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首部以宗教人类学的视角研究景颇支系茶山人社会文化的力作

首部以宗教人类学的视角研究景颇支系茶山人社会文化的力作

时间:2022-09-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诸多使用铓的族群中,茶山人是将铓的用途与功能发挥得较为充分的一个族群。长期以来铓在茶山社会中通过在动态与静态、世俗与神圣领域之间的流动,在适应性变迁中延续与巩固传统姑舅表婚,而作用于区域内社会关系网络的建构。

高志英

在诸多使用铓的族群中,茶山人是将铓的用途与功能发挥得较为充分的一个族群。铓既是茶山人炫富的财物,恋爱与年节聚会中的乐器,也是其婚仪中的聘礼与嫁妆,丧仪中的神器与遗产。目前,茶山人基本延续了历史上居处小江两岸的分布格局,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成为分居中缅两国的跨境民族。因其传统的“丈人种”与“姑爷种”之间“血液不倒流”的单向姑舅表婚制的承续,伴随婚丧仪式而流动的铓在茶山社会的建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李区(又译作利奇)、王筑生等人的学术地位的奠定,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其景颇族(缅甸克钦族)研究,但都未关注到铓。

铓在茶山地方社会建构中的多重意义与功能:1.族群文化的重要象征与区域文化差异性的标识;2.族群社会成员身份认定的见证物;3.基于单向姑舅表婚关系的社会关系网络的神圣化;4.建构跨越家族、族群、国界的社会网络关系的媒介与固化剂。长期以来铓在茶山社会中通过在动态与静态、世俗与神圣领域之间的流动,在适应性变迁中延续与巩固传统姑舅表婚,而作用于区域内社会关系网络的建构。而且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与区域内族际交往背景下,使铓具有了联结超越生(婚姻)与死(丧葬)、境内与境外、族内与族外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功能,从世俗与神圣两个层面作用于茶山地方社会建构,使其“社会秩序成为可能”。

作者简介

高志英,女,纳西族,1964年生,云南大学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博士,北京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后,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边疆学研究所所长,文化部云南大学节日研究基地副主任。主要致力于三江并流地带及缅甸伊洛瓦底江流域跨境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教育部研究基地重大招标课题、文化与国家民委课题、省校合作课题等。出版《独龙族社会文化与观念嬗变研究》《藏彝走廊西部边缘民族关系与文化变迁研究》《中国节日志·刀杆节》等6部专著,拍摄《中国节日影像志·刀杆节》与《中国节日影像志·卡确哇节》等,在《民族研究》《思想战线》《西北民族研究》等刊物上刊发论文40多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