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默会知识与编码知识

默会知识与编码知识

时间:2023-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的技术知识是默会知识形式,意会知识形式,也被称为隐性知识,在上文探讨技术与人关系时探讨手技时作过专门论述。在这点上隐性知识却体现了很强的主体依赖性、主观性、个体化、模糊化的特点。两者的具体区别见下表:通过上表的比较就会很清晰地体现出隐性知识与编码知识的区别与差异。总体而言,中国古代知识形式,对知识的流传是很不利的。

三、知识形式有别:默会知识与编码知识

中国的技术知识是默会知识形式,意会知识形式,也被称为隐性知识,在上文探讨技术与人关系时探讨手技时作过专门论述。在此将重点探讨默会知识的一种对应形式——编码知识。西方知识形式是以编码知识为主的。“编码知识是关于事实和原理的知识,可以通过逻辑工具表达,可以交流、共享。”[45]编码知识体现为可预测性、可测量性、可量化性和可控制性等特点,主体因素对编码知识的影响很小。在这点上隐性知识却体现了很强的主体依赖性、主观性、个体化、模糊化的特点。“隐性知识得自于主体的经历和体验,它们带有强烈的主体依附性和背景依赖性,因而难以表达、转移和共享,同时隐性知识也必须不断地被激活才能保持有效,否则容易遗失。”[46]隐性知识传承能力差,如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成就如木质宫殿的抗震性能防潮性能,很多古老工艺失传。而西方的知识体现为编码知识形式,是可以累积的,技术传承性好。两者的具体区别见下表:

隐性知识和编码知识特征[47]

img3

(续表)

img4

通过上表的比较就会很清晰地体现出隐性知识与编码知识的区别与差异。总体而言,中国古代知识形式,对知识的流传是很不利的。知识是文化的重要部分,中西文化的差别、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表达在这其中一览无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