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学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时间:2022-09-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共产主义者同盟是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在科学社会主义基础上的无产阶级政党,它的前身是1836年成立的“正义者同盟”。资产阶级反对派认为目的已达到准备妥协,但广大群众却把革命推向深入。25日,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这就是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7.2 科学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1.世界近代革命活动

(1)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马克思恩格斯在参加工人运动的实践中,在研究工人阶级斗争历史的基础上,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1846年2月,他们又在这个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把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和波兰等国的社会主义者和革命者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为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培养了干部。

共产主义者同盟是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在科学社会主义基础上的无产阶级政党,它的前身是1836年成立的“正义者同盟”。马克思恩格斯在同各国工人团体建立联系时,对“正义者同盟”进行了彻底改革,使之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正义者同盟,最初只是侨居巴黎的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后期有其他国家的人士参加,逐渐演变成国际性的组织。其成员主要是工人、手工业者和少数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盟的目的是实现平均的共产主义,它的口号是超阶级的“人人皆兄弟”。在马克思恩格斯对正义者同盟的主要影响思想即魏特林的平均共产主义思想和“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思想进行批评之后,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成员终于确信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正确,并认识到必须使同盟摆脱旧的密谋传统和方式,遂于1847年邀请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正义者同盟,并决定按照他们的意见对同盟进行改组。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代表大会,按照恩格斯的倡议把同盟的名称改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因此这次大会也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大会接受了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革命口号,以取代阶级观点十分模糊的“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大会还批准了以民主原则作为同盟组织基础的章程草案,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党章。同年11月29日至12月8日在伦敦举行的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有德国、英国、法国、比利时、波兰和瑞士的代表参加,大会批准了同盟的章程,明确规定同盟的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无阶级、无私有制的新社会。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同盟的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问世的《共产党宣言》。《宣言》刚发表,1848年革命风暴席卷欧洲。为适应斗争需要,1848年3月初在巴黎建立以马克思为首的新的中央委员会,制定了德国革命的政治纲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并组织盟员回德参加革命。由于同盟的分裂和反动当局的破坏,1852年11月17日同盟宣告解散。

(2)1848~1849年的欧洲革命

1848~1849年的欧洲革命,是在欧洲各大国已开始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势力取得更大发展、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科学社会主义已经产生的情况下发生的,是1815年以来欧洲各国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1845~1846年的农业歉收和1847年的经济危机加速了革命的爆发。1848年1月从意大利巴勒摩起义开始,除俄国外,几乎所有的欧洲大陆国家都卷入了这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洪流,巴黎工人的六月起义把革命推向高潮。

1)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和六月起义

1830年7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波旁王朝的反动统治,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展开,使工业资产阶级、工业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在“七月王朝”统治下,法国政权掌握在金融贵族手里,少数金融贵族垄断选举权和政权,对内操纵国民经济,榨取和盗窃国家财富;对外支持神圣同盟,镇压各国革命,出卖国家权益,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根据宪法规定,只有年纳直接税200法郎以上的人才有选举权,当时法国的3600万人口中,有选举权的只有24万人。广大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甚至相当一部分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都被剥夺选举权。金融贵族的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基佐掌握法国政府时期(1840~1848年),贪污成风、贿赂公行,赋税繁重,物价上涨,国内矛盾日益尖锐。要求改革选举制度,实行社会改革,建立共和国的宣传遍及全国。反对七月王朝的斗争把各个不同的阶级暂时联合起来。1845~1846年的农业歉收和1847年的经济危机加剧了本已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饥民骚动事件遍及全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此起彼落,群众革命运动的高潮标志着革命形势的高涨。此时对政局不满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共和派发起以举办“宴会”为形式的群众性政治集会,进行政治宣传,要求改革。在七月王朝的高压下,资产阶级取消了预定于2月22日在巴黎举行一个大型“宴会”时和示威游行。但是,巴黎的工人、学生和市民都不顾政府的禁令,于22日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23日,和平示威转变为武装起义,革命群众与政府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大批的国民自卫军也倒戈起义,公开支持革命。法国国王路易·菲力浦慌忙解除基佐的职务,答应实行改革。资产阶级反对派认为目的已达到准备妥协,但广大群众却把革命推向深入。24日,菲力浦匆忙让位于年幼的长孙巴黎伯爵而逃往英国。资产阶级成立了由11人组成的临时政府,夺取了革命的果实。为了麻痹群众,吸收了两名工人代表。25日,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这就是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当时,工人手里掌握了大量武器,临时政府一方面用欺骗手段麻痹无产阶级,实行了一些有利于工人的改革,如设立国家工场,收容失业工人、职员和破产的手工业者。另一方面,又增加税收,说是为了维持国家工场,引起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对工人的不满,同时,收买流氓无产阶级,组织了24营别动队,作为对付工人的反动武装。在无产阶级已失优势的情况下,4月23日举行制宪会议选举,资产阶级共和派取得胜利。5月4日宣布临时政府解散,5月10成立5人执行委员会,负责行政,工人被完全排除在外。资产阶级共和派巩固统治以后,便猖狂向无产阶级发动反扑。他们不仅否决设立“劳动和进步部”的提案,还通过了禁止请愿和集会的决议。这些决议引起巴黎工人的极大愤懑,5月15日,首都15万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抗议政府的反革命措施。资产阶级立即调集大量别动队和国民自卫军进入巴黎驱散示威群众,逮捕无产阶级领导人。6月22日,政府公布了解散国家工场,凡年满18~25岁的未婚男工一律编入军队,其余的送往寒热病流行的索隆郡做苦工。无产阶级被逼走投无路,决心拿起武器和反动派决战。当晚起义工人以4.5万人对抗25万人以上的政府军队,经历了四天的浴血战斗,最后被镇压下去。起义工人近5000人英勇牺牲,1.1万多人被杀,2.5万人遭到监禁或流放。二月革命要求推翻君主政体,六月起义则要求推翻资本主义社会,这是近代史上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第一次伟大的阶级搏斗,它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六月起义“是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第一次大战斗。这是为保存或消灭资产阶级制度而进行的战斗。” [10] 六月起义标明了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必须推翻资产阶级专政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2)1848年欧洲其他地区发生的革命

19世纪30年代的德意志,仍然是一个由35个邦和4个自治市组成的封建邦联制国家。在形式上全国有一个统一的邦联议会,但实际上各邦国各自为政。四分五裂的局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封建势力仍然很大。19世纪30~40年代,德意志各邦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其中普鲁士王国最为突出,在1848年革命前夕,德意志已进入工业革命的开始阶段。资产阶级对现状非常不满,希望进一步消除封建势力,实现国家统一。在法国二月革命的影响下,一场轰轰烈烈的争取国家统一、消灭农奴制残余的德意志革命酝酿成熟了。这场革命是从南德各邦开始,最有影响的是普鲁士首都柏林的三月革命。三月初,柏林青年学生首先集会,向国王递交了“召开联合议会,实行代议制”等要求的请愿书,遭到拒绝后,工人运动活跃起来。3月13日,柏林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群众集会与示威游行。到16日发展为人民和军队的街头流血冲突,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18日,群众包围王宫,要求军队撤出柏林。国王不但拒绝群众要求,而且下令军队开枪射击。群众立即发动起义,经过一昼夜激战,打败了政府军队。国王不得不妥协,被迫向死难者致哀,宣布军队撤出柏林,召开议会,制定宪法,改组政府和释放政治犯。此后,国王威廉四世任命大资产阶级组成的政府,资产阶级依靠工人起义取得了政权。

19世纪前期的奥地利是一个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地主贵族享有许多封建特权,农民要交劳役地租、什一税等。尽管如此,资本主义经济还是得到了缓慢发展。1848年3月,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人民也行动起来。3月13日,工人、学生、市民举行反政府示威。人们喊出“打倒梅特涅,实现宪政”的革命口号。示威群众和军警发生冲突,起义爆发。经过一天的战斗,起义取得了胜利。显赫一时的奥地利首相梅特涅被迫辞职,乔装逃往英国。专制统治依然存在,人民要求制定宪法,实行宪政的主张遭到政府拒绝。起义群众包围了王宫,国王不得不宣布召开立宪会议,重新制定宪法和修改选举法,三月革命取得了初步胜利。在维也纳三月革命的影响下,捷克、匈牙利等地也爆发了革命。3月11日,布拉格人民举行集会,通过了对奥皇的请愿书。奥皇不得不同意捷克语与德语平等、准许捷克人成立责任内阁。6月10日,布拉格大学生要求撤出军队,遭到拒绝。6月12日布拉格2500多人举行游行示威,遭到奥军镇压,武装起义爆发。起义群众经过5天的英勇斗争,最后被镇压下去,捷克重新沦为奥地利的殖民地。3月15日,在裴多菲的领导下,匈牙利革命暴发,组织了独立政府,取得了在奥地利帝国内自治的权利。10月6日,当部分奥军开往匈牙利镇压革命时,工人、学生、市民与政府军发生武装冲突,维也纳人民发动了十月武装起义,占领了维也纳。奥皇出逃,调集军队反攻,起义群众终因寡不敌众,11月1日,维也纳失陷,革命失败。然后,奥地利政府调大军镇压匈牙利革命。匈牙利人民进行了英勇抵抗,最后于次年8月被镇压下去,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最后宣告失败。

(3)第一国际及其革命活动

第一国际是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革命组织,它的正式名称叫做“国际工人协会”,简称“第一国际”。它是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1848年的欧洲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促进了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高涨起来,无产阶级反资产阶级的斗争也加强了。1857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激起了工人运动和民族运动的新高潮,在1848年革命失败后一度处于低潮的工人运动又重新高涨起来。1859年伦敦建筑工人为缩短工作日举行规模巨大的罢工,不仅得到本国各行各业工人的支援,而且得到法国工人的捐款资助,大罢工取得胜利。第二年,伦敦各业的工会联合成立伦敦工人联合会,作为英国工人运动的领导中心。从60年代开始,在法国巴黎、马赛等一些大城市建立了工人互助会或工人联合会,工人们还迫使政府取消了禁止工人罢工和组织工会的法律。德国工人阶级也逐渐摆脱了依附资产阶级派别的状况,于1863年在莱比锡成立了“全德工人联合会”。同时,意大利、比利时、美国的工人阶级也展开了有组织的活动和罢工斗争。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形成的条件下,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也日益带有国际性的特点,资产阶级常用从外国招募廉价劳动力的办法破坏工人的罢工斗争,各国工人阶级的国际团结愿望日益增强。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活动。马克思认真总结了1848年革命的经验教训,写出了《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18日》,恩格斯也写成《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等书。19世纪50~60年代,马克思着重对政治经济学进行深入的研究。1859年,马克思写成《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1863~1865年完成了长达200万字的《资本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从事艰苦的理论研究的同时,还注意把革命理论同工人运动进一步结合起来。马克思和恩格斯还特别注意培养国际工人运动的领导骨干,想方设法同各地的革命者进行广泛联系,要求他们努力学习、掌握革命理论,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直接促成第一国际诞生的重大事件是1863年波兰人民反对沙俄统治的民族起义。1863年1月,波兰人民为反对沙俄的民族压迫和争取民族解放而举行起义,遭到沙俄20万军队的残酷镇压。7月22日,英国、法国工人在伦敦举行抗议沙俄镇压暴行、支持波兰人民独立的群众大会。1864年9月28日,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等国工人代表在伦敦召开国际性会议,再次讨论了声援波兰人民和国际工人联合斗争的问题。马克思以德国工人代表身份出席了会议。大会决定建立国际工人组织,并选出21人组成临时中央委员会,作为协会的领导机构。马克思被选进临时中央委员会,担任德国通讯书记。临时中央委员会正式确定协会的名称为“国际工人协会”。马克思受托起草了《成立宣言》和《共同章程》两个纲领性文件,阐述了第一国际的指导思想和组织原则。《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协会临时章程》,阐明无产阶级运动的目的是推翻资本主义,建立工人阶级政权;宣布工人运动的基本原则是工人阶级的解放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规定在追求共同目标即追求工人阶级的保护、发展和彻底解放的前提和条件下,允许一切工人团体参加。协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1876年7月15日,第一国际宣布解散。

国际工人协会刚一成立,便积极在各国建立支部,力争把欧美各地的工人团体团结在自己周围。法国、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和美国支部等先后建立起来。在各国建立支部的同时,国际协会积极支持和参加各国工人的罢工斗争和一切组织进步运动。在国际总委员会的指导和支持下,1866年伦敦成衣工人的罢工、1867年巴黎铜业工人罢工和1868年日内瓦建筑工人大罢工都取得了胜利。

第一国际还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立场出发,积极关怀和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对1863~1864年波兰民族起义给予大力支持和声援。1867年还声援和支持了爱尔兰人民的反英起义。

第一国际的发展,是在同各种机会主义流派斗争中发展起来的。第一国际在领导和支持各国工人阶级进行革命斗争时,也对内部的一些错误思想进行了坚决斗争。前期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对蒲鲁东主义进行斗争,后期是马克思主义同巴枯宁主义的斗争。

蒲鲁东主义是工人运动中的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的代表,当时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小资产阶级比较多的国家有较多的信徒。蒲鲁东主义鼓吹合作社是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工具,反对政治斗争、反对罢工、反对组织工会,主张土地个人所有制,甚至反对妇女参加生产。对这些问题在1866年的日内瓦代表大会上展开了激烈争论。大会多数代表批驳了蒲鲁东主义者的错误观点。会议《关于合作制》的决议指出,合作社是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力量,并不能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它不能使工人阶级获得解放,大会决议肯定工会和罢工都是必要的,但不要夸大工会和罢工斗争的意义。大会承认妇女加入工作生产是进步现象,应该争取实现男女同工同酬。在1868年召开的布鲁塞尔代表大会上对所有制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大会通过的决议明确提出在工人阶级建立的新社会里,矿山、森林、铁路必须属于整个社会,土地同其他生产资料一样,都应当归全社会所有。

巴枯宁主义是小资产阶级无政府主义思潮。巴枯宁认为,现代社会罪恶的根源不是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国家,鼓吹个人绝对自由,反对一切国家和权威。主张用暴力立即消灭国家,建立个人“绝对自由”的无政府社会。把废除继承权作为消灭私有制的手段。1869年巴塞尔代表大会上,马克思主义与巴枯宁主义者在继承权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巴枯宁主义者认为,财产继承权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废除继承权是社会革命的起点。大会宣读了马克思早已起草的《总委员会关于继承权的报告》,指出继承权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现存社会经济制度的上层建筑,它是私有制的结果,只有消灭了私有制,才能消灭继承权。大会粉碎了巴枯宁派想篡改国际宗旨、篡夺领导权的阴谋。

第一国际在马克思恩格斯的领导下,先后战胜了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广泛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领导地位。第一国际确立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为各国无产阶级建立独立的政党确定了组织原则,也培养出了一批工人运动骨干,成为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建者和组织者,大大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列宁说“第一国际的活动对所有国家的工人运动立下了伟大的功绩,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4)第二国际及其革命活动

19世纪后半期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俄国、法国、美国、英国、德国都先后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在国际工人运动广泛发展的情况下,各国工人要求加强国际联系的愿望日益强烈,建立新国际的问题开始提上了日程。恩格斯为了击败可能派夺取新国际组织领导权的企图,做了大量工作。根据恩格斯的提议,由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倍倍尔和李卜克内西召集德国、法国等国社会主义政党的代表于18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100周年纪念日,在巴黎召开国际工人和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有22个国家的393名代表参加,此外还有一些社会改良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大会由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李卜克内西、倍倍尔与法国工人运动领导人拉法格和瓦扬主持。巴黎大会主要讨论国际劳工立法和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斗争任务,并通过了有关这方面的决议和关于五一劳动节的决议。尽管1889年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没有作出成立第二国际的正式决议,也没有制定共同的纲领和章程,但它规定了定期召开代表大会的制度,因此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二国际的建立。

第二国际从开始建立时就没有规定要对各国党有约束力。第二国际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党是独立自主的。它通过历次代表大会交流和研究运动开展情况,制定政策和提出口号,帮助指导各国的工人运动情况,显示国际无产阶级团结的力量。直到1900年巴黎大会上才决定设立社会主义国际局,由各国党的代表中选派代表两名组成。

第二国际存在的25年间,其活动大体上以1900年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除1889年巴黎成立大会外,先后召开3次代表大会,主要讨论的问题是关于政治斗争、关于反对军国主义、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等。通过关于工资工时和劳动保护、关于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关于废除常备军和实行全民武装、关于反对战争和军国主义、关于反对殖民主义和实行民族自决、关于工会、土地和妇女等问题的决议。在讨论这些问题时,马克思主义者展开了同无政府主义的斗争,批驳了无政府主义者否定议会斗争和争取社会改良、主张进行个人恐怖活动、用总罢工来反对战争等错误观点,并作出了把无政府主义者开除国际的决议。

第二国际后期召开过5次代表大会。尤其是巴塞尔大会的反战宣言,对于欧美工人阶级的斗争起了很大的动员作用。第二国际由于对改良主义派批判不力,以致这种思潮日益滋长,进而发展为从理论上系统修改马克思主义革命原理的修正主义派。在第二国际内部,形成以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思想为代表的右派;以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为代表坚决反对修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派,即左派;以考茨基为代表的对修正主义采取调和折中态度的中间派。修正主义派在第二国际几个主要政党领导机构中日益占据上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带头之下,第二国际大多数政党纷纷表态支持本国的帝国主义战争,从而背叛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这标志着第二国际瓦解。战争期间第二国际在组织上停止活动。战后,1919年恢复活动的第二国际已经完全蜕变为主张改良主义并与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相对抗的组织。

2.世界现代革命活动

(1)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沙皇俄国是帝国主义战争中最薄弱的一环。战争夺去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生产遭受破坏,劳动人民饥寒交迫,陷入绝境。士兵逃跑现象严重,工农运动高涨,专制统治出现了严重危机。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在战争期间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开始把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与争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结合起来。1917年3月(俄历二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在彼得格勒成立了一个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工人和士兵组织了自己的领导机构:苏维埃。苏维埃掌握了实际的权力。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苏维埃成员中,布尔什维克由于在战争中遭受镇压,多数成员还在监狱和被流放。广大工农群众缺乏政治经验,致使苏维埃的领导权被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窃取,他们支持资产阶级建立了临时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罪恶的帝国主义战争,继续奴役广大劳动人民,并且千方百计的扑灭革命火焰。

1917年4月,列宁在布尔什维克的会议上作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这就是著名的《四月提纲》。《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指明了革命发展的前途。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于7月1日冒险向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军队发动进攻,10天内俄军损失6万人,失利的消息传到首都,群情激昂。7月16日临时政府派出军队对工人、士兵和革命群众的示威游行进行血腥的镇压,造成600多名工人死伤。七月流血事变使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必须以革命的暴力推翻反革命的暴力。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11月6日列宁秘密来到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武装起义。从6日夜到7日上午,20多万革命士兵和起义工人迅速占领了彼得格勒的各个战略要地。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坐上美国大使馆的汽车仓皇逃跑,但临时政府仍负隅顽抗,7日下午,2万多名革命士兵和赤卫队员包围了冬宫,革命军事委员会向临时政府下达了无条件投降的最后通牒书,遭到拒绝。经过激战,到8日凌晨,临时政府的成员(除克伦斯基逃跑外)全部被擒。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

在攻打冬宫的隆隆炮声中,全俄罗斯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归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无产阶级导师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成立。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摧毁旧的国家机器,着手建立人民委员会各部、人民法院、工农检查院,并组建新的工农红军。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权利平等,男女平等,废除教会一切特权;苏维埃政权接管了银行、铁路、工厂。没收地主、皇室、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废除沙皇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欠的一切外债。随后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月革命的胜利宣告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是用暴力夺取政权的成功尝试,它为无产阶级以武力夺取政权提供了光辉范例;十月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11]

(2)世界各国的革命运动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惨重的损失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1918~1923年出现了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革命高潮,这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发展的结果,它充分显示了无产阶级的力量,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制度。

1)德国十一月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德意志帝国的经济陷于崩溃,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死亡的边缘,国内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反对战争、反对专制制度的斗争日益高涨。德国工人阶级开始把争取结束战争的斗争同准备武装起义结合起来。1918 年11月3日,基尔港的水兵反对同英国舰队作战,举行起义,接着基尔工人也发动起义。工人和水兵相互支持,成立了德国第一个工兵代表苏维埃,揭开十一月革命的序幕。不来梅、汉堡、莱比锡和慕尼黑等地工人和士兵奋起斗争,成立工兵代表苏维埃,宣布接管政权,或对政府机关实行监督。11月9日,柏林数十万工人举行武装起义,推翻霍亨索伦家族的统治,末代皇帝威廉二世逃往荷兰。武装的工人和士兵控制首都,斯巴达克派领导人李卜克内西在群众大会上宣布成立社会主义共和国。由于无产阶级缺乏独立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斯巴达克派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遭到拒绝后,没有参加政府,革命胜利果实落入德国社会民主党右派的手中。新政府采取的政策没有从根本上触动旧的军事官僚国家机器和容克贵族、资产阶级和军阀的经济政治特权,并准备用武力来镇压群众的革命运动。12月16~21日,在柏林召开全德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大会上,右翼社会民主党人竭力要求恢复和平与秩序,主张召开立宪的国民会议,成立正式政府。斯巴达克同盟的代表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和成立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口号。由于社会民主党中的右派和独立派在代表中占多数,大会通过召开立宪的决议,宣布在立宪会议召开之前“全部政权归艾伯特政府”。严酷的事实使斯巴达克同盟认识到脱离独立社会民主党,建立独立的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的必要性,30日,德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在柏林举行,大大影响了各国党内革命分子与机会主义分子的分离,促进了各国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与共产国际的成立。

1919年1月5日,为抗议艾伯特政府免除左翼独立社会民主党人担任的柏林警察总监职务的挑衅性决定,15万柏林工人举行盛大示威。6日,示威发展为总罢工和武装起义,参加群众达50万。11日,在右翼社会民主党人诺斯克率领下政府军队开进柏林,对工人进行血腥屠杀。15日,德国共产党领袖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惨遭杀害。柏林工人的一月起义在武力镇压下失败了。1919年1月在白色恐怖下,德国举行了“国民会议”选举。2月,立宪会议在小城魏玛召开,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和容克贵族的魏码共和国正式建立。

在1919年上半年的革命斗争中,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达到了高潮。1919年4月13日,巴伐利亚首府慕尼黑的工人群众举行武装起义并夺取了政权,宣布成立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独立派左翼共同组织了政府,并实行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反动势力集结了十几万反革命武装力量进攻苏维埃政府,并从革命内部进行破坏。终因力量悬殊,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失败。德国十一月革命结束。

德国十一月革命表明,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用革命手段打碎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必须有一个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2)1918年匈牙利资产阶级革命

1918年10月,奥匈帝国战败。10月30日,布达佩斯工人、士兵起义,他们占领了桥梁、邮电局、军火库、政府机关和卫戍司令部等战略要地,推翻了哈布斯堡王朝在匈牙利的统治,11月16日,宣布成立匈牙利共和国,组织了以激进民主派、自由派贵族卡罗利为首的“联合政府”。卡罗利政府推行资产阶级民主改革措施,宣布实行普选制,实行言论、集会、出版和游行示威的自由,实施8小时工作制和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但许多措施并未付诸实施。由于该政府无力解决战争造成的经济崩溃和人民温饱问题,劳动人民的不满情绪日益强烈。

1918年11月20日,在群众革命运动高潮中,在库恩、萨麦里、拉科西等人的推动下,匈牙利共产党宣布成立。其成员主要由左翼社会民主党人和曾参加俄国革命刚从苏俄回国的先进分子组成。共产党的建立为匈牙利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这时,协约国强行肢解匈牙利领土的最后通牒,造成了严重的民族危机。1919年3月20日,协约国驻布达佩斯军事代表威克斯上校向匈牙利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匈牙利割让约2/3的领土给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并允许协约国军队通过匈牙利国土,如拒绝上述要求,协约国军队将对匈牙利实行武装占领。对此,匈牙利人民极为愤慨,要求成立保卫民族利益的新政府,并采取革命行动。在民族危机和革命危机的双重打击下,卡罗利政府既不能接受协约国干涉,又无法平息国内革命斗争被迫辞职,将政权交给社会民主党。3月21日,社会民主党作出了和共产党建立统一政党,由两党组成联合政府的决定。随后与在狱中的共产党领导人库恩进行谈判,社会民主党人接受共产党提出的条件,决定两党合并,改名为匈牙利社会党。21日晚在共产党领导下,布达佩斯工人、士兵发动起义,解除警察、宪兵的武装,占领首都各战略要地。当天晚上,布达佩斯工人代表苏维埃宣告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成立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由社会民主党人担任,共产党人库恩任外交人民委员。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解除资产阶级武装创立红军;将20人以上的工厂企业和铁路收归国有,对外贸易由国家垄断;没收占有100霍尔特(1霍尔特为0.57公顷)以上的地主土地,以建立国营农场和生产合作社;实行8小时工作制,提高工资,实行免费医疗;政教分离,实行儿童义务教育;对内推行民族平等政策,实行普选制,对外坚持反帝,争取同苏俄结盟。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引起帝国主义的极大恐惧。4月16日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和法国军队15万人,开始从北、东、南三面大举进犯匈牙利。在民族存亡关头,以库恩为首的共产党人奋起保卫祖国,迅速组建一支10万人红军队伍。5月中旬,红军转入反攻,收复大片国土。北线红军甚至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帮助成立斯洛伐克苏维埃共和国。6月,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代表协约国向匈牙利发出最后通牒:以罗马尼亚军队退出匈牙利国境为条件,要求匈牙利红军撤出捷克斯洛伐克国境,如不接受,将采取新的侵略行动。以库恩为首的多数共产党人,为避免苏维埃政府内部分裂同意接受照会。红军从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后撤,可罗马尼亚军队却按兵不动。红军的突然撤退,挫伤全国军民的斗志,国内反动势力乘机掀起暴乱。7月20日匈牙利红军在罗马尼亚发动反攻,开始进展顺利,但红军总参谋长叛变投敌,出卖红军作战计划,许多红军军官随之叛变投敌,致使战局逆转。8月1日,当罗马尼亚军队逼近布达佩斯时,社会民主党操纵多数,迫使苏维埃政府宣布辞职,组成右派社会民主党为首的工会政府。8月6日。反动势力扶植约瑟夫·哈布斯堡大公上台执政。反革命势力血腥报复,4万多革命者被投入监狱,成千上万人被杀害,数万人流亡国外。存在133天的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就这样被淹没在血泊中。

此外,欧洲的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和日本等国也发生了革命运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