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为什么研究真理必须从唯物主义真理观入手

为什么研究真理必须从唯物主义真理观入手

时间:2022-09-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真理问题又是事物的真相问题。研究真理从唯心主义的真理观入手是无法研究的。因为唯心主义的真理观所认为的 “真理”是与物质无关的,是涉及非物质的。即不承认“非物质的真理”存在的态度。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决不凭空想象。因而,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具有可感觉、感知的研究和演示对象。从而肯定研究和演示真理问题必须从研究和演示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和唯物主义真理观认识的真理着手。

哲学原理演示,其实是哲学研究和研究结果的反映。它是在研究的基础上做出的,但反过来促进研究。这种研究和促进研究中可以看出,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与思维对象的关系问题。思维与思维对象的关系问题,最终是真理问题。真理问题又是事物的真相问题。因为正确反映事物的真相即真理。

研究真理问题,必须尽力研究一切涉及真理的问题。研究得越彻底越好,越全面越好。但是,研究真理不能从唯心主义的真理观入手。研究真理从唯心主义的真理观入手是无法研究的。因为唯心主义的真理观所认为的 “真理”是与物质无关的,是涉及非物质的。也就是说,唯心主义的观点所反映的是 “非物质,非物质产生非物质,非物质产生物质和物质产生非物质”的。它不用物质来证明真理,而是用凭空臆想的 “无”“空”“虚”“非物质”来证明 “真理”。比如佛教就认为 “真谛”是真理。但什么是 “真谛”呢?按佛教的解释,“真谛”又称:“胜义谛”“第一义谛”。“真谛”和“俗谛”(又称 “世谛”“世俗谛”)是真理。认为就现象而言,一切事物是 “有”,这是顺着世俗道理说的,称为 “俗谛”。就本质而言,一切事物是 “空”的 (也叫 “无”或 “无自性”),这才是顺着所谓 “真理”说的,称为 “真谛”。

我们知道,一切动物的感官都是为感觉物质的貌像声色存在和不存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动物的感官只有感觉物质存在不存在的功能,没有感觉非物质存在的功能。对于 “非物质”来说,人的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到、鼻子闻不到、嘴巴尝不到、皮肤触不到、肌体体验不到。谁说他有能感觉非物质的感官,或说他的感官能感觉非物质,一定是大骗子。因为人再有更多的感官也不能感知非物质。所以,人类对于非物质来说,只能是凭空想象。而这种凭空想象的 “象”,并没有非物质的真实形象为依据。这种想象离开物质也无法想象。所以,用 “空”“无”“虚”“非物质”来证明 “非物质的真理”是证明不了的。

关于 “非物质”的问题,我们试想过:是不是我们认为没有物质的地方就是非物质存在的地方,非物质充填了我们认为物质没有占据的地域空间呢?不是的。人不论用第几感官来感觉,都感觉不到非物质的地方。想制造任何一种器械来捕捉非物质,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正如列宁说的:“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只有在空间和时间之内才能运动。”(《列宁选集》第2卷,第177页)所以,谁也不能证明非物质的地方在哪里。

人类既然无法感知非物质的存在,就更不能证明非物质的形态。因此,对不可感觉和知觉的“非物质的真理”是无法研究和演示的。既然 “非物质的真理”是无法研究的,那么可以肯定地说:对 “非物质的真理”的研究,是没有研究对象的研究。没有研究对象的研究研究什么呢?所以,“非物质的真理”是不可想象的,也是无法研究的。如果真要研究,就只能持否定的态度。即不承认“非物质的真理”存在的态度。

然而,唯物主义的真理观与唯心主义的真理观截然不同。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决不凭空想象。它脚踏实地地站在物质的基础之上,用可感觉、感知的,真实、可信的物质来证明他们的观点;说明反映的真实性、正确性、虚伪性和错误性——这些真理和错误的实际问题。因而,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具有可感觉、感知的研究和演示对象。这个研究和演示对象本身也就是事物,而不是非事物。从而肯定研究和演示真理问题必须从研究和演示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和唯物主义真理观认识的真理着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