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家庭与交往关系》简介

家庭与交往关系》简介

时间:2022-09-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家庭和社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的急剧变化,给彝族婚姻、家庭带来很大的冲击,恋爱择偶、婚姻仪式、家庭的功能、结构,家庭关系及交往关系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不少家庭面临着不同的压力或困扰。对余丁坝村彝族婚姻、家庭功能、家庭结构及家庭关系的变迁进行深入研究,对变迁的因果进行分析,从中展现现代彝族家庭的变化特征。第四章彝族现代家庭关系变迁。

杨 荣 王晓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的改革逐步推开,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体制从原来的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从传统的封闭中逐步向开放、多元的方向发展,发展战略从农业化道路逐步向工业化道路迈进。整个社会越来越开放,社会流动性日益增强,婚姻家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细胞,家庭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家庭和社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是最基本的生活单位,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是中国社会变动的一部分,社会的变动必然会引起家庭各方面的变动。因此,我们可以把家庭看成是社会组织中的一个基本单位,将家庭变迁视为社会结构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变化,它的变迁是以社会的整体变迁为宏观背景的,社会变迁引起了家庭功能、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等方面的变迁,同时家庭的变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和影响着社会的变迁趋势。

社会的急剧变化,给彝族婚姻、家庭带来很大的冲击,恋爱择偶、婚姻仪式、家庭的功能、结构,家庭关系及交往关系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不少家庭面临着不同的压力或困扰。因此,如何积极有效地迎接社会变迁的挑战,进一步构建和谐家庭,是众多家庭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我们知道,国家的存在是以家庭为基础的,没有家庭的存在,国家就如无基之厦,无水之源。所以,家庭是现代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而家庭之所以能成为人们的温馨之所,幸福之地,是因为社会赋予了和谐家庭一些不可替代的职能。如何建设和谐的家庭,也就成了每一个家庭成员所关心的问题。有的学者甚至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的任务是建设和谐家庭。”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之中,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这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现实的婚姻、家庭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如何维系夫妻之间、亲子之间的感情,如何保障老人的晚年生活,建设和谐美满的家庭,改善家庭的生态环境,这都是本书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人类社会的历史既是生产的历史,又是交往的历史,首先是生产的历史,而生产的本身又是以个人之间彼此交往为前提的,这种交往的形式又是由生产决定的。”纵观彝族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以生产发展为背景的交往史。作为彝族特有的生存方式和活动方式的交往是彝族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和结果,也是彝族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根本途径。在我国社会变迁加剧的时期,深入调查研究彝族家庭的变迁,有助于我们对家庭现状和特征有正确的理解,同时对今后的家庭变迁做出科学的预测,为调适社会变革与家庭变迁的冲突提供理论支持。

本书采取个案研究方法,以余丁坝村为案例,着眼于我国家庭变迁的历史,同时与汉族家庭进行了一定的比较。对余丁坝村彝族婚姻、家庭功能、家庭结构及家庭关系的变迁进行深入研究,对变迁的因果进行分析,从中展现现代彝族家庭的变化特征。

本书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理论和社会冲突观点,假设在社会变迁的影响下,彝族家庭所传承的家庭功能、家庭结构以及家庭关系与现代社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而由于每一个民族发展都必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决定了彝族家庭的不断变迁。就我国而言,促使社会变迁的最大力量来源于国家政策的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使“三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的功能在衰退,农村的消费功能在增强,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民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家庭的人口规模、类型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使农民意识到,靠下一代养老已不是唯一的选择。所以,只有将家庭的变迁纳入社会变迁的视野来考察,我们才能客观全面分析出家庭的变迁的原因。同时,我们还假设家庭的变迁力量除了外部力量,也来自家庭的内部诉求。许多学者在研究家庭变迁时,常常把变迁的原因只归结为外在的某种社会变迁力量,很少关注来自家庭内部的力量。在分析家庭内部力量产生的因素时,根据马克思的观点,我们认为,家庭财富的积累、父权制的式微、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盛行等促使了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和家庭关系的变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私有财产的演变应是剩余财产的产生。那么,市场经济制度下的剩余财产促使了家庭的变迁。因为市场及剩余财产的出现,必然导致了利益关系的出现,利益的不平衡,也就进一步促使了家庭的变迁。另外,交往方式的多样化,文化、观念的相互碰撞,也导致了农村家庭成员思想观念的变革。

全书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章婚姻过程的变迁与适应。主要从恋爱择偶观念变迁和婚姻仪式的变迁来深入分析传统恋爱择偶观、现代恋爱择偶观、婚姻仪式的意义等问题。

第二章乡村家庭功能的变迁。主要从生产与消费功能变迁、家庭教育功能变迁、赡养功能变迁、生育功能及观念变迁来分析家庭功能的变迁。

第三章余丁坝村彝族现代家庭结构变迁。主要从人口规模的变迁、家庭类型的变迁、家庭结构变迁的原因及趋势来分析现代家庭结构变迁。

第四章彝族现代家庭关系变迁。主要从家庭关系中权力地位平等程度、从伦理家庭到法制家庭的变迁、制约家庭关系变迁的因素等来分析现代家庭关系的变迁。

第五章彝族交往文化变迁中的和谐思想。主要从彝族敬畏天地亲近自然、德行合一以人为善、超越生死人神共在等方面来分析彝族交往文化变迁中的和谐思想。

第六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家庭的设想和建议。主要从和谐家庭的内涵特征和构建和谐家庭两部分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家庭的设想和建议。

作者简介

杨荣,男,法学博士,副研究员,2002年至今在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事管理及研究工作。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民族学研究。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云南大学校级项目3项。在《民族艺术研究》《西南边疆民族研究》《农业经济》《理论界》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王晓艳,女,硕士,2012年至今在云南艺术学院思政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在《理论界》《学理论》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及云南大学校级项目多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