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时间:2022-09-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世纪上半期欧洲自然科学中出现一种思潮,即生理学唯心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生理学家缪勒。但是,不同的外界事物刺激同一感官,会引起同一类感觉,例如电流、机械作用、化学作用刺激眼睛,都会引起闪光的感觉,即异质刺激引起同质感觉。但是,缪勒却把感官的生理特性对感觉的影响绝对化,认为人的感觉仅仅取决于感官的生理特性,而与外部对象的具体内容无关。

19世纪上半期欧洲自然科学中出现一种思潮,即生理学唯心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生理学家缪勒。他在实验中发现,同一外界事物刺激人的不同感官会引起不同的感觉,例如电流刺激眼睛引起闪光的感觉,刺激耳朵引起音响的感觉,即同质刺激引起异质感觉。但是,不同的外界事物刺激同一感官,会引起同一类感觉,例如电流、机械作用、化学作用刺激眼睛,都会引起闪光的感觉,即异质刺激引起同质感觉。这种现象说明主体的感觉与其感官的特性密切相关,在人的感觉(认识)中存在着主观因素。但是,缪勒却把感官的生理特性对感觉的影响绝对化,认为人的感觉仅仅取决于感官的生理特性,而与外部对象的具体内容无关。外部对象的作用只是提供刺激,使“感官固有的能量冶兴奋起来,而这种刺激并不影响感觉的内容和性质。换言之,人的感觉、认识是人的感官先天固有的,外部对象的作用仅仅限于促使感官先天固有的东西显现出来。缪勒的这种观点是康德相应观点(自在之物刺激感官引起感觉,但感觉并不反映自在之物)的翻版。生理学的研究即便采用了实验的方法,但实质仍然属于哲学的范畴,是一种关于心灵或生命的观念探讨。赫尔姆霍茨正是以缪勒的生理唯心主义理论为科学依据,从事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进而又影响了冯特的生理心理学的研究。

1.生理学实验方法的移植

冯特的学术生涯,始于19世纪中期。当时德国的生理学是一种新兴的自然科学,生理学已经大量地使用了实验方法,逐步对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大脑机能定位等。在生理学领域中,费希纳、赫尔姆霍茨、韦伯等人已采用实验室方法研究感觉等简单的心理过程,尽管他们不是有意识地以心理学家的身份来从事心理学研究,但是他们的研究却为实验心理学的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时的生理学的内涵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开始发生巨大的改变,从起初对生命的哲学探讨转变为对生命整体的实验研究。“生理学冶更多地被用来表示一种实验方法。这些生理学家更多的是将物理学的测量方法和数学原则引入心理学实验领域,对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和神经传导速率等生理心理现象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测量,证明了感觉阈限不仅可以测量,而且能用数学方式表达。这些创造性研究使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之间发生有效的联结。

但是,随着实验生理学的发展,赫姆霍兹等人已采用实验室方法研究感觉等简单的心理过程。赫尔姆霍茨相继对动物和人用不同长度的神经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刺激离肌肉较近的神经与引起肌肉运动之间的时间,然后记录刺激离肌肉较远的神经与引起肌肉运动之间的时间,通过测量得到神经冲动传导的时间。反驳了以往有关神经传导非常快的观点。同时也为实验心理学关于心理活动和反应时间的测量做了准备。冯特本人最初又是研究医学和生理学的。他受过生理学实验技术的比较严格的训练。当时,韦伯和费希纳用物理、数学的方法,测量心理与物理的关系,提出所谓“心理物理律冶。德国学者费希纳创立了心理物理学,其目的在于精确地测定物理刺激与心理经验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而表明物理的量可以还原为意识经验。认为自然科学所用的数量化的实验方法同样可以用来研究人的内在世界,推翻了康德所说的心理现象不能实验和测量的论断。冯特和上面提到的赫姆霍兹和费希纳共过事。因此,他用生理学的实验法来研究心理学。自然科学尤其是生理科学的发展,强烈地影响着并渗入到心理学的研究之中,促进心理学的独立。冯特起初作为一名生理学家,直接感受到时代的脉搏,进一步助推着心理学的发展新动向。

于是,冯特主张心理学应采用内省的、分析的和实验的方法。这种方法实质上是传统的自我观察法与19世纪生理学实验方法的结合。他的《生理心理学》具有一种特殊的含义,那就是科学的心理学是用生理学的实验方法来研究,而不是用玄学的、思辨的或“安乐椅冶的方法来研究。冯特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内省来分析意识经验的内容,尽管将意识经验分解为类似于化学元素的心理元素,但是仍力求探索这些心理元素如何综合的原理或规律,他认为生理心理学最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生理学知识,而是心理学,就像“显微镜的解剖学冶并不是讨论显微镜的成绩,而是用它做工具来研究解剖学一样。他在《生理心理学基础》一书的绪论中就写道:“生理的心理学主要是心理学。冶〔25〕他认为心理学得益于统计学比受益于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哲学家要大得多,费希纳所采用的量度简单和相对纯粹的心理过程的方法,是一种建立心理常数的极有用的方法。冯特认为实验心理学“作为开拓一个新的科学领域……仅仅是一个开始冶,是心理学走向科学的道路。

冯特反对玄学的、思辨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观点,以及用生理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统计的方法来研究心理学,同时又强调应用这些方法主要是研究心理学,而不是研究生理学,也不是把心理学还原为数学公式。所有这些,对推动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在当时起到积极的作用。实验心理学早期得益于自然科学生理学的实验方法,对感知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沿用这种方法继续研究自我实现等高级心理世界,就走入相反的道路——错误,这说明一定的方法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因为一切照搬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反而会取消心理实验的特点,把人简单化的倾向成了必然。如果纵观心理学发展之路,这种科学之路是否“真实冶还需要反思与回味。从冯特研究旨趣而言,更像是开启了一门科学的形而上学之路。

冯特以为自然科学的进步与研究方法的进步是分不开的。冯特从自然科学史的角度出发,得出科学的进展与研究方法的进展密切联系的结论。因为,整个自然科学起源于一种方法学上的革命,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始终是自然科学取得巨大成果的前奏。1874年之前,冯特一直在从事着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即大家所谓的“海德堡时期冶。他原来学医,随后转到生理学的研究领域,受过当时的数、理、化、生物、生理、解剖、内科学等多种学科的训练,跟随当时伟大的生理学家约翰·缪勒学习过,并当过赫尔姆霍茨的助理。在1855—1856年是海德堡诊疗所的助手,1857—1864年担任生理学讲师,1864年任副教授,开设“自然科学的心理学冶讲座,1867年改名“生理心理学冶讲座。这些讲座的开设并不完全是冯特自身的独创,而是由于他是一个生理学家,敏锐地感受到生理学知识可以运用到对精神生活的探索,以至于使他认为,心理学是一门尚未确立的科学,同时确信对它进行科学探讨的时候已经来临,进而推动了科学发展的这个新动向。因为,生理学家们的成功强化了科学对以研究为基础的氛围的强调,并直接促进了研究心理学的新实验方法的发展。

2.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独特性

其实,19世纪60年代,大量的心理学实验不断发生,它们多完成于生理学家之手。当时,这些生理学家抱有一种信仰,相信心理学和哲学应有赖于科学的方法。冯特自身所具备的关于物理学的实验理论和生理学的实验经验,都是他将实验方法引入心理学研究的科学背景。同时也是促使他形成关于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实验科学的概念的理论基础。正如布鲁门萧(Blumemthal)所言,生理学家创设的应用于神经系统研究的方法,“包括测量、可重复性、公开的数据和控制的测验冶〔26〕,恰恰可以用来研究人类行为的其他方面。他的《对于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1858—1862年出版,以下简称《贡献》),力图用物理学仪器进行视觉的实验观察。内容包括视觉理论简史、单双眼视觉、对比、外投域、眼球跳动、调节、视野,以及有关知觉、触觉和肌肉感觉等少数章节。这部书尽管是冯特从事科学心理学研究的处女作,但却从观点、方法、学科领域等提出了一幅详尽的心理学研究工作蓝图,标志着冯特第一次将精准的实验方法运用于基本的心理学问题,已经在思考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的可能性问题。1863年,冯特的著作《人类与动物心理学手稿》出版,再次重复了心理学成为科学的问题,并且记述了一些心理物理学和反应的早期研究。

人们常常质疑科学心理学作为人类文化知识体系,除了对存在事实的确定,亦即科学心理学是否具有科学性之外,是否还有信仰和价值层面的功能。除了事实判断之外,还具有价值判断的功能?科学心理学的界定与如何确定该学科的对象、通过何种认识工具来把握对象以及我们所能达到的认识程度等问题密切相关。所以说,科学心理学的界定同样是一个涉及本体论、认识论的大问题。传统哲学心理学家喜欢以“纯思辨哲学冶去探讨心理学的性质、定位、起源及将来的命运等结果微小、浪费精力的问题,未能将精力用到会真正产生结果的地方去。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传统哲学心理学主要是指心灵学,即关于灵魂的研究。但是,超自然的灵魂在自然主义科学中没有一席立身之地,继续沿着传统路线推进心灵学,势必将心灵学推向反科学行列之中,使心灵学囿于非科学的二元论境地。因而急需抛弃心理学中形而上学的思辨,找寻自然科学的途径、方法,去揭露新的事实,进而达到心理生活的规律。正如解剖学进入科学舞台只有在引进显微解剖和胚胎研究开始,才能借以探索细胞结构规律和生物的规律一样,心理学只有摆脱形而上学假设的包围才能真正站立在自己的规律的基础之上。

冯特正是从哲学史角度出发对心理学予以剖析,认为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心理学之所以在许多方面出现倒退,主要原因应归结于形而上学“哲学冶的束缚。他把哲学中的心理学到当时为止分为演绎心理学和归纳心理学两种。演绎的心理学就是形而上学的心理学。在这种心理学中,心理的本质是由“观念冶发展而来的,它的体系是建立在形而上学的假设上的。冯特认为,从某些形而上学的假设里去演绎心理现象的这种演绎法,在原则上必须加以反对和抛弃。归纳心理学则认为,通过探索所取得的心理事实虽不成系统,但具有科学的牢固性。不过,由于它局限于对意识事实毫无系统的并列,心理生活变为一种特殊心理能力的表现。同时,由于以往形而上学盛行,归纳心理学的积极方面并未得到发扬。相反地,唯心主义体系把心理学置于次要地位,为了使普通经验从属于一种虚构的理想或逻辑的统一,经验为这些心理事实提供的真正的原始联系被破坏了,从而被一种联结概念的貌似物所代替。

17世纪到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功使其在人们的心目中赢得了极高的威信,同时也促使人们将科学性作为衡量其他学科科学水平的最重要尺度,心理学同样受到科学性的规范与约束,逐渐在心理学事业中树立这样一种科学观,即科学的心理学必须是精确的、严密的、清晰的,必须使用测量、实验、观察等自然科学方法。而实证主义正好是满足心理学科学性需要的最佳哲学说明。自然科学与心理学尽管在中世纪以前都属于哲学的范畴,但是摆脱哲学束缚的时间却相差甚远。自然科学首先抛弃了宗教神学的桎梏,大胆地向自然界的各个领域进行了深刻的探索,这种探索精神在牛顿的物理学体系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从而凝聚成了从17世纪到19世纪的科学精神,这种机械主义的科学精神将世界视为一架机器,一切事物都按照自然规律进行运动,而且这种运动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和用仪器来测量,自然地认为人的本性也可以用科学方法加以考察。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认为,人的生命现象可以归结为物质的机械运动,人的机体活动是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回应而不是精神支配的结果,排除了意志对运动的控制和支配的意义,从而可以借助于物理学和生理学的观点来研究人类的行为,而不是借助于虚幻的灵魂或心灵来推测人的行为。因此可以说,心理学对自然科学的借鉴是从笛卡尔站在物理学和生理学角度研究灵魂时开始,在此之后,德国的赫尔姆霍茨、E.H.韦伯、费希纳等人首次将物理学的实验和数学方法引入心理学研究,这项工作被冯特称为“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联结在一起的道路上的巨大里程碑冶〔27〕。费希纳认为,意识内容可经由控制人所面临的刺激而加以操纵,这种控制能使心理实验成为可能。

同样基于自然科学对心理学发展的哲学理解,赫尔巴特认为心理学是科学。科学包括实验科学,但是科学不局限于实验科学。心理学尽管可以应用数学方法,但是,心理学不应是实验科学,反对应用实验和生理学。而且,他认为,心理学的基础包括形而上学,就像心理学包括经验和数学一样。赫尔巴特的数学心理学,实质上就是这种形而上学思想发展的必然形式。它的理论演绎出发点不是由科学本身所产生出来的,而是一种形而上学思辨产物。但是,他的数学心理学发现了心理现象与科学之间的统一性,而且将心理学从哲学和生理学中分离出来,为心理学成为一门系统科学指出一种途径。冯特认为,在莱布尼兹发现微积分以后,数学已进展到一个普遍的思想工具的位置,因之把数学应用于心理现象的研究就不应认为是不可能的了。在冯特看来,存在两条可用的改革途径:观察法和实验法。所谓的观察法,就是应用数学统计方法,揭示与心理学有关的大量事实的本质联系。比如能用以发现自杀及其原因(年龄、性别、民族、特性、个人职业以及气候、季节)之间的确定关系等。冯特认为,“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我们从统计资料中学习到的心理学,比从除了亚里斯多德之外的所有的哲学家那里更多冶〔28〕。当然,冯特也认识到了统计方法的局限性:“统计的事实只不过对于实际的心理学,而不是对于心理现象的理论,具有直接的重要性冶〔29〕,如果“我们把人类的自然历史当作是心理观察的工具的话冶,尽可能收集最大数量的例子,从而给它的结果以足够的确定性,即可能使统计方法同实验方法“密切相近似了冶〔30〕

冯特不顾康德和赫尔巴特认为心理学不能应用实验方法的论断,开展了实验工作,在心理学研究中坚决应用实验法,而且是无条件的。赫尔巴特认为心理学的基础是经验,心理学的方法则为观察而非实验,由于赫尔巴特推崇观察法乃使其有别于康德的先验的心理学而相同于英国的经验心理学,并为当时的心理学提供了最直接的哲学基础,促使心理学成为形而上学的心理学。基于心理学是形而上学的主张,赫尔巴特称心理学是非分析的,因为心灵是统一的,无法对其进行实验和分析。冯特就对此见解予以驳斥。当时曾有人主张实验法仅能应用于感知觉领域(即生理因素总是起着作用的领域),而认为用实验方法深入到高级心理活动领域中去是一个徒劳无益的尝试。冯特驳斥了这种看法,认为:“这是一种偏见。一旦我们把心理看作是一个自然现象,而且把心理学看作是一门自然科学,对于这门科学,实验方法一定也是完全能够应用的。冶〔31〕

因而,心理像自然物体那样可以分解成分子和原子,可以还原成可以证实的元素。冯特所使用的实验方法与技术主要来自物理科学(包括光、声、电、机械)和生物科学(包括生理、生化、解剖、组织、生态、生物演化等)。由于在物理和心理之间建立起某种数量关系,心理测量因此成为事实,实验研究由此从心理物理领域转向“纯粹心理活动冶,冯特很自然地从“心理物理定律冶引申出他的心理定律。而“实验法引入心理学开始系由生理学中的方法模式冶,用各种精确的生理学方法来研究心理生活。生理心理学并非生理学的一部分,而主要是心理学。之所以用“生理冶这个形容词,仅仅在于“我们的心理学在分析意识过程之时,要尽量利用近代生理学所贡献的工具冶〔32〕。渐渐地在德国,词语“生理学的冶开始作“实验的冶来解释。冯特将新心理学称作“生理学的心理学冶,是把心理学作为建立在科学方法之上的一门学科来看待的。使用词语“生理学的冶来表明研究心理学的新实验方法绝大多数都是源自19世纪生理学家们所创设的方法。生理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心理生活本身而不是该心理生活的“躯体基础冶。

从冯特早期的工作和著述来看,他所应用的实验方法与技术主要是心理物理学方法和生理心理学方法。冯特最早的两部心理学著作(《贡献》与《讲演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应用心理物理学方法的尝试和成果。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基础》就是冯特这两部著作的基础之一。冯特曾称赞费希纳的工作是为实验心理学最早开垦的处女地。由于费希纳在物理和心理之间建立起某种数量关系,而为心理测量做出了贡献;他称“费希纳是第一个表明如何把赫尔巴特的‘精确心理学爷的思想转化为实际阐明的人冶〔33〕。冯特正是在引用心理物理方法的同时,开始了离开心理物理领域的实验研究,而联系到“纯粹心理活动冶。他认为,心理学之所以成为科学的,原因在于它是实验的,以此区别于哲学或者形而上学。“实验法引入心理学开始系由生理学中的方法模式冶,《生理心理学》也就是《实验心理学》,是应用生理学中的方法模式产生的成果。

所以说,冯特思想中的生理学、心理学与物理学之间在方法上存在着相互联系。正如冯特所言“生理学可以给心理学与它自己所受于物理学同样的帮助。生理心理学在改进实验方法这方面,从生理学得到帮助‘在这个范围内爷它可以叫作实验心理学。这个名字暗示心理学采用生理学的实验方法之时绝不是囫囵依样模仿,绝不是丝毫不变地把它应用于新材料:这是不应该忘掉的冶〔34〕。不过心理学是对意识状态的实验内省,又使其有别于生理学。心理学是关于直接经验的科学,而自然科学诸如生理学则是关于间接经验的科学。冯特正是通过对先进科学的有关方法加以改造来适应实验心理学研究的目的,由此创制了在当时比较精密的计时仪等仪器,不断扩大了实验心理学研究的领域。尤其冯特明确把心理学研究对象界定为直接经验,他说:“在自然科学和心理学内,我们所研究的经验现象只是以不同的观点来考察同一个经验的现象。在自然科学内,我们把经验看成是客观现象的相互联系,由于抽去了知觉的主体,它也就被看成了间接的经验,而在心理学内,我们则把经验看作直接的和非派生的冶。〔35〕在冯特看来,心理学正是采取直接经验的观点,对经验本身进行直接如实的研究和描述,这种看法“是对旧的哲学心理学历来把灵魂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一种否定,也是使冯特把心理学从旧哲学思辨中摆脱出来并加入各门科学行列的理论前提,从而推动了心理学的独立冶〔36〕

而且冯特认为,对间接经验进行客观的探究是容易的。因为,间接经验相当于一种公共事件,多个观察者可以运用科学方法对其进行精确的测量,影响间接经验的环境因素也可以进行系统的操控,最终都能确保间接经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其实,这一切都是早在康德对理性心理学批判中已完成的工作。但是,对直接经验的描述就困难重重。为了能够研究直接经验,冯特对自我观察和内部知觉进行严格区分。由于自我观察是通过内省方式来分析生活经验的哲学尝试,观察往往是在经验事件发生一段时间后才开始进行,经验的内容往往是一些不准确的记忆内容,因此,自我观察只不过是一种传统的哲学思辨而已。于是冯特抛弃了这种自我观察形式。至于自我知觉,冯特认为,尽管自我知觉与自我观察类似,但是,自我知觉是对精确控制的刺激直接作出反应的一种更加严谨的过程,通过反应的直接性以及使用受过训练而且能自动地没有偏见地予以反应的观察者,可以极大地减少记忆所导致的问题的发生,确保内部知觉经验的精确性。为了提高内部知觉的科学性,冯特将实验室研究限定在一个较小的经验范围之内,大都用于对基本的感觉、知觉、注意经验的研究,运用精密仪器把刺激呈现给观察者,观察者进而对这些刺激做出简单反应。此类经验的实验还可以重复进行,才能获得有效的科学数据。在冯特的实验室里,这类内省反应“大部分都局限在对物理刺激的大小、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判断上,有时用对刺激的同时性和连续性的判断加以补充冶〔37〕

具体而言,冯特认为研究心理学的方法有二种,实验内省法和心理产物分析法或民族心理学的方法。实验内省法就是有意识地引起和改变所研究的心理内容。它与传统的自我观察法不同。它大致可以分为完全以内部知觉为依据的分析的内省法和所谓客观方法,即在实验控制条件下进行的内省法。冯特认为这种方法只能适应于个人意识或对直接经验的研究,并且只能用来研究简单的心理过程,如感知觉、表象等。所以在冯特看来,心理的基本问题无非是如何科学地观察内部经验。他的答案是:第一,把经验分析为原素;第二,找出这些原素之间的联结;第三,确定这些原素联结的规律。冯特所谓的内省法的心理原素,不是指的一种客观对象或对象属性所引起的观念或感觉,而是指的这些对象的不可再分的主观属性,如“红冶“硬冶“苦冶等等。这些主观属性可以按感觉分类,再按强度、持久性或广延性分类。冯特在主张心理学应研究人的经验的同时,把经验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科学中所使用的经验,往往是排除主观性和历史性的经验,要求具有可重复性,即要求经验理性化,这其实与经验的本质是相背离的。人类个体的不同虽然有生理上的差别,但更为重要的是经验上的不同,因此经验是个人的、不易编码的和难以复制的。在心理学研究中,人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和经验是研究一切问题的起点,细胞学说和能量守恒定律学说都说明,从最简单的生命现象到复杂的机体运动,它们受到外界刺激和做出反应的实质都能用有机体本身的物理化学过程予以解释,从而能科学地研究和说明的心理现象,能够使心理现象纳入到科学方法规范的轨道。但是,冯特对心理物理学的方法并非盲目照搬,“把一切心理的联系都归之于物理的东西这种主张,现在除了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假想以外,较之过去一直那样,一点也没有增添什么冶〔38〕

心理产物分析法可以用来研究社会心理。它是根据语言、神话、风俗习惯等心理产物,来探讨心理发展的规律。尽管实验研究必须限定在基本心理过程的直接意识经验基础上,但是,其他的心理过程,如学习、思维、语言和文化影响等,由于与个体的经历、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混杂在一起,因而难以在实验室进行有效控制的检验,所以,这些心理过程只能通过演绎观察技术、跨文化比较、历史分析和个案研究等方法予以考察。对这些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贯穿冯特一生的学术活动,最早的论述出现在冯特的第二重要著作中(《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1863)。这些研究占据他生命的最后20年,期间冯特还出版了10卷本的巨著《民族心理学》,这部著作的内容包括对语言和文化的详细分析,所围绕的主题分布在心理语言学、宗教和神话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司法心理学以及人类心理学的领域之中。冯特提出了心理的进化史及比较心理学(包括动物及人类各种族心理生活的差异)的研究,用以支援普通心理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