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论“学习型组织”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

论“学习型组织”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型组织”理论特征之一即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当今时代,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个人、企业、组织、地区乃至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学习型组织”的“修炼”将成为全人类共同遵守的管理原则。思考和研究“学习型组织”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将有助于我们革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和开发人的创造力,真正地、全面地实施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素质教育,从而提升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竞争力。

论“学习型组织”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

廖女男

20世纪以来,东西方学者对人类自身的学习与合作问题,从理论到实践上进行了诸多有益的研究和探索。至20世纪8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组织学习中心主任彼得·圣吉在研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五项修炼”即“系统思想”的理论,带来了管理科学的一场新的革命,其关于未来成功企业的模式——“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验证,不少企业和组织遵循这一理论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事实上,圣吉提出的这一“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意蕴和内涵已远远超越了企业管理的范围,它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探寻了一条新的路径:“第五项修炼”将使人类实现从“经济人”向“自由人”的演变。“第五项修炼”本质上是“人性”的修炼。“学习型组织”理论特征之一即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进入新世纪,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学习型组织的研究和探索方兴未艾。党的十六大报告更明确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的战略目标,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诠释、新发展。当今时代,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个人、企业、组织、地区乃至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学习型组织”的“修炼”将成为全人类共同遵守的管理原则。国际教育界已把“学习”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教育报告”明确提出:新世纪的教育目标就是“学会学习”(LEARN HOW TO LEARN)。思考和研究“学习型组织”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将有助于我们革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和开发人的创造力,真正地、全面地实施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素质教育,从而提升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竞争力。

一、从“物本管理”到“人本管理”——“学习型组织”理论产生的时代要求和社会反响

管理自初步形成理论以来,已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演变,整个20世纪,管理科学在美国得到空前的发展,美国企业也一度成为效率的象征,从泰罗对于工厂的科学管理到今天适应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的企业管理,管理理论和思想经历了一个从“物本”至“人本”的演进过程:20世纪30年代以前,以“科学管理之父”——泰罗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侧重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30年代到60年代,是行为科学理论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这一阶段开始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对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和作用。如著名的“霍桑实验”引起了管理学者对人的行为的兴趣,促进了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该理论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团体行为与组织行为,代表理论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等,特别是后者,专门研究企业中人的特性问题。X理论是对“经济人”假设的概括,而Y理论是根据“社会人”、“自我实现人”的假设,并归纳了马斯洛与其他类似观点提出的;6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初,管理学界开始重点研究如何适应充满危机和动荡的环境的不断变化,谋求企业的生存发展,并获取竞争优势;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是企业再造时代,管理学界提出要在企业管理的制度、流程、组织、文化等方方面进行创新。美国企业从80年代起开始了大规模的“企业重组革命”,日本企业也于90年代开始进行所谓“第二次管理革命”;90年代以后,信息化和全球化浪潮迅速席卷世界,跨国公司力量逐日上升,这一阶段的管理理论研究主要针对学习型组织及虚拟组织问题而展开。1990年,彼德·圣吉所著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出版,该书旨在说明:企业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的能力,学习型组织正是人们从工作中获得生命意义,实现共同愿景和获取竞争优势的组织蓝图;要想建立学习型组织,系统思考是必不可少的“修炼”。此书一出版即在西方产生强烈反响,彼得·圣吉也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新一代管理大师。按《财富》杂志的报道,圣吉所致力于探讨的管理科学新技术,才是未来最具竞争力的管理技术。“学习型”新概念的提出和一套完整的修炼单元的确立,使整个管理学的范式发生了转移,它具备使传统企业转变为“学习型组织”企业的一套方法,能使企业通过学习提升创新能力、获得成长的能力,成为不断创造未来的组织,这套修炼方法直通本源,提升了人类组织整体动作的“群体智力”。在这个意义上,《第五项修炼》被许多企业誉为“朝向21世纪的管理圣经”,不少管理学界的大师级人物也相继撰文盛赞该书,称“学习型组织善于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而且善于修正,以获取新的知识和观念”,国外一些研究机构则将学习型组织等同于“为经营成功而管理知识的组织,……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哲学”。

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圣吉在学习型组织的领域里,把五项“新技能”,即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汇聚起来,使“学习型组织”演变成一项创新,并称这五项学习技能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他所指的学习是开创性的学习,它并非指获取更多的信息,而是培养如何实现生命中真正想要达成的结果的能力。圣吉各项修炼内容的精髓即是人本主义思想。

(一)基于“心灵转换”的“系统思考”

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中的每一项,都是相互联系,不可或缺的,而其中尤以系统思考修炼为核心与基石,圣吉也将“系统思考”称为第五项修炼。如果没有系统思考,各项修炼到了实践阶段,就失去了整合的诱因与方法。系统思考修炼的要义在于心灵的转换:观察环状因果的互动关系,而不是线段式的因果关系;观察一连串的变化过程,而不是片断的个别事件。这种“观察-思考-心灵转换”的系统思考修炼,将使我们学会整体思考、动态思考、本质思考,从而提高洞察力,廓清思想迷雾,理清事物的真相,达到完善自我和掌握改造世界的本领的目的。系统思考就是改造人的本性、提升人生境界的思考,在当今世界日趋纷繁复杂的背景下,系统思考的意义远远大于以往任何时代,而这种以简驭繁的智慧主体只能是人类自身。

(二)以个人为起点的“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这样一种人本组织的精神基础,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驱力”,它植根于个人内心由低到高逐级提升的需求和理性教养。“自我超越”的修炼本质上是个人成长的学习修炼,是个人不断学习认识并加深和更新愿望,耐心客观地观察现实,不断扩展其创造力,实现人自身的生命价值的过程。自我超越的修炼将带领每一个人走入心灵,发掘内心深处的期待和希冀,也必然触动潜藏于心灵深处的情绪,而任何个体的情绪一旦出现,都应当受到尊重和关怀。“自我超越”是一个现实的人向理想目标不断迈进的过程,整个人类社会也正是在人的个体的不断超越中发展和演进的。

(三)自我观照和检视的“心智模式”

在管理科学中,许多决策模式首先缘于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所谓“心智”是人的内在本质的体现,它是由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受的教育水准和文化素质所决定的。当运用系统思考时,许多洞察直接与我们的心智模式相冲突,系统思考成功运用的关键就在于人的“心智模式”能否实现真正的改善。不同的心智模式常常会对个人或组织的行为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个人或组织来说,必须经常不断地检查并改善自我的心智模式,其形式就是“内省”和反思,即转向自身的自我观照,这是心智模式修炼的起步。圣吉提出的“改善心智模式”,包括彻底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断审视自己究竟如何了解世界?自身究竟采取何种假设、成见、图像、印象?能否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这些对于个人实现自我超越、建立学习型组织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发自个人内心的“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就是作为企业或组织的成员的每一个人,希望这个组织所持有的共同意象或共同景象。“共同愿景”是在组织中每个人心中产生的一股感召力量,它绝不是出自某个领导或群体的旨意,而是来源于个人共同对企业或组织的关切。“共同愿景”的建立,使组织成员拥有真正值得长期献身的目标及不断学习与创造的动力,并激励组织成员为创造共同的理想而全身心的投入,同时通过真正的参与对组织产生归属感。“共同愿景”只有基于个人愿景基础上,才能真正激发每一个人的力量,每一个人也才能真正投入自己的热诚。正是这种“共同愿景”的存在,提供了焦点与能量,对塑造学习型组织至关重要。

(五)整合个人智力的“团队学习”

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队而不是个人,“团队”不仅指有形的企业或机关单位,它还包括家庭、学校、组织、地区、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等任何人类组织形式。团队学习创造了系统思考的环境,激起创建共同愿景的欲望,提供促进组织发展的动力,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团队学习的目的,是要萃取高于个人智力的团体智力,必须注重既有创新又相互协作,即讲求运作上的“默契”和整体搭配。但这并非意味着要达到行动、步调和思维的完全一致和整齐划一。强调团队学习不应忽视和排斥每一个团队成员在团队中扮演的角色与影响,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是既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又能和谐相处,发挥整体效能的团队。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启迪和思考

科学和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科技的副作用也同时显现,科技文明把教育变成一种强制性的义务,科学主义教育带来的是人的个性主体性的丧失以及生存本性的异化。人从受教育中获取知识不再是一种乐趣,而只是为了把自己变成一种更为有用的工具,个人的存在问题和人类命运问题已成为教育家们的关注焦点,人本主义教育思潮悄然勃兴并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全新的现代教育图景。圣吉所倡导的“学习型组织”正体现出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人本主义教育的前提和核心是以人为根本、为中心,即把人当作“人”而非工具和物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教育的核心是做人,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通行证,而终身学习又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核心也是做人。我国的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情绪,这是“应试教育”、“学历教育”的恶果,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导向的共同失误,教育必须正本清源,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确立以做人为核心的教育原则,使弘扬人的个性、激发人的创造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真正融入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一)人本主义教育以整体的、活动着的人为教育对象

传统教育关系中占主动地位的是教育者,教育者是主体、尺度,而受教育者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教育以教育者自身为主体,把受教育者看作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看作有机的活动的对象,它以预设的“教育大纲”为衡量指标,忽视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差异性,使人的主体性被削弱,人性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压抑;而人本教育是把人作为鲜活的、有个性要求的、不断变化发展的个体来看待的,在实施教育的活动中,总会考虑到教育对象的动机、心理、特点、要求等因素,并联系不同环境和条件下对象的需求变化,对教育目标、计划、方法、手段作出相应的更新和修正。

(二)人本主义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传统教育是一种命令式、尺度化的教育,它要求教育对象符合所预设的各种大纲、原则、法规,达到某种框定的要求,这就导致教育必然以分数为中心、以技能为中心,从而忽视个体的发展和价值的实现,受教育者在这种模式的教育框框中,只能学会什么,却很难创造什么;而人本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它是创造和培养人才成长环境氛围的一种服务工具,它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人本教育的结果,受教育者不是“机器流水线”生产的产品,而是实现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大写的人,受教育者不仅学到了技能和知识,更学会了对自我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以及与自身发展融合的创新能力。人本主义教育最深刻、最完美地体现了人的价值。

(三)人本主义教育的基本方向是开发人的创造力

传统教育不考虑人的创造力,只要求教育对象“执行”和“完成”,这种教育的基本方向是循规蹈矩,固守格律,实现教育者的意图和目标,这在相当程度上束缚和泯灭了人的个性发展和宝贵的创造精神;而人本教育尊重并发扬人的首创精神,注重人的个性要求,维护人的个性特色,把开发人的创造力确立为教育的基本方向。正是这种创造力,使人区别于其他生物,发挥了主观性和能动性,改造了自然界,发展了人类社会,创造了新世界。也正是在这种创造力中,人性内涵更为丰富,人的自身得以完善,人的生命更富于意义和价值。

(四)人本主义教育以提高人的竞争能力为核心目标

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首先体现在人对自由的追求程度上,人性的解放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一个人要实现人的自由,实现自身价值,赢得生活的主动权,必然要奋起竞争。竞争的主动权来源于能力,能力是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惟一支柱,而能力的培养在于教育。传统教育只是教会人“知道什么”、“应该怎样”,而不会去追问“为什么”,教育对象不懂得如何竞争,缺乏竞争能力,无法在竞争中获胜;人本教育是一种启发式的、富于创造力的教育,它不仅注重提高人的竞争创造能力,而且着力于培养、拓宽和开发人的竞争意识、竞争理念,其教育的本质在于人追求自我实现、自我发展,促进提高人的竞争力。

(五)人本主义教育以强化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为原则

传统教育所理解的“教育”只是一种“接受”、“服从”、“执行”,受教育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评价教育效果的尺度不是受教育者自身的认识和感受,而是教育制定的原则和指标,这实质上是一种知识的“灌输”、“约束”;而人本教育强化了受教育者的受教自主性和自觉性,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育对象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人本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作用不是对受教育者的“约束”和“指挥”,而是“开放”和“尊重”,这种教育根据各个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制定教育方针和培训计划,使每个受教育的个体需求都得到充分的满足,它讲究教育的针对性、全员性和全过程性。

(六)人本主义教育是一种终生教育

传统教育作为一种“应试教育”、“学历教育”,它注重人的“技能”和“学历”,在传统教育观念中,工作和学习是截然分开的,人的学习是有时期和年龄段的,当一个人在儿童、少年和青年时代作为受教育者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教育,取得某种“学历”后,就有了工作的技能、晋升的资本,就可以一劳永逸了;而人本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在这种教育理念中,工作和学习密不可分,人在工作中学习,也在学习中工作,人的“资本”不是“学历”,而是“能力”和“素质”。人本教育同时也是一种终生教育,它真正体现“活到老、学到老”,它强调学习会贯穿人的生命的始终,生命的过程就是人们不断扩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学习过程,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修炼和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