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诸哲学通史的几点反思

关于诸哲学通史的几点反思

时间:2022-09-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这一点,所有哲学史通史都缺乏自觉。这样就造成了第五个问题,即未能突出中国哲学在人生、精神境界方面的意义,而这恰好是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的显著特点。

现在看来,20世纪80年代哲学史通史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六个方面。第一,中国哲学史仍然没有取得独立自为的意义。如前所述,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发展马克思主义等,都是外在于中国哲学史学科的目的;反思都集中在“斗争史观”,而没有认识到“目的史观”、“革命史观”的影响。第二,书写方式的宏大叙事,容易产生削足适履的危险。在谈到历史和逻辑统一时,不少著作都提到了“圆圈”说。但“圆圈”说有其难以自圆的地方,如(1)在冯契的哲学史中,整个中国古代哲学只有两个“圆圈”,太少。两个“圆圈”之说的依据是什么?和冯友兰的子学时代、经学时代的两个时代有何关系?都没有说明。(2)遗留有圈外人物,如武大中山本《中国哲学史》对稷下道家之前的孔子、老子只字未提;先秦“圆圈”终结于荀子,韩非就成了圈外人物。(3)人物的时间顺序乱,如老子,究竟是在孔子之前还是之后?如在前,则老子哲学如何是针对孔子儒家的?所以,历史和逻辑的统一虽可以运用,但若进一步扩展到“圆圈”说,就要十分小心。“圆圈”说具有一定的外在性,不宜随意应用。第三,时代特色过于明显,既有对“文革”中和“文革”前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纠正,也有当时一些看法的遗留,形成20世纪80年代前后特有的时代特点,限制了这些通史的普遍意义。第四,对于“哲学”的认识局限于近代哲学观念,即哲学的认识论概念。所谓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尤其是认识史,都是西方近代哲学的特点。全部中国哲学史都是按照西方近代哲学的模式来编写的。对于这一点,所有哲学史通史都缺乏自觉。这样就造成了第五个问题,即未能突出中国哲学在人生、精神境界方面的意义,而这恰好是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的显著特点。第六,所有哲学史都是把中国哲学作为“遗产”对待的,把它作为未来文化与哲学发展的活的资源的观点还没有。中国哲学仍然没有通过这些通史重新恢复自己的生命。上述诸点,一方面使我们感到民族理性在走向成熟,另一方面也使我们感到这种成熟还是有一定限度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