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周易》的学术流派

《周易》的学术流派

时间:2022-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义理作为易学两大要素之一,主要是阐释《周易》的文义和道理。此外,卦名也是对《周易》本身“义理”的高度概括。认为卦象代表事物之理,取其义理为卦名。其中有周易正义》,采用魏人王弼注本和晋人韩康伯注本,由孔作疏。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记载:“《左传》所记诸占,盖犹太卜只遗法。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焦,入于禨祥;再变而为陈(抟)、邵(雍),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胡瑗、程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启论端。此两派六宗,已相互攻驳。”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周易》在历史传承中,不断发生分化,以至于衍生出了两宗六派。

两派指的是指义理派和象数派;六宗指的是占卜宗、禨祥宗、造化宗、老庄宗、儒理宗、史事宗。实际上,占卜、禨祥、造化三宗则偏向于象数派;老庄、儒理、史事三宗则偏向于义理派。下面我们就两派六宗的产生和传承情况,予以简单介绍说明。

一、义理派

义理作为易学两大要素之一,主要是阐释《周易》的文义和道理。《周易》经文的“义理”是通过卦名和卦爻辞表现的,主要阐发卦爻象数所象征的物象、事理和吉凶悔吝,因而其“义理”以占筮之理为主,兼含哲理观念。例如:《周易·说卦传》言八卦“乾为健、坤为顺、震为动、巽为入、坎为陷、离为丽、艮为止、兑为说(悦)”,即是系统阐述八卦的属性、功用之“义理”。

此外,卦名也是对《周易》本身“义理”的高度概括。但是,历代易学家对卦名的由来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观点如下:

(1)取义说。认为卦象代表事物之理,取其义理为卦名。如乾卦皆为阳爻,主刚健,乾即有刚健之义;坤卦皆为阴爻,主柔顺,坤即有柔顺之义,故此命名。

(2)取象说。认为易卦来源于对物象的观察,因而以某种物象之名命名。如乾卦之象为天,乾本义为天;坤卦之象为地,坤本义为地,故此命名。

(3)占事说。认为卦名同所占问的事件即卦爻辞的内容有关。闻一多先生考证,“乾”本为“斡”,是北斗星的别名,乾卦中的“龙”象就是龙星,龙星的出没表示四时节气的变化。此卦为占问节气变化,筮得乾的卦象,故取名为“乾”。另如“坤”卦乃占问失马之事,牝马驯良,可以求得,筮得坤的卦象,故取名“坤”(驯良、柔顺)。“家人”乃占问家庭之事,“震”为占问打雷之事,“履”为占问打猎之事,等等。

其实,纵观以上的释名观点,我们不难看出,虽然他们对卦名有着异样的理解,但是,他们对《周易》之义理观的认知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

(1)老庄宗

所谓的老庄宗,指的是用以老庄玄学阐发“易”之义理。代表人物有王弼、韩康伯等。

王弼,字辅嗣,三国魏国山阳人,撰有《周易注》、《周易略例》等著作。他看到汉易越来越烦琐,不但依象解辞,而且句句都要附会易象,致使八卦之象有三百三十种之多,烦琐至极。他于是提出了“得意忘象,得象忘言”的新观点。他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意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周易略倒·明象篇》)但是,这里王弼所说的“忘象”,并不是不要“象”,而是在得“意”时,不必拘泥于“象”,只有这样,才能“忘象以求其意,义斯见矣,”即紧紧把握“意”(每卦的思想内容)和“义”(同类卦象的核心实质)。例如,乾卦之义在于“健”,就不必拘泥于其卦象一定是马,坤卦之义在于“顺”,就不必拘泥于其卦象一定是牛,等等。

由于,王弼的《周易注》,推翻了汉朝的烦琐象数易,倡导“忘象求意”,用简洁的文字注释《周易》六十四卦,可以说为《周易》的繁荣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同时,也为宋人以“理”说易奠定了理论基础,所以王弼又被称之为义理派的开山祖师。

(2)儒理宗

所谓的儒理宗,指的是用孔孟儒学阐发“易”之义理。代表人物有孔颖达朱熹等。

孔颖达(574~648),字冲远、仲达,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市)人。隋唐间儒家学者,经学家。

孔颖达出身官宦人家,自幼受到传统的儒学教育,曾从时之名儒刘焯问学,以精通五经称于世,对南北朝经学之“南学”、“北学”均有颇深造诣。入唐后,被李世民聘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成为李世民智囊团中重要人物,是著名的“十八学士”之一。历任国子博士、国子司业、国子祭酒等职。

唐朝统一天下之后,“锐意经术”的唐太宗,有鉴于儒经文字多有异同,经义师说多门且繁杂而歧见纷出,颇不利于政治上的一统。乃命孔颖撰《五经正义》。其中有周易正义》,采用魏人王弼注本和晋人韩康伯注本,由孔作疏。

孔颖达在《周易正义·卷第一》提出了八论:“第一论易之三名;第二论重卦之人·第三论三代易名;第四论卦辞爻辞谁作;第五论分上下二篇;第六论论夫子十翼;第七论传易之人;第八论谁加经字。其中,第一论最为重要。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其一是,据《易经·乾凿度》和郑玄《易赞》,重申易有变易、不易和易简三义。其二是,同意《易纬·乾凿度》关于“有形者生于无形”的原则,认为“易理备包有无,而易象唯在于有者”。于是,他把《同易》分成有形的易象和兼论有形无形的易理这两部分。《周易正义》于永徽四年(653)三月,正式颁行天下,作为钦定的全国性的教科书。

《五经正义》的颁行,一扫了东汉以来纷纭矛盾的儒经师说。如今古文学之争、郑王学之争、南北学之争等,这些各行其是的学术宗派从此失势,它们之间的争论也就不劝自息,经学的汉学系统至唐初而得以统一。

宋代是理学繁盛的时代,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大家,开始把理学思想融入到了周易》的研究之中,开创了《周易》研究的新局面。他们主张以象数明义理,又以义理释象数,相互发明,相得益彰。

(3)史事宗

所谓的史事宗,指的是以史证易的《周易》研究方法。代表人物有杨万里、苏轼、李光等。

杨万里(1124—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人,是南宋初年著名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时人称作四大家。他不仅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同时,还是伟大的哲学家,最能表现他哲学思想的著作就是《诚斋易传》。

杨万里在研究《周易》时,采用了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那就是“引史证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记载“是书大旨本程氏而多引史传以证之”,清代学者全祖望跋杨万里诚斋易传时也曾指出该书以史事证经学,尤为洞邃。以史证易的研究方法主要特色是“对各卦和各爻义理的解释,几乎皆引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言行加以论证,以说明《周易》乃圣人通变之书”这与那些空谈天道的方法相比,更具有实在的价值。

在杨万里眼里,《周易》具有强大的推理功能,一方面,它可以从主体形式(天、地、人)方面进行纵向推导;另一方面,它又可以从内容方面由正及反进行横向推导。例如在《观》中,六三的爻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那么,它相反的一面,即进退失道是何种情况呢?诚斋解释说:“必进忘其身,必退忘其君,皆失其道也。”这种从否定的知识界域中,突现失道的行为,足以给人的道德修养划定最低限度的边界。

总而言之,“引史证经”的方法,不仅是《周易》研究史上创新,也为更多《周易》研究者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研究方向。

第二、象数派

在《周易》经文中,“象数”指卦爻符号和奇偶之数。《左传·僖公十五年》:“龟,象也;筮,数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首次提出“象”“数”的概念和说明“象”与“数”的关系。由于卦爻象数是出于占筮及“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的需要而制作的,因此为以后占筮、哲理的解说提供了最佳范式,成为占筮、哲理二大流派的原点。

我们这么所说的象,其实指的就是易象。象不仅是《周易》重要构成因素,同时,也是易学的重要范畴。《周易·系辞》说:“易者,象也。”《左传·昭公二年》有“见《易象》与《鲁春秋》”的记载,其中“易象”即指《周易》。孔颖达疏:“《易》文推衍爻卦,象物而为之辞。……是故谓之《易象》。”而所谓的数,指的就是易数。《系辞》说:“参伍以变,错综其数……极其数,遂定天下象。极数知来谓之占。”《说卦传》说:“参天两地而倚数。”说明“数”可以定卦象,推衍“数”可以预知未来。

其实,《周易》从一开始诞生的时候,其主要功能就是占卜。换句话说,也就是借助易之象与数的推算,占断人生之祸福吉凶。所以,我们可以说,《周易》从本质上而言,就是天生的象数派。而《周易》发展到汉代,“象数”便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卦爻象和卦爻数,而是指融合了四时、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及天干、地支、五行在内的新的卦爻象数系统。

(1)占卜宗

占卜宗由来已久。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学会借助龟甲,兽骨,用火烧烤之后,望其断裂之纹路,而判断吉凶。正如,孔颖达所说:“卜之用龟,灼以出兆,是龟以金木水火土之象而告人。”其实,这就是最早的占卜。

然而,由于选择龟甲十分费事,龟卜、非常繁琐。所以,这才导致发展到比较简易的筮占。筮,就是用竹签或著草占卦。正如《周礼·曲礼》所说;“龟为卜,策舟筮。”其中,策为推算用的蓍草的根数,并由此判断祸福。

(2)禨祥宗

禨祥宗是在原始占卜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正如《四库全书》记载:“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焦,入于禨祥;”由此可见,禨祥宗是一种对占卜术的继承和创新。例如,禨祥宗的代表人物京房,就成功的把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纳甲等学说融进了《周易》占卜之中,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占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京房(前77—前37年),西汉学者,本姓李,字君明,东郡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人。师从焦延寿,深得焦氏《易》学“真谛”。并把焦延寿以灾异讲《易》的做法推向极端,到处宣讲,以之干政,使《易》学此一流派在当时声名显赫,对后世影响极大,以致人们把这一流派称之为今文《易》学“京氏学”。

京氏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十六卦变”。简单的说就是:占者遇:变入本宫卦者,灾福应十分。外戒卦:吉凶从外来。内戒卦:祸福从内起。骸骨卦:生则赢瘦,死不葬埋。棺椁卦:病必死亡。血脉卦:主血疾漏下。绝命卦:事多反复,为人孤独,不谐于俗。游魂、肌肉卦:精神恍惚,如梦如痴。归魂、家墓卦:坟墓吉,而无事可成也。

除此外,京房易学还将阴阳二气收入纳甲体系,以及将十二支纳入八宫卦中,从而使得《周易》的占卜功能更加完善。因此,我们可以说,京房是《周易》象数派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3)造化派

杜甫有诗云:“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里所说的“造化”,其实就是赞美大自然无穷变化的本领。因此,《周易》流派中的“造化派”,指的就是具有先知先觉,能力无穷的占卜流派。其代表人物有陈抟、邵康节。

邵康节,名雍,字尧夫。宋朝著名卜士。范阳人(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是中国占卜界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梅花易数的创始人。著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等作品。

《梅花易数》是一部以易学中的数学为基础,结合易学中的“象学”进行占卜的书,依先天八卦数理,即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随时随地皆可起卦,取卦方式多种多样。相传邵雍运用时每卦必中,屡试不爽。

据说,在辰年十二月十七时申的一天,邵康节先生偶然观梅花,见两只鸟雀争占一枝而双双坠地,很以为奇怪,因此占了一卦,辰年五数,十二月十二数,十七日十七数,共计三十四数,除八,得四余二,二数为兑,为上卦。三十四数加申时九数,计四十三数,除八,得五余三,三数为离,为下卦。上下卦总数四十三除六,得七余-,初爻动,得卦为泽火革,初九爻动,变艮,互卦见有乾巽二卦于是,邵康节先生断卦说:详查此卦,时天晚上,当有女子折此梅花,园丁不知原因,追逐女子,女子手足摔倒在地,伤了右边大腿。在泽火革卦中,上卦兑属金,为体卦,下卦离火为用卦,克制兑金。六二五爻至九三爻、互卦为巽为木,生离火。这样一来,克体兑金之卦气旺盛。兑为少女。所以知道少女被伤,而用互巽木又被体互乾金所克伤。巽为大腿,所以有伤大腿之应。所幸初九爻动后,变卦为艮,艮为土,土虽使兑金体卦得以生扶,但艮又为止,所以知道女子虽然受伤,但不至于有危险。

关于邵康节梅花易数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其中心思想,无怪乎就是称赞梅花易数的神奇,并使其披上神秘的外衣,这样就无愧于“造化”这一盛赞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