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用主义心理哲学的起源考究

实用主义心理哲学的起源考究

时间:2023-09-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杜威因其有关民主的哲学著作和教育改革方法而闻名于世,但是他也撰写了一些被视为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形成标志的奠基之作。

尽管杜威因其有关民主的哲学著作和教育改革方法而闻名于世,但是他也撰写了一些被视为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形成标志的奠基之作。“反射弧冶概念就是杜威挽救心理学于“纯粹理性演绎的自我陶醉冶的突破口。“反射弧冶是实现传统哲学心理学改造的着力点。自1882年起,杜威首先是走入黑格尔哲学的殿堂之中,并受到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霍尔(J.Stanley Hall)的实验心理学的影响,尝试着把心理学的实验方法融入到黑格尔哲学思考之中。与此同时,杜威亦发现了黑格尔哲学中存在着某些问题,认为“一切对象本质的确定依赖于经验对它们的解释。而心理学则是对这种经验进行科学和系统地阐释的学问冶〔162〕。实质上,这是英国自然主义者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在心理学领域的一种新表述。于是,杜威认为,世界是变动的而且充满着偶然性,而知识、真理都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现实生活的一种认识产物和有力工具。而且立足于“反射弧冶概念,杜威意识到必须将教育研究与大学中的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整合起来。杜威认为,“教育科学冶是哲学与科学在教育问题上的综合,是理论和实践的综合。〔163〕教育学不仅能为当时最为进步的心理学以及最为综合的哲学提供了实验机遇,而且给心理学和哲学提出了更高的理论研究要求,促进心理学加强对不同阶段心智发展的研究,推动了哲学对各门科学之间相互关系的整合研究,为各自的发展提供一种最为广泛的知识基础。而“适应冶则是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工具,是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动力机制。因此,在哲学的意义上而言,杜威认为,这意味着兴趣上的一个转变,即从形而上学和本体论的兴趣转向心理学和社会伦理学。〔164〕

与其他心理学家相比,杜威更关注心理学的实践特性,反对将心理学沦为纯粹的理性思辨。经验的更新,哲学的改造、重视实践、重视生活、关注现实社会问题,哲学思考的结论不是用来装饰,而是解决紧迫的现实生活问题。〔165〕事实上,杜威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批判在西方哲学史上可谓是独树一帜,他以“感觉——行动联合体冶构成的整体作为反抗西方传统哲学的武器,重新阐释了西方传统哲学,认为哲学的起源不在于人类认知世界的需要,而在于“生活冶,以经验、变化取代了超验、绝对,以关注“生活冶取代了关注“物自体冶。他把人类经验的整体作为研究的领域,而且运用自己的哲学来直面美国社会中四处泛滥的具体问题,因为在他的哲学憧憬中,哲学家就应该直接面对同时期的社会、道德争论以及澄清人的观念。作为一名心理学家,担负和哲学家一样的直面社会现实问题的理智任务。因此,对杜威心理哲学的阐释就是对其实用主义哲学实质的理解,并通过教育改革、民主政治改革来印证其实用主义哲学的现实价值。

杜威的经验哲学是批判自笛卡尔以来的近代西方哲学的二元论开始的,如其所言,“旁观者冶的知识观是传统哲学二元论的必然产物,在认知过程中认知者以“局外人冶的身份来表现,在此种图景下所形成的知识被理解为确定不变的绝对知识,整个认知都发生在一种抽象的、思辨的氛围之中,远离了实在,远离了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按照这种认识观,“自然是完全和经验分开的……经验不仅是从外面偶然附加在自然身上的不相干的东西,而且它是把自然界从我们眼前遮蔽起来的一个障目……因此,某种非经验的东西,某种超经验的东西,用理性或直觉的方式就被介绍进来了冶〔166〕。因而建立在不能成立的预设基础上的知识观,具有典型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表象主义倾向。杜威认为,应该从哲学根基上给予批判、驱逐和抛弃。由于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杜威将经验视作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而且能使主体和客体、有机体和环境、经验和自然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连续整体。“经验冶概念因而不再局限于“认识的冶事件,它应包括了整个的“生活冶与“历史冶的历程,是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并彼此维系的统一体。于是,统一体成为了最首要的现实,而获得认识的感觉、思维和行动都不过是构造统一体的有机因素。因此,经验并非一系列零散的行为组合,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刺激和反应只存在于这种协调的统一体中,它们的意义仅在于维护和重组统一体。基于传统哲学远离社会、远离生活世界的致命弱点,杜威认为,经验哲学不必惧怕经验,相反应该拥抱经验,经验哲学的独特功能、问题和主题都应来源于共同体生活中的重点和特点,来源于共同体的生活。所以说,当哲学不再屈身为处理哲学家们问题的工具,而成为一种由哲学家们所酝酿的、处理人的问题的方法时,哲学自身才得到了真正的复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