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十六大之后党的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的发展

十六大之后党的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的发展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政治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政治价值理念、政治组织伦理、政治制度伦理和政治主体伦理等方面。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集中全党的智慧,科学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等思想,这是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在政治价值理念方面发展的新思路。

一、十六大之后党的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的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治伦理理念,如“执政为民”、“自主创新”、“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发展民生”等内容,充分展现了新一代领导集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建设过程中的智慧。

(一)十六大之后领导集体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政治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政治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政治价值理念、政治组织伦理、政治制度伦理和政治主体伦理等方面。

1.在政治价值理念方面

政治价值理念是人类政治发展思想特征的突出表现,政治伦理价值理念也是政治伦理的灵魂。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如何确立适合当代中国社会现实发展要求的、能整合和协调不同价值取向的政治伦理价值理念,是新一代领导集体政治伦理建设面临的严峻而迫切的课题。

政治价值理念回答的是政治实践以什么为价值取向、以什么人为价值主体的问题,究其实也就是“为什么人”的问题,即谁是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以谁的利益为价值评判标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价值标准、“一国两制”的国家理念,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等,都是政治价值理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表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集中全党的智慧,科学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等思想,这是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在政治价值理念方面发展的新思路。概而言之,“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创新的立足点,是政治民主建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认同、支持、赞成和拥护的坚实基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创新的方法和途径,是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建设得以顺利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社会和谐”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创新的目的和必然结果。总之,“以人为本”思想是重申了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伦理理念,这是政治伦理建设的最大的政治;“科学发展观”则是致力于如何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伦理建设的经济基础即社会生产力的问题,最终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更好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谐社会”思想不仅仅是实施“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建设追求理想状态,更能实事求是地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2.在政治组织伦理方面

亨廷顿曾言:“身处正在实现现代化之中的当今世界,谁能组织政治,谁就能掌握未来。”[1]国家和政府是政治的主要组织载体和组织形式。“政府是一种政治组织,它管两件事:1.制定决定什么人可以获得社会上有价值的东西的规则。2.独自管理社会上合法权力的使用。定义的第一部分涉及社会上如何分配已有的价值——财富、尊敬、安全等等。第二部分涉及怎样执行这些决定。因此,政府对什么人获得什么以及怎样实现这种获得拥有最后发言权。”[2]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08年2月23日上午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扎扎实实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全面提高为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

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改善民生”和“公共服务”两大目标的提出,正是新一代领导集体政治伦理目标的特色。

首先,建设服务型政府,首要是创新行政管理体制、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一方面,要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把政府主要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公共服务部门建设,推进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政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制度,完善公共服务监管体系,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规范政府职能和行政行为。

其次,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创新政府的社会管理体制,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一方面,对于政治组织当中的公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思想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公务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强调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思想意识和情感态度上的转变: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力增强公仆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再次,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增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深入分析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实践经验,认真借鉴国外有益做法,加强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公共服务,逐步形成惠及全民、公平公正、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最后,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健全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则,保证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新一代领导集体对政治组织建设的重视,凸显了政治伦理建设的公众化、规范化,展现了继承性和时效性特征,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推进了政治民主建设。

3.政治制度伦理方面

邓小平政治伦理思想非常重视制度伦理建设,他曾明确指出:“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3]“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4]邓小平意识到政治制度与民主政治建设的严峻性和迫切性。“如果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问题今后就有可能重新出现,党的正确领导就很难实现。”[5]江泽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的发展已经将政治伦理的制度化作了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推进,他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治国方略的高度,提出法治与德治是一个有机整体,在政治伦理制度建设方面更强调法治与德治的结合。

胡锦涛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和江泽民政治制度伦理建设的积极思想,与时俱进地强调政治制度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新一代领导集体关于制度伦理建设思想的持续推进。具体而言:(1)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3)推进依法行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4)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5)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6)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4.政治主体伦理方面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主体伦理建设,一是指党的建设,二是指领导干部建设。新一代领导集体强调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

(二)“四位一体”整体布局的政治伦理内涵

党的十六大根据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式的新变化,第一次明确提出“政治文明”的概念,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就使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为包括政治文明的“三位一体”目标。2004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根据十六大的精神,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至此,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四位一体”整体布局具有积极的政治伦理内涵。

首先,经济建设依然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政治文明建设的物质保障。经济建设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就没有政治文明的实现。

其次,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政治保证。没有政治建设,就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没有一个以健全法制为保障的发展环境,经济、文化、社会的建设就不能顺利进行。

再次,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当前,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先进的文化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精神支柱的可行性路径。

最后,社会建设主要就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为其他三个方面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其他三个方面建设的顺利推进起到了良好的润滑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四位一体”的整体布局既是对江泽民的“三位一体”思想的发展,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要,其中所反映的是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政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没有民主政治建设,就不可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就没有一个以健全法制为保障的发展环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仅体现为不断完善的制度规范,也表现为不断优化的政治伦理关系和政治伦理生态环境。

(三)十六大之后领导集体的政治伦理创新特征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伦理思想既继承前人,又开拓创新,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政治民主的深入推进,呈现了新特征。

其一,人本性。在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中,人本思想的提出可以上溯到孔孟。孔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6]意思就是说,民众能安居乐业,并且让他们感到安全,民众就相信管理者了。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7]儒家认为管理者要管理好天下,使天下太平,就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护,最根本的就是得民心。孟子也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舆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8]《尚书·五子之歌》则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中国共产党人重视“以民为本”和“以人为本”,三代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强调政治伦理的人本性,体现了政治民主建设的价值取向。“人本性”的政治伦理理念是胡锦涛同志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根据实践的发展,从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体现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人本性。坚持“人本性”思想的价值指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航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讲就是以人为核心,处理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保证社会各要素间的协调发展。“人本性”倡导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追求的是以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社会各系统的全面和谐。

其二,科学性。新一代领导集体政治伦理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呈现出独具特色的科学性。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9]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其三,创新性。十七大报告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10]具体而言,政治伦理的创新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要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2)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使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3)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4)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5)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其四,务实性。求真务实,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施政的一个鲜明特点。“求真务实”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精神实质的精辟概括,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所谓“求真”,就是“求是”,也就是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去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所谓“务实”,则是要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行、去实践。求真与务实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必然要求和本质体现。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2004年1月12日,胡锦涛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关键是要引导全党同志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这“四求四务”,反映了新一代领导集体政治伦理的实践性特征。求真务实,才能使政治伦理建设落实到社会主义的实践当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