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气候变化中的水文化遗产保护

《气候变化中的水文化遗产保护

时间:2022-09-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不仅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样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已成为影响到文化遗产安全的一个新的因素。本文通过云南省的近年来在气候变化中一些例子对上面的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郑晓云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不仅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样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已成为影响到文化遗产安全的一个新的因素。作为人类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在当代的气候变化中也同样面临挑战,气候变化使水环境被改变,从而影响到在水利用之上形成的水文化。由于水短缺、干旱,导致了人们对水的利用方式发生较大的改变,水设施、关于水的社会规范和制度和水相关的文化遗产也都将因之而发生变化。研究表明水文化的变化最终将导致人和水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对人类关于水的可持续利用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到水文化遗产,水文化遗产的变化如何影响到人、水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到水的可持续利用,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探讨的科学话题。本文通过云南省的近年来在气候变化中一些例子对上面的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文章首先探讨了关于水文化与水文化遗产的关系。指出水文化遗产主要指的是在历史上所形成的并且在今天仍然存在的水文化因子,包括了人类治理水环境的物质建设成果,水管理的制度和社会规范、关于水的观念和认识的不同的构成要素。我们也可以把水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方面。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例如改善利用水和水环境的建设物,包括水井、自然和人工建成的水景观、有关水的宗教设施、城市泉水及有文化内涵的灌溉设施等。非物质文化方面的文化遗产如历史上形成的管理水的制度与社会规范、对待水使用水的行为模式、对水的传统认识、价值观与知识等。

文章指出,自2009年以来,云南省遇到了百年来最大的干旱灾害,至2012年已经延续了4年。至2012年,干旱已造成大春农作物受灾976.62万亩,受灾人口近千万。与此同时,全省已有412条河流断流,很多泉水干涸,湖泊水位下降,建立在水环境之上的水文化遗产因之受到了严重的危害。文章通过红河流域梯田、丽江古城二个实例来说明气候变化对水文化遗产产生的影响,指出在气候变化中水文化遗产已经直接地受到了危害,不仅仅是物质文化遗产如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与水相关的水设施、水景观等,同时也包括了建立在水环境基础上的人们的知识、观念、行为、宗教中相关因子、社会规范、社会习俗等非物质文化因子。如果水环境以及人们用水的方式被改变,那么建立在历史上形成的水环境基础上的其他水文化因子也将被改变甚至消失。这些变化最终都将导致人水关系的变化,甚至导致水文化的瓦解,危害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在当代已经成为危害水文化遗产的重要因素。同时我们也还没有相应的应对方式去应对气候变化对水文化遗产的消极影响,面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如何保护水文化遗产,同时如何发挥水文化遗产的功能去应对气候变化,这都成为了当代人水关系建设中最前沿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重视气候变化对水文化遗产的危害,制定保护水文化遗产的方略,应对气候变化的消极影响已迫在眉睫,已经成为保护水文化遗产非常急迫的一项工作。

本文是探讨气候变化对文化遗产影响的前沿性论文,发表于国内有较高公认度的学术刊物《社会科学战线》,发表后被《新华文摘》2013年第4期要点摘要。

作者简介

郑晓云,现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国际生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二级研究员,是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理论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届“云岭文化名家”称号获得者,是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科学家,曾任国际水历史学会主席,现任法国水科学院院士等国际职务。长期从事民族问题研究、水文化与历史研究、文化认同问题等研究,在这些领域内都有开拓性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