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思辨的唯心主义

思辨的唯心主义

时间:2022-09-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的新黑格尔主义诞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圣路易斯,它通常被称为“绝对的、思辨的唯心主义”或“思辨哲学”。另一方面,1848年德国革命失败后,许多不满现实的知识分子纷纷移居美国,这也有助于德国哲学在美国的传播。他们认为自己在黑格尔哲学中找到了一种打击政治上的无政府主义、宗教上的传统主义以及科学上的自然主义这三头怪物的武器。

第三章 绝对的、思辨的唯心主义

19世纪下半叶,在西方世界出现了一种从右面继承和发展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思潮,它通过研究和评述黑格尔哲学的某些方面来陈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这种思潮通常被称为新黑格尔主义,有时也被称为绝对唯心主义。这种思潮首先出现于英国,苏格兰哲学家斯特林(J.H.Stirling)的《黑格尔的秘密》一书在1865年出版,标志着英国新黑格尔主义的诞生。其后,经格林(T.H.Green)、凯尔德兄弟(E.Caird和J.Caird)、华莱士(W.Wallace)、里奇(D.G.Ritchie)以及布拉德雷(F.H.Bradley)、鲍桑葵(B.Bosanquet)、麦克塔加特(J.Mctaggart)等人的传播和发展,新黑格尔主义成为19世纪下半叶在英国哲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潮。

美国的新黑格尔主义诞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圣路易斯(St.Louis),它通常被称为“绝对的、思辨的唯心主义”或“思辨哲学”。先验论和绝对唯心主义都来源于德国古典的唯心主义哲学,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先验论的创始人主要是通过英国的哲学家和诗人而间接地接受康德哲学的影响,而绝对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则是直接通过阅读黑格尔等人的著作而接受其观点的。这一变化产生于当时美国文化背景的变化:在19世纪上半叶,美国人学习德语的很少,他们对德国哲学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德国哲学著作的英译本,而到19世纪中叶,哲学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大多力求到德国深造,德语成为出国留学的必要手段,他们回国后也主要讲授德国哲学。另一方面,1848年德国革命失败后,许多不满现实的知识分子纷纷移居美国,这也有助于德国哲学在美国的传播。

科克(L.P.Hickok,1798~1888)可说是美国绝对唯心主义的先驱,布罗克迈尔(H.C.Brockmeyer,1826~1906)和哈里斯(W.T.Harris,1835~1908)则是它的主要创始人。1859年,布罗克迈尔和哈里斯在圣路易斯市创立了“康德俱乐部”,系统阅读和讨论康德、费希特、谢林,特别是黑格尔的哲学著作,也研究其后的埃德曼(Erdmann)、特伦德伦堡(Trendelenburg)和洛采(Lotze)等人的著作。参加这个俱乐部的有戴维森(T.Davidson)、豪依森(G.H.Howison)、斯奈德(D.J.Snider)、沃纳(J.E.Woerner)、普利策(J.Pulizer)、舒尔茨(C.Schurz)等人,其中许多人都是在1848年革命失败后从德国移居美国的。

布罗克迈尔是这个俱乐部的主导人物。他生于德国,17岁时为逃避服兵役而移居美国,先后在肯塔基州的乔治敦学院和普维登斯的布朗大学学习。在此期间,他对学校里讲授的浸礼会神学以及新英格兰地区流行的先验论哲学都不满意,而对研究德国哲学的赫奇(F.H.Hedge)颇有好感,从他的《德国散文作家》(1848)一书中看到黑格尔著作的部分摘录,产生对黑格尔哲学的浓厚兴趣。1858年,他移居圣路易斯工作,与哈里斯相识,共同研究黑格尔的《大逻辑》一书,他还翻译了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一书。哈里斯对他十分敬重,认为他准确地把握了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不愧为他们的这个俱乐部的领袖。南北战争期间,他招募了一个团的士兵,自任上校。其后全力投入政治活动,先后担任密苏里州的议员、法官、副州长以至代理州长。

密苏里州当时处于美国南方势力和北方势力交界之处,地位重要。1860~1861年间,南方11州因奴隶问题与北方意见不合,宣布退出联邦,该州形势紧张,这个俱乐部的活动一度中断。南北战争结束后,他们在1866年又建立了“圣路易斯哲学学会”,布罗克迈尔担任该会会长,哈里斯担任秘书,恢复和扩大黑格尔哲学研究的活动,并明确宣称这个学会成立的目的在于“鼓励对思辨哲学的研究与发展”。

哈里斯是这个学会的核心人物,他认为建立这个学会的目的,不仅在于研究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哲学,而且在于鼓励研究思辨哲学,努力发展思辨哲学。他还主张把思辨哲学的成果广泛应用于艺术、科学和宗教,为法律、医学、神学、政治、教育和文学等专业提供一个恰当的哲学基础。他希望把思辨哲学建成为一种真正美国式的哲学,企图用黑格尔哲学的精神来解决美国的现实问题。这个学会的许多成员持与此类似的观点,他们企图用黑格尔辩证法的正、反、合公式来理解美国文化中的各种敌对思潮,解释南北战争的爆发和后果,还用于调解宗教与科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他们认为自己在黑格尔哲学中找到了一种打击政治上的无政府主义、宗教上的传统主义以及科学上的自然主义这三头怪物的武器。这个学会的成员大多在教育界工作,他们特别注意把思辨哲学的原理应用于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有些成员热衷于把它应用于文学和艺术,例如斯奈德致力于用这种哲学的观点去研究莎士比亚、歌德与荷马,哈里斯也用这种观点写过一些关于绘画的评论文章。

这个学会创办了两个杂志:一个名为《思辨哲学杂志》(The Journal of Speculative Philosophy),这是美国出版的头一个专业性的哲学刊物;另一个名为《西方》(The Western),它主要发表关于教育、科学、文学和艺术方面的评论。《思辨哲学杂志》由哈里斯主编,成为这个学会的机关刊物,经常刊载黑格尔等人的哲学著作的译文以及对它们的研究或评论。这是一本有影响的杂志,豪伊森、罗伊斯、皮尔士、詹姆斯、杜威等人都是部分地通过在这个杂志上发表文章而闻名于世的。

通过他们的活动,这种哲学思潮首先在圣路易斯站稳脚跟,形成所谓“圣路易斯学派”。后来,随着其成员的分散,这种思潮的影响向北传播到维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Milwaukee),密执安州的芝加哥,向西传播到科罗拉多州的丹佛(Denver)以至旧金山,1879年左右又向东传播到新英格兰地区,侵入先验论思潮的领地,成为当时在美国有重大影响的哲学思潮。

19世纪60~70年代是圣路易斯学派形成和蓬勃发展的时期。80年代期间,由于布罗克迈尔几乎全力转入政治活动,无暇照顾学会工作,哈里斯于1880年离开圣路易斯,移居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Concord),豪伊森移居波士顿,成为人格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戴维森移居英国,斯奈德移居芝加哥,这种变动虽然扩大了这种思潮所影响的地区,但大大削弱了圣路易斯哲学学会的地位。《思辨哲学杂志》定期出版到1888年,其后在1892年和1893年又不定期地出了两期,即告停刊,圣路易斯学派的活动也日趋消沉。

但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种思潮又有所复兴,涌现出两个颇有影响的代表人物,这就是罗伊斯(J.Royce,1855~1916)和克莱顿(J.E.Creighton,1861~1924),他们不属于圣路易斯学派,但他们继承和发展了绝对唯心主义的传统思想,成为这种哲学思潮的集大成者。罗伊斯虽然与实用主义也有联系,曾称自己为“绝对的实用主义者”,但他坚持永恒哲学的传统,力图找到宇宙中的绝对,找到绝对真理。此外,蒂利(F.Thilly)、富勒顿(G.S.Fullerton)、卡尔金斯(M.W.Calkins)、帕尔默(G.H.Palmer)等人,也持大致类似的观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布兰夏德(B.Blanshard 1892~1966)、缪勒尔(G.Muller 1888~)等人,被看作这种思潮的晚期代表人物。

这里附带介绍,在20世纪上半叶,新黑格尔主义在德国、意大利和法国也一度流行,涌现出一些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如德国的克罗纳(R.Kroner,1884~1974)、格洛克纳(H.Glockner,1896~)、拉松(G.Lasson,1862~1932)等人,意大利的金蒂雷(G.Gentile,1874~1944)、克罗齐(B.Croce,1866~1957)等人,法国的华尔(J.Wahr,1888~1974)、伊波利特(J.Hypolite,1907~1968)等人。

总的来说,美国绝对唯心主义者哈特利、罗伊斯等人坚持采用思辨的方法,反对孔德、密尔和斯宾塞等人的实证主义、经验论和不可知论,捍卫一种“抽象的哲学”或“思辨的哲学”。他们坚持唯心主义立场,认为心灵是唯一的一种绝对的实在,一切时间上的生存都来源于意识,呈现于意识,而且这种呈现构成它们的全部实在。通过感官所感知的那些有限的个别对象并不构成终极的实在,因为它们依存于它们所处的环境。与贝克莱等人的主观唯心主义者不同,他们不是简单地把实在归结为观念,而是认为心灵处于宇宙的中心,宇宙是一个统一的、有机的整体,它包括个人的经验和社会的精神。宇宙中各种各样的力量相互关连着,构成一个能动的整体,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都包括在一种无限的绝对活动之内。宇宙具有一种客观的、可理解的秩序,具有一种逻辑的或因果的秩序,而且价值和目的也在实在中有其本体论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