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方历史上的衰朽与复兴

西方历史上的衰朽与复兴

时间:2022-09-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希腊历史上的复兴时代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修昔底德的时代。拘于道德的世界观是衰朽的象征,不拘道德的世界观是复兴的象征。尼采是第一个看到衰朽的重要性,并把道德视为衰朽的象征的哲学家。尼采认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是道德家,或都是走向衰朽的道德家。衰朽对复兴的取代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随衰朽时代之后,是凯撒和奥古斯都的复兴时代。大多数人认为,战争导致死亡和毁灭,战争是死的本能的产物。

1.希腊

希腊历史上的复兴时代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修昔底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一般延续大约40年。以希腊为例,埃斯库罗斯的出生与修昔底德的出生相距54年。由于本能是天生的,而长寿又不可能改变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所以,人的本能取决于其出生日期。人们同时生活于一个特定的社会,并不意味着具有同样的精神或本能;而同时诞生于一个社会,则意味着具有同样的精神或本能。如奥尔特加所说:“在历史研究中,把同代人与同龄人区别开来相当重要。”换句话说,把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和出生在同一年代的人区别开来相当重要。[3]

在我们试图理解希腊文化从复兴到衰朽的转变之前,需要对一个作家的道德观的意义加以考虑。一个作家的道德观往往表露他是复兴型,还是衰朽型。拘于道德的世界观是衰朽的象征,不拘道德的世界观是复兴的象征。

虽然复兴精神一般地说来不拘于道德,但不拘道德的世界观不一定总是复兴精神的表现。衰朽有时表现为不拘道德,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衰朽的现象变化多端,常以多种形式出现。虽然衰朽在过去常表现为抑制型伦理观,但在我们的时代,衰朽的表现形式多变。衰朽在现代不再表现为对无意识的抑制。所以,在我们的时代,哲学家的道德观就不再像过去哲学家的道德观那样,可以成为辨别其精神的可靠依据。

为什么衰朽型作家,尤其是那些早期的衰朽型作家,往往弘扬道德,并支持对无意识的抑制呢?对这个问题可作两种解释。第一,抑制意味着反对自己,对自己的无意识实施暴行。抑制与死的本能不可分割,而死的本能又是衰朽的本质。第二,衰朽精神不如复兴精神健康,其本能也不如复兴精神的本能和谐,它更需要抑制和控制。因此,衰朽精神需要道德和超我的统治,而复兴精神则可以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本质。

尼采是第一个看到衰朽的重要性,并把道德视为衰朽的象征的哲学家。尼采认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是道德家,或都是走向衰朽的道德家。苏格拉底是继复兴时代之后的衰朽时代的代表人物。他是一个绝妙的道德家的例子。他宣扬意识、反对无意识;他宣扬理性、反对情感。在苏格拉底看来,知识就是美德,美德就是幸福。

欧里庇得斯和苏格拉底一样,也是一个道德家。在他们两人之间,有着亲密的关系。据说,苏格拉底帮助欧里庇得斯写作戏剧。虽然苏格拉底不常观看以前悲剧家的戏剧,但他却宁愿步行,也要去波埃尔斯市观看欧里庇得斯的最新戏剧。欧里庇得斯和苏格拉底是阿波罗型、拘于道德型、衰朽型和死的本能的代表。与此相反,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修昔底德则是狄奥尼索斯型、不拘于道德型、复兴型和生的本能的代表。

和复兴型哲学家一样,复兴型艺术家也不拘道德,衰朽型艺术家也拘于道德。虽然欧里庇得斯有时也描写行为受情感摆布的人物,但他的世界观是理性的和拘于道德的。西塞罗说,欧里庇得斯所有的诗作都是教诲。与此不同的是,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的世界观是不拘道德的。虽然欧里庇得斯比修昔底德大9岁,但他可说是代表着继复兴时代之后的衰朽时代的第一个迹象。

希腊文化在经历了短暂的复兴之后,进入了一个衰朽时代,并从此一蹶不振。然而,希腊文化的衰朽并不突然。衰朽对复兴的取代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希腊的四位出现在复兴时代以后的主要哲学家中,有三位是道德家,他们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有一位是享乐主义者,这就是伊壁鸠鲁。享乐主义与道德训诫一样,都属衰朽型。尼采在谈到希腊主要哲学家时曾说:“这些哲学家一个接一个地表现了典型的衰朽形式。”[4]虽然许多最著名的希腊作家都是衰朽型作家,但他们都是伟大的作家。比方说,尽管柏拉图是衰朽型作家,但他是最伟大的哲学家。衰朽的趋势影响作家的思维,但不毁灭作家的天才,也不使作家的心智迟钝。

复兴时代过后,悲剧精神在希腊消失了。喜剧作家,尤其是所谓的新喜剧作家,表现了希腊戏剧的衰朽,也表现了总的希腊精神的衰朽。因此,新喜剧作家崇敬的就不是过去复兴时代的悲剧作家,而是后来的衰朽时代的悲剧作家——伊壁鸠鲁。新喜剧作家斐勒蒙(Philemon)说,如果他能在阴间和伊壁鸠鲁对话,他就立即心甘情愿地吊死。一个人的所爱及其所仰慕的事物是这个人本质的体现。

有人认为,是伊壁鸠鲁引起了希腊悲剧的衰退。还有人认为,希腊悲剧衰退的原因是早期的悲剧家,如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穷极了所有悲剧的题材,并将悲剧的标准推向如此之高度,以致后来的戏剧家不敢再以这种形式创作。也有人对莎士比亚以后的戏剧作出类似的评论。按照这些理论,作家们背负着过去的包袱,背负着他们的先驱的包袱。这些理论是肤浅的,它们无法解释为什么希腊和英国的创造力不仅在戏剧领域,而且在其他文化领域,也走向衰朽。只有复兴和衰朽的全面理论才能解释希腊悲剧和英国戏剧的衰退及其他文化现象。

从希腊文化历史转向希腊政治历史,我们看到的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亚历山大的尚武精神是不是希腊精神或马其顿精神的体现?如果亚历山大的尚武精神是希腊精神的体现,它在历史循环中发生的时刻与拿破仑和希特勒军国主义在历史循环中发生的时刻一致,这意味着这种军国主义发生在复兴时代以后的150年之内,也恰值衰朽的开端。

2.罗马

通观罗马历史,我们发现,在罗马共和国行将结束之时,出现了一个政治和文化的衰朽时代。在这个时代,政治体系大规模解体,外敌入侵、海盗劫掠、盟国反叛和奴隶造反此起彼落。

随衰朽时代之后,是凯撒和奥古斯都的复兴时代。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是卢克莱修、维吉尔和贺拉斯。复兴精神是罗马在这一时期的扩张主义倾向的原因之一。这种扩张主义倾向表现在凯撒和庞培的征服活动中。一个国家在复兴的时期,有向外扩张的趋势;在衰朽的时期,则倾向于与别国缔结盟约。

大多数人认为,战争导致死亡和毁灭,战争是死的本能的产物。但是,死的本能的终极目的,是把具有死的本能的有机体还原成无生命物体,而不是把其他有机体还原成无生命物体。战争不是死的本能的产物。战争可使人类得以改善,就像物竞天择的进化过程可使人类得以改善一样。文明的国家,由于有优越的政治和经济结构,通常征服不文明的国家,并由此而传播他们的文明。例如,罗马的征服活动把文明传遍了整个欧洲。征服活动创造较大的统一体。在这个大统一体中,社会可享有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没有征服活动,世界将会分裂为无数的小国,这些小国将只会遭遇政治的动荡、经济的停滞和文化的荒芜。

罗马在奥古斯都时代以后,渐渐地堕入了衰朽。它在这个衰朽时期的主要哲学家塞内加和马可·奥勒留都是禁欲主义者。禁欲主义是衰朽的哲学,因为,它以贞操和道德的名义,鼓吹对无意识的抑制。复兴的哲学与禁欲主义不同,它鼓励人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全部本性,而不鼓励人对自己的本性有所抑制。

衰朽,或说是社会的死的本能,是罗马帝国衰落和崩溃的原因之一。引起罗马帝国崩溃的原因还有许多。罗列所有的原因,并确定每种原因在最后的结局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能的。人永远不可能完全理解历史事件的起因。社会生死本能的理论不可能解释所有历史事件的起因,它只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的理解。从这一点来说,社会生死本能的理论与从经济学的角度观察历史一样,二者都只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的理解,而不能对所有的历史事件做出解释。

3.现代欧洲

在大规模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到来之前,有一个小规模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这个小规模的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初,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乔托、但丁和彼特拉克。乔托对人的个性和心理颇感兴趣。后来的事实证明,表现人的个性和心理是复兴型艺术家的特点。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三位主要艺术家是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和提香。他们的出生年代都相距不到25年。他们都和乔托一样,对人的个性和心理感兴趣。与此相反,我们在拉斐尔那里所看到的,不是对人的个性的兴趣,而是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奥尔特加说:“几何图形[是]死板僵化的第一个迹象,这个迹象表明生命的颓废。”[5]拉斐尔不是复兴型艺术家,他出生在文艺复兴以后──或者说,他出生在文艺复兴期间,但却在复兴精神出现以后。如果是奥尔特加,就可能会说,拉斐尔与复兴精神同时,却不与复兴精神同生。

意大利文艺复兴不但以拥有艺术家而著名,它还拥有一位复兴型作家。这位作家就是马基雅维里。马基雅维里和修昔底德一样,也持有不拘道德的世界观。

为什么意大利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出现了两次文艺复兴呢?复兴出现于衰朽,即死的本能达到极限之际。当社会的发展停滞不前,它作为一个有机体的本质已难于维持时,衰朽或死的本能就达到了极限。意大利当时的状况就是这样。这样的社会只需要一个短的时期,就能够完成一次从复兴到衰朽、再从衰朽到复兴的循环。一个从未得到过发展,并从未达到有机体的水平的社会,是既不会出现复兴,也不会出现衰朽的。中世纪的欧洲社会就是这样的社会。

荷兰的文艺复兴发生在17世纪中期,是由弗美尔、伦勃朗和斯宾诺莎为代表人物的。伦勃朗是绝好的侧重心理表现的复兴型艺术家。斯宾诺莎是绝好的不拘道德的复兴型哲学家。斯宾诺莎否定恶的存在、否定自由意志,并以权力来解释权利。由于斯宾诺莎具有不拘道德的复兴精神,其他的不拘道德的复兴型人物就敬慕他,如歌德和黑格尔。正如一个人的所爱及其所仰慕的事物表明一个人的本质,什么样的人仰慕这个人也表明这个人的本质。

法国的文艺复兴紧跟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开始于16世纪初;它的代表人物是蒙田和拉伯雷。蒙田和其他的复兴型作家一样,相信顺应自然的伦理,即相信表现人的本性,而不是抑制人的本性。他写道:“我把一个古老的一定之规拿来为我所用,这个一定之规是听任自然,万无一失。……我和苏格拉底不一样,我没有用理性的力量改变自己的自然本性,也没有以任何方式干扰自己天生的习性。”[6]这一段话表明了相信抑制式伦理的衰朽型哲学家与相信顺应自然的伦理的复兴型哲学家之间的不同。

莎士比亚和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英国的文艺复兴大约发生在法国文艺复兴以后40年。莎士比亚具有表现复兴精神的不拘道德的世界观。塞缪尔·约翰逊就批评莎士比亚的不拘道德,他写道:“[莎士比亚]为了便利而牺牲德性。他不认真地教诲,而更有心于取悦,他的写作似乎毫无道德目的。”培根和莎士比亚一样,也持有不拘道德的世界观。一个评论家说:“在培根的关于生活的教诲中,常有马基雅维里的影子。”[7]

英语国家和法国社会在各自的文艺复兴时期以后,有相似之处。从约17世纪到约19世纪,英国和法国的社会都处于相对复兴的时期,而只有在莎士比亚和蒙田的时代,这两个社会才处于绝对复兴的时期。在莎士比亚和蒙田的时代,即在复兴时代本身,生的本能达到顶点。在从17世纪到19世纪这段时期内,生的本能不再居于顶点,但仍然比死的本能强烈,所以,17世纪到19世纪的这段时期,虽然不是绝对的复兴时期,但也可看作相对的复兴时期。

法国和英语国家应该可以归为一类,因为它们的历史周期是一致的。它们的复兴时期和衰朽时期大约同时开始。然而,德国和俄国就不能与法国和英语国家归为一类了,因为它们的历史周期与后者的不同。德国在19世纪初进入复兴时期,而其他西方国家在这时已进入衰朽时期。因此,德国的心理状态就与其他西方国家的心理状态完全不同。

德国文艺复兴的三位主要人物是歌德、贝多芬和黑格尔。歌德是一个不拘道德的艺术家。歌德和蒙田一样,相信顺应自然的伦理,而不相信抑制型伦理。他在《维尔汉姆·麦斯特》里,通过一个“女圣人”之口,表达了顺应自然的伦理观:“我自由地听从自己的情感。我从不知拘束和悔过为何物。”

黑格尔是不拘道德的哲学家。黑格尔和歌德都是斯宾诺莎的不拘道德的哲学的敬慕者。黑格尔不从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当黑格尔讨论政治时,他不问什么是正义的,或什么是合法的。他接受现实并试图理解现实。黑格尔的政治思想令人想起修昔底德和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思想。他不认为征服活动是非正义的,他说:“文明的国家意识到,野蛮人没有和他们自己同等的权利。他们把野蛮人的自治只看作一种形式而已。”[8]

康德出生于德国文艺复兴之前,而叔本华则出生于德国文艺复兴之后。因此,康德和叔本华就都不是复兴型哲学家,而是衰朽型哲学家。他们拘于道德的世界观是他们衰朽的表现。康德认为,人的自然倾向只能是不道德的,所以,他与顺应自然的道德家是相互对立的。叔本华对死的本能可以说已有所意识,他教人否定生的意志。叔本华不是像复兴型哲学家那样,鼓励人表达自己全部的本性,而是鼓励人抑制自己的无意识,即他所称的“意志”。

歌德是复兴型人物,而歌德的时代却是衰朽的时代。尼采注意到这两者之间的不符。同样,托尔斯泰也是复兴型人物,而他的时代也是衰朽的时代。梵高也注意到这两者之间的不符。[9]然而,我们对这两种情况都可以做出如下的解释:19世纪只是在法国和英语国家是衰朽时期,而在歌德的德国和托尔斯泰的俄国,都不是衰朽时期。歌德的德国和托尔斯泰的俄国,那时都正是复兴时期。

俄国的复兴发生在19世纪的后半叶,其代表人物有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和柴可夫斯基。这个复兴可能是俄国在那个时期的扩张主义倾向的缘由之一。如前所述,一个国家在复兴时期,有向外扩张的倾向,而在衰朽时期,则有与别国缔结盟约的倾向。现在的俄国正值或说正接近于衰朽时期的开端。所以,俄国也和德国一样,其心理状况与法国和英语国家的心理状况截然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