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教学风格的途径

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教学风格的途径

时间:2022-09-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李卫红副部长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上也曾形象地指出:“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要有百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努力改善自己的教学风格,以适应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学风格是否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思政教学的实效性,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教学风格都能够获得学生的青睐,因此,对于那些未能获得学生青睐的教学风格,笔者认为教育者应该对其进行调整和改善。那么如何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学风格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

(一)模仿、学习他人经验,将其内化于自己的风格

通常,教学风格的形成需经历模仿、独立、创造、风格形成等四个阶段,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按照教学风格的形成规律来改善自己的教学风格。具体怎么做呢?首先是“听”,听其他教育者的思政课,对比自己与对方的不同之处在哪些地方;其次是“学”,学习其他教育者的可取之处,套用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再次是“练”,通过前面的模仿式学习之后,就进行不断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将这些学到的东西吸收和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最后是“变”,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古板僵化,要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满足教学的要求。总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就应该抱着一种对学生负责、对工作认真的态度,虚心请教他人,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风格,以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提升个人的理论信仰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4]可见,要想成为真正的教育者就应该要有广博的学识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而对于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教育者而言,其对于理论水平的要求就更高了。李卫红副部长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上也曾形象地指出:“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要有百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5]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不仅要能够熟练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还应该广泛涉猎其他哲学、政治学、历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当然,对于教材就更加要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知识水平方面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理论信仰方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如果对自己所教授的思想观点都不相信,那么这门思政课是不可能上得好的。因此,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就必须要具有坚定的理论信仰,这样才能信心百倍地上好思政课。有了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坚定的理论信仰,教育者就有能力和信心在思政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善自己的教学风格,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了。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者目前采用的教学方式是比较常见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这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加上思政课的内容比较强调思想性,因而使学生丧失了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导致思政教学的实效性越来越差。如今的大学生多以“90后”为主,他们的主体性意识很强。鉴于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尝试“学生讲,老师引”的教学方式,开展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的教学风格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发展融洽的师生关系,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属于公共课,大多数高校采用的是“大班化”教学,因而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不太注重师生关系的培养,以至于思政课堂出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讲老师的,学生做自己的,似乎两者毫不相干。这种教与学的严重脱节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和老师主观方面的原因。笔者曾经做过一次调查,发现三分之二的大四学生已经记不起大一时给他们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老师是谁了,同样,许多思想政治教育者结束一学期的思政课教学后也叫不出几个在其班里上课的同学的名字。显然,这种师生关系是需要改善的。针对这一现象,石书臣教授曾在其文章中有过这样一段评述:“过去,开大会、大班课等形式曾经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有些人片面认为只要发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教育效果。这种认识在现在的一些高校中仍然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被安排成大班课,甚至有的高校一个教学班多至几百人。大班教学由于学生过多,不便于师生互动,因而只能导致宣讲式的教学,难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个体性,其实效性和价值性就会大打折扣。”[6]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试着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走进学生的世界,平等地对待学生,主动地关心和帮助学生,加大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从而发展融洽的师生关系。一旦形成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就会发生转变,教育者也会因此而受到鼓舞,从而更加富有激情地开展教学活动,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尝试开设“小班化”教学,这样既可以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又可以使教育者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照顾到全班同学,从而使得全体同学能够集中注意力,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学风格的有效改善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进程。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努力改善自己的教学风格,以适应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德定.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风格若干问题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10(14).

[2] 高君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风格与教学艺术研究[J]. 学理论,2014(29).

[3] 罗先奎.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风格与教学艺术探讨[J]. 高等职业教育,2011(5).

[4] 李晓兰,车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风格与教学艺术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4).

[5] 李卫红. 认真总结经验,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2).

[6] 石书臣.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需要增强的五种理念[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