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事求是”碑的来历

“实事求是”碑的来历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实事求是”这一命题原本是儒家思维方式的经典表述。毛泽东赋予“实事求是”这四个字前所未有的博大精深内涵,并使其成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实事求是”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语言、思维方式,而且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

案例四:“实事求是”碑的来历

在延安中国革命纪念馆,保存着一块刻“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的石碑。这块石碑,有一段不寻常的来历。

早在1931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被捕叛变后,党中央的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由王明主持,但白色恐怖下的党中央机关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王明等人经常是四处躲避。恰好此时,共产国际需要中共派一个负责人到莫斯科

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并参加共产国际的领导工作。于是,“九一八”事变后,王明到了莫斯科,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主要负责人,并当选为共产党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主席团委员和书记处候补书记。28岁时就成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

1937年6月,伤情严重的王稼祥抵达莫斯科。在苏联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身体状况逐渐好转。中共中央决定由王稼祥接替王明,出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的代表。1937年11月29日,王明便从莫斯科回到了延安。

出于对共产国际的尊重和对这位长期在外的领导人尊敬和礼貌,毛泽东赶到延安机场欢迎王明的到来。毛泽东向王明伸出热情的大手,说道:“喜从天降!欢迎你给我们山沟里送来马克思主义。”也许,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欢迎词。因为早在中央苏区时,王明对毛泽东的“农民路线”及其领导地位便持着反对和排斥的态度。

一踏上延安的土地,王明便摆出一副“钦差大臣”居高临下的模样。一天上午,中央党校接到通知,要学员们到大礼堂集合,听一位大人物作重要报告。王明衣着齐整,脚穿马靴,满面笑容地走上了主席台。

王明扫视了一圈会场,开口便讲国际形势,次谈国内形势,最后谈到党的任务:现在形势变啦,我党的任务和路线也应随着变化。过去我们的头号敌人是蒋介石,现在国共两党又开始第二次合作了;目前,我们的第一个重要战略部署,就是同蒋介石要化干戈为玉帛,一切通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于统一战线,要接受蒋介石的领导。王明口若悬河,讲得有声有色,致使许多同志将他的话当作新的指示、新的观点,认真地进行记录。

1937年12月的中央政治会议上,王明向会议提交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和他的演讲,被一些人看成是“国际路线”。对王明的这种表现,毛泽东希望大家能看到对蒋介石寄以希望是会吃亏的。他表示坚持自己原来的见解与主张之外,便没有多说话

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王明当上了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此后,王明的右倾思想进一步发展,擅自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宣言和谈话。

为了解决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上的分歧,17岁时就曾见到过列宁的任弼时来到莫斯科。在中国革命艰难的实践中,任弼时已经充分地认识到毛泽东路线的正确。在莫斯科期间,他和王稼祥多次与共产国际领导人讨论中国的国内形势,极力宣传毛泽东统一战线的政策,反复介绍王明那一套给中国革命造成的危害,为斯大林和共产国际支持毛泽东奠定了基础。

1938年6月,共产国际举行会议,通过了一个支持毛泽东的文件。在莫斯科治病的王稼祥动身回国时,共产国际中国方面的负责人季米特洛夫为王稼祥、任弼时举行家宴,并告诉他们:“应该告诉全党,承认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他是在实际斗争中锻炼出来的领袖。其他人,如王明,不要竞争了吧!”

9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传达了季米特洛夫的意见,会议决定在延安召开六届六中全会。9月29日至11月6日,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桥儿沟召开。会议经过正确的批评和斗争,基本上克服了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王明在口头上承认了毛泽东的领袖作用,表示要统一在中央和毛泽东的周围,“如北辰而众星拱之”。11月6日通过了《政治决议案》等文件。会议提出,应当彻底肃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凶恶敌人——思想上及工作中的公式主义、教条主义与机械主义;还提出加强党的团结和组织纪律性;坚决实行民主集中制——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

要真正懂得中国的实际,并非易事。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的那天起,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卓越的领导人,就尝试着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向形形色色的教条主义作斗争。遵义会议后,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王明的时代虽然结束了,可是所造成的影响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肃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还在作祟。

教训如此之多,情况这样复杂,毛泽东认为有必要组织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对党的历史经验、路线,进行认真的学习和清理。这就是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整风运动开始不久,1942年6月12日,中共中央党校大礼堂在“红色首都”延安的宝塔山下落成,毛泽东应邀兴致勃勃地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那字体兼具山海之势,颇见一代伟人的气度与风采。1943年12月12日,这四个大字被刻在石板上,镶嵌在大礼堂正面墙上,作为全党同志学习的座右铭。1947年3月,胡宗南进犯延安,人们郑重地取下石刻,埋入地下。解放后,党校旧址上办起了师范学校,师生们在一次建校劳动中挖出了石刻,交延安革命纪念馆保存至今。

——摘自赵玉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案例教学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6—17页。

思考讨论

1.结合案例分析延安整风运动和“实事求是”立碑铭志的重大意义。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冲破党内教条主义束缚,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案例评析

《国际歌》中有一句让人心潮澎湃的话:“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懈追求真理、为捍卫真理而斗争的历史,而这种探求真理的过程,就是实事求是的过程。

“实事求是”这一命题原本是儒家思维方式的经典表述。从历史上考察,班固的《汉书》为河间献王刘德作传,称颂他“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人颜师古把它注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这一著名报告中,对“实事求是”作了一番新解,使这一命题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它所代表的是一种新的学风。毛泽东赋予“实事求是”这四个字前所未有的博大精深内涵,并使其成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实事求是”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语言、思维方式,而且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因此,毛泽东应邀给中共中央党校题写校训时,便挥笔写下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并被立碑铭志。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使中国共产党摆脱了教条主义带来的精神枷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教学建议

本案例可用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部分的辅助教学,也可用于该部分课程内容的考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