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朝阳下的文化产业

朝阳下的文化产业

时间:2022-09-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并以此为龙头,全面提升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例如,美国的电影业和传媒业、日本的动漫产业、韩国的网络游戏业、德国的出版业、英国的音乐产业等都成为国际文化产业的标志性品牌。日本2000年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为85万亿日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与此同时,文化产业的创新层出不穷。

历史走入20世纪70年代后,人类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科学技术进步的速度明显加快、世界范围内的交往频繁、市场开放度越来越高、经济发展中知识的比重增加等。这些变化的结果凸显了文化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全球一体化、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今天,文化的发展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经济的发展程度。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经受到批判和质疑,到20世纪末却一改往日羞答答的面孔,光明正大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前台,文化发展异常迅猛,并迅速将触角伸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今天,以知识、信息、娱乐休闲为主要特征的文化产业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新的分支层出不穷。文化产业甚至在短短的几十年间跃升为许多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世纪90年代后,文化产业发展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并以此为龙头,全面提升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例如,美国的电影业和传媒业、日本的动漫产业、韩国的网络游戏业、德国的出版业、英国的音乐产业等都成为国际文化产业的标志性品牌。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更是巨大:美国2001年核心版权产业创造增加值5351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24%,在过去的24年中年均增长7%,超出其他产业增长的2倍;核心版权产业为美国提供旅游业机会471万个,占美国整个就业率的3.5%;1997—2001年,美国文化产业外贸收入和出口额以年均9.41%的速度持续增长,2001年达到889.7亿美元,再度领先于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装配业、航天业和农业。日本2000年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为85万亿日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1]不仅如此,在发达国家,文化产品只是一个载体、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创造着巨大的价值。如日本动漫产业的利润中,2/3出自于影视放映、音乐、电子游戏、玩具、文具、服饰等相关衍生品。美国电影收入不足电影业总收入的40%,巨额利润来自电视、DVD出租、电影纪念品以及将热门影片改编成游戏和小说等。

与此同时,文化产业的创新层出不穷。在传统的文化产业如广播、报业、出版、音乐制作、图书、广告等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同时,创意产业、信息产业、内容产业等不断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曾指出,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产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国家增长得更快,美国为14%,英国为12%。这一切都在预示:创意正在改变世界,一个新经济时代正在到来。[2]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众多创意产品、营销、服务等已经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并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各发达国家的创意产业以各自独特的取向、领域和方式迅速发展,展现了一幅创意产业全球蜂起的热烈景象。托尼·布莱尔1997年当选英国首相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这个特别工作组于1998年和2001年两度发布研究报告,分析英国创意产业的现状,并提出发展战略。在英国,2000年创意产业增加值已超过500亿英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9%,年均增长率是其他产业的3倍,达到9%;提供岗位115万个,占总就业人数的4.1%。2001年,创意产业占总增加值的8.2%。2002年,英创意产业增加值达809亿英镑。十年来英国整体经济增长70%,而创意产业增长93%。创意产业成为英国第二大产业(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美国历来是创意迭出的国家,阿特金森和科特1998年明确指出,美国新经济的本质就是以知识及创意为本的经济(The New Economy is a knowledge and idea based economy)。于是,美国人发出了“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的宣言。澳大利亚政府1994年发布第一个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力推创意产业概念,希望将澳大利亚构建为一个创意国度(Creative Nation),通过创意产业和文化机构来表现澳洲认同与澳洲特色。为此,澳大利亚专门成立了布里斯班大学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作为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直接支持的国家级创意产业振兴机构,努力以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带动民间资本进入,实现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孵化产业主体,主导产业发展。在澳大利亚,1999年创意产业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就业人数34.5万人,占就业人口总数的3.7%。新加坡早在1998年就将创意产业定为21世纪的战略产业,并出台了《创意新加坡》计划,又在2002年9月全面规划了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称要树立“新亚洲创意中心”的声誉,要成为“一个文艺复兴城市”“一个全球的文化和设计业的中心”“一个全球的媒体中心”。[3]

近十年来,世界信息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对世界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信息产业已超过了汽车、钢铁等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20世纪9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在3%左右,而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增长速度是经济增长速度的2到3倍。1998年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7%,考虑到产品和服务价值下降的因素,实际贡献率超过25%。1999年全球信息产业的并购交易总额达到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00%。尽管由于2000年下半年开始的全球经济不景气,世界各国信息产业发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2000年世界电子信息产业从整体上看依然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据《2002年世界电子数据年鉴》对美国、日本、亚太和西欧的不完全统计,2000年世界信息产品进出口贸易活跃,总额达18715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为92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6%,出口总额为9483亿美元,增长21.7%。[4]

内容产业的范围包括各种媒介上所传播的印刷品内容(报纸、书籍、杂志等),音响电子出版物内容(联机数据库、音像制品服务、电子游戏等)、音像传播内容(电视、录像、广播和影院)、用以消费的各种软件等。内容产业以强力的发展支持了新经济的复苏。电脑动画和游戏软件等数字娱乐内容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全球数字内容产业市场规模在2005年度达到1500亿美元。[5]在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市场面前,世界上各个国家都不肯放弃。据美国游戏研究机构NPD Funworld调查,仅网络游戏业的电子游戏软件销售额就由1996年的37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69亿美元,电子游戏软件销售量由1996年的1.05亿套增长到2002年的2.217亿套。日本把内容产业定位为“积极振兴的新型产业”。日本经贸部2003年专门成立了内容产业全球策略委员会,用来促进和协调数字内容产业的迅速健康发展。他们认为数字内容产业会对文化的产业化做出积极贡献,使产业的结构转型朝着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进而使日本制造产品成为全球化产品,实现产业重心从国内生产总值转向国民幸福总值,从硬威力(经济和军事)转向软威力(文化价值观和品牌)。日本数字内容协会在2003年度白皮书中表示,依赖于IT信息技术革命的数字内容产业对21世纪的日本经济起了重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日本的数字内容产业销售总额达到了2.0573万亿日元,比2001年增长108.1%;日本动漫产品仅在美国市场的规模就达43.5亿美元,是日本对美国钢铁出口额的4倍。韩国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力图跻身世界文化内容产业的五大强国之一。2002年韩国的游戏产业规模达到30亿美元,比前一年增加12%。韩国文化观光部表示2002年韩国游戏产业增长率(12%)是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6.3%)的2倍。[6]

20世纪90年代后,文化产业发展的横向合作令人目不暇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上许多文化产业集团正在不断打破行业与地区之间的分工界限,通过大公司之间在资金、技术、经营组织方式等方面的重新组合和集中,进行产业结构上的调整,形成传媒业、娱乐业、旅游业与电信业、电脑业、出版业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新格局,出现了一批大型和超大型的跨行业、跨国界的强势文化产业集团。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合并之前,美国在线是世界最大的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拥有美国在线、网景、数字城等著名网站,提供广泛的电子商务和网络内容服务。但是只通过电话线和调制解调器的“窄带传输”,已经不能满足网络用户的要求。时代华纳是世界最大的传媒集团之一,涉足的领域包括电影、电视、有线电视、出版、通信、娱乐等,尤其是它庞大的有线电视网具有“宽带传输”的高速功能。二者合并如虎添翼,既可以实现传统媒体的数字变革,又可以利用网络系统为受众提供更多类型、更大范围的交互式服务,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目前,这些通过兼并融合组成的超级大型的文化产业集团控制着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文化产业市场份额。世界传媒界的九大巨无霸(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迪士尼公司、贝塔斯曼公司、维阿康姆公司、新闻集团、索尼公司、TCL、环球公司、日本广播公司)已经实现了广播、电影、电视、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有线—卫星网络、音乐、娱乐、体育、网上服务等等商贸一体化的多媒体经营,并基本控制和垄断了当今世界的传媒市场。它们的触角已遍及亚、欧、美各地区,年收入都以百亿美元计。在九大媒体巨头的引导下,全球50家大的媒体娱乐公司占据了当今世界上95%的文化市场。目前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已由美国等西方国家垄断,其中70%又由跨国大公司垄断。拥有全球电影市场60%的美国电影公司中,82%左右的利润由时代华纳和哥伦比亚等跨国电影公司制造。全球音乐制作被美国5家大型跨国文化公司所掌握,超级跨国文化产业集团日益成为世界文化生产的主导者,他们的业务遍及五大洲,在全球文化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7]

随着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其触角逐渐延伸到许多行业之中。最有标志性的是旅游业和体育业。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产业,每年国际旅游业的交易额已超过3000亿美元。1992年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根据总收入、就业、增值、投资及纳税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证明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产业的态势正在形成。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到2015年底,国际旅游人次将突破10亿人次,相当于世界总人口的1/7。旅游收入将增至1万亿美元,旅游业将取代石油工业、汽车工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创汇产业。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就业部门,共产生1.27亿个工作岗位,约占世界劳动力总数的6.7%。旅游业也是创造高附加值的产业之一,其增值额已达到14490亿美元。旅游业同时还是各国财政中主要的纳税产业之一,全世界的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的纳税总额高达3030亿美元。[8]体育产业已经成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并大有渐为支柱产业之势。美国是全球体育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该国的体育产业年产值已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健身娱乐为主要内容的自由时间产业在美国各州的产值排行榜上均占前三名。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瑞士、西班牙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产值也大体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至3%之间,最高的瑞士占到3.37%。[9]进入21世纪,文化产业已经大范围向信息产业、会展业、餐饮业、代理业、家用电器业渗透,其影响力在这些行业中也越来越大。

20世纪90年代后,发达国家不断通过文化产业向发展中国家倾销文化理念。美国凭借其强大的文化优势,通过经济上的自由经济与跨国资本运作、政治上的开放战略与政治权力运作、科技上的电子时代与全球媒介播撒、文化上的价值融合与文化资本输出以及民族间的话语霸权与多元民族认同等方式,向世界各国推销其文化价值理念,从而销售文化产品,达到美国文化全球化的结果;日本通过动漫产业,不断向中国推销其生活理念和态度;韩国也不断向中国推销言情电视剧,并在中国引起“韩流”。可以说,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已经不可能有纯粹的单一民族文化存在的净土了,民族文化想要生存,必须与其他文化进行融合。

就中国而言,一方面,全球一体化进程将中国的发展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从20世纪80年代的对外开放,到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态度向世界开放,主动将中国的发展展示于世界。在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发展的互动中,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不断进入并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对此,中国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文化发展的方向,于2000年10月正式确定发展文化产业战略,并制定规划,完善有关法律政策,加强市场化建设和管理,使中国的文化产业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3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3577亿元,占GDP的3.1%。2003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有从业人员1274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7.44亿人)的1.7%。如果按照GDP增长持平计算,2004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创造的增加值接近3900亿。”[10]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稳定持续增长,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使中国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是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世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与之并不相匹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文化市场逐渐放开,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相继进入,中国巨大的文化市场受到相当大的冲击,从而暴露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固有的体制滞后仍然突出、文化资源大国与文化产业弱国的矛盾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安全隐患仍然不可忽视。如何在全球化境遇下与世界各国文化产业进行竞争、融合、共同发展,就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首先要面对和解决的课题。

以下我们将从文化产业的产生背景、理论框架、发展规律等问题入手,来解读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境遇,明确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劣,并参照国外文化产业的发展推演出中国文化产业的相关对策,以期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在理论基础研究方面推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