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博物馆工作

博物馆工作

时间:2022-09-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于2006年10月23日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我国大学中第一家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1月18日,博物馆组织讲解员参加武汉市文博系统讲解员大赛,两名参赛选手均获得三等奖。

【概况】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于2006年10月23日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我国大学中第一家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逸夫博物馆的规模和现代化建设水平居全国高校博物馆界前列,具全国地质博物馆界一流水平,是中南五省目前最大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是广大青少年认识地球、了解自然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武汉市文教事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本馆馆藏各类地质标本30 000余件,其中自然界极为罕见的珍品近3000件,标本的丰富性、典型性和观赏性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平,在世界上也位居前列。如世界排名第一、面积达100平方米的足迹化石幕墙和距今两亿多年、面积达15平方米完整性极佳的海百合化石,距今达两亿多年的鱼龙化石和海龙化石以及造型优美的辉锑矿晶簇等为不可再得的馆藏珍品。

本馆开辟了地球奥秘、生命起源与进化、珠宝化石、矿物岩石、矿产资源和张和捐赠化石专题展览等展厅,通俗而全面地阐述了地球科学的情况。各展厅除了丰富而典型的标本展示外,还广泛采用了各种现代化技术进行展示。如地球奥秘展厅的世界首创、直径达1.5米、绕与赤道面呈23.5度夹角倾斜旋转的磁悬浮地球仪和人造地震小屋,生命起源与进化展厅中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的古代动物生活场景,矿产资源展厅采用声、光、电技术制作的海洋石油钻采平台模型、天然气采气平台模型,湖北大冶铁矿模型等,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解释深奥的地学知识。

长期以来,博物馆一直坚持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地学科普教育,传播科普知识;与相关部门和科普场馆合作,积极组织科普活动;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技术在博物馆展示功能中的应用,建立数字博物馆,创建矿物、岩石、宝玉石、矿产资源等7个展示模块,简单点击鼠标就能了解地球的来龙去脉、生命的兴衰荣枯以及奇妙的矿物、岩石、矿石和宝玉石世界,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地结合,开拓了更为广博的地学科普教育领域。

【做好校内外教学服务工作】

2015年,博物馆服务于学校的校园开放日、新生入学教育、地质学专业教育、新入职教职工培训等工作,做好教学辅助工作,发挥地学类博物馆的教育科研功能。同时,充分发挥窗口作用,为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数十所高校的专业实践课教学提供实习指导,参与讲座和专业课实践的学生达3万余人次。与湖北省科技馆联合培训科普硕士研究生,就公民素质培养等问题举办多场培训,与科技馆的同仁、科普硕士研究生进行多次座谈。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为更好地满足不同社会层面的文化需求,让社会公众享受文化建设成果,博物馆在做好基本展陈开放的基础上,通过自办、联办、引进等多种形式推出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为加强展示内容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博物馆在地球奥秘展厅新增科普地震体验小屋。地震体验小屋中设计了地震逃生学习视频和地震知识宣传板等科普内容,不仅突破传统的展示方式,更加提升博物馆的公共服务水平。

2015年,接待游客逾10万人,组织了地球日科普活动、国际博物馆日开放活动等科普活动,扩大博物馆在地学科普、环保教育等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由湖北省国土厅主办,博物馆承办的第46个世界地球日宣传周启动仪式活动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殷鸿福教授为与会青少年做了环保主题报告。5月18日,在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期间免费对公众开放1天,单日接待游客量破万。11月18日,博物馆组织讲解员参加武汉市文博系统讲解员大赛,两名参赛选手均获得三等奖。

【加强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武汉市建设“博物馆之城”的计划正在紧急推进。为响应省、市文博系统的博物馆建设号召,积极加强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2015年,博物馆向湖北省文物局可移动文物普查小组提供了12 332块馆藏标本的数字信息,对馆内新增的两千余块矿物、岩石、古生物标本进行了数字化表达,并向公众公开。此外,博物馆还积极在各种网络平台上宣传和报道馆藏动态,提高公众服务效率。

【承担科普工作】

2015年,博物馆继续受到科技部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标本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资助,还承担了“湖北省地质系统博物馆古生物化石登记建档及馆藏古生物化石数据库建设项目”“湖北省科技馆标本采集项目”“石首·中国麋鹿博物馆的内容设计”等工作,被评为国家甲级古生物化石收藏单位,国土资源部科普基地联盟成员单位,并获得全国博物馆育人联盟特等奖。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科研项目小组,对湖北省郧县、蕲春、大冶、红安等地进行地质调查工作约40余人次,采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标本千余块,并对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不仅充实馆藏标本库,也梳理了湖北省岩石地层的划分情况。在一系列科研活动的基础上,工作人员在专业杂志上发表文章两篇。

(撰稿:王革、张凡;审稿:潘铁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