特点:①非营利性。第三部门不以谋取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但也存在着盈利的动机,要求组织的收入大于支出,盈利主要用于维持组织的正常运转。②民间性。第三部门保持“政治中立”,不以谋取政权为目标,但在环境保护、人权、社会公益等政策问题上有自己的立场。③自治性。第三部门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上自己管理自己,不受制于政党和政府,按照自己的原则行事。④志愿性。第三部门所追求的目标是社会公共利益,其发起人往往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其成员或支持者对从事这项事业也有着强烈的奉献精神。⑤低成本。第三部门管理有别于传统的科层制管理,其信息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的运作成本较低。

第三部门的功能在于通过政治参与和经济参与促进社会和谐。由于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职责,第三部门作为政府的天然盟友,在社会管理方面与政府进行密切合作,致力于构建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新型关系。第三部门的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①沟通政府与公民的联系。第三部门作为一个社会中介组织,利于把公民对政府的要求愿望、建议、批评集中起来传递给政府,并将政府的决策、政策传达到社会成员甚至直接执行,缓和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②承担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第三部门与政府的目标相近,都是谋求公共利益或社会秩序的和谐,政府为了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需要精简机构转移公共管理权力,发达的第三部门的存在使之成为可能。③监督制约政府的公共权力。现代政府的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人民有权利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但是单个的人对政府是难以进行监督的,只有结成有机的整体即第三部门,才能实现监督政府的目的。④影响政府的决策。第三部门因其专业化程度高,承担着政府智囊的角色,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咨询服务。除此之外,政府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还与社会团体相互协商,在妥协、让步的互动基础上进行决策。第三部门的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①维护市场交易秩序。行业协会、交易场所等第三部门为市场交易提供场所、拟定交易规划、监督交易行为,保证市场交易的有序进行。②提供各类咨询服务。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各类咨询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市场主体在进入市场或市场交易的过程中提供咨询、代理、中介等专业服务,提高市场主体的辨别能力。③解决市场纠纷。各类行业协会通过行业自律,可以实现本行业内纠纷的预防和解决,市场中的各类仲裁机构可以使发生的纠纷得到公正的解决。

第三部门在中国统称为民间组织,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中国的民间组织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包括行业协会、联合会、商会、促进会、学会、研究会、联谊会等社会团体;另一类是基金会等从事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还有一类是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主要包括民办学校、民办医院、民办福利机构等。截至2006年3月底,全国各类民间组织31.7万个,其中社会团体16.95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4.64万个,基金会1035个,业务范围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保、公益、慈善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壮大,民间组织的管理体制逐渐成熟,民间组织管理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经过不断探索,已经形成了核心内容为归口登记、双重负责、分级管理的一套适合国情的、行之有效的民间组织管理体制;国家先后出台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外国商会管理暂行规定》、《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行政法规,为民间组织依法开展活动和对民间组织依法管理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依据。经过党和政府的正确引导和依法管理,民间组织的作用日益明显。民间组织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配合企业深化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目前中国有4万个行业协会以及众多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行业协会在实现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公平竞争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在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提供信息、组织流通和维护权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有效工作。二是促进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的发展。民间组织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在社区服务、灾害救助、扶贫济困、尊老助残、保护妇女儿童利益、保护环境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三是推动科技、文化和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民间组织专业性比较强,聚集了大批各方面专门人才,通过科学研究、教书育人、文化传播等工作,促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先进文化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