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明末党社运动与刘宗周思想

明末党社运动与刘宗周思想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南明弘光朝,阮大铖复执政,复社人物遭到严重迫害。黄宗羲的思想将专章介绍,以下简要介绍刘宗周的思想。明熹宗天启初年,刘宗周任礼部主事,支持东林党人,反对以魏忠贤为代表的“阉党”,因而被革职。南明弘光朝,刘宗周再次起复原职(御史),由于抨击马士英、阮大铖,被逐出南京。清军占领南京、杭州后,他绝食而死。刘宗周的哲学思想既受王守仁以及许孚远[2]的影响,但又不笃守门户之见。

明中期以后的讲学活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而不断扩大,16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出现了以讲学为表现形式的文化革新运动;在知识分子的讲学活动背后,孕育着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文化内容,因此,讲学活动多次遭到统治者的禁止和镇压,被指称为“别立门户”“聚党空谈”。

泰州学派的学者就曾热衷于讲学,接踵而起的东林学派,则利用了书院会讲的形式,从事具有政治色彩的集会结社活动。

顾宪成像

东林学派的主要领导者,大都出身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商业者家庭,顾宪成(1550—1616年)、顾允成兄弟的父亲是无锡的商人;高攀龙(1562—1626年)也是无锡人,祖辈以“治生”为家。他们对工商业者阶层是富于同情的,提出“恤穷人,体富民”的口号,主张“曲体商人之意”。他们以“东林书院”作为讲学和发表政见的阵地,因此史称“东林党”。

万历八年(1580年),顾宪成中进士,即在北京组织了“三元会”,“日评骘时事”。万历十四年(1586年),顾宪成又在无锡的泮宫讲学,“绅士听者云集”。大学士王锡爵责备他和朝廷的意见不合,指责说:“庙堂(按指朝廷)所是,外人(按指在野的学者)必以为非;庙堂所非,外人必以为是”。顾宪成则针锋相对,责备朝廷故意与民意作对。他说:“外人所是,庙堂必以为非;外人所非,庙堂必以为是。”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顾宪成“与南浙诸同人讲学于惠泉之上”,提出“联络天下之善士”,组织会“会”的主张。三十二年(1604年),顾宪成、高攀龙等重建无锡东林书院。顾宪成等人仿照朱熹的《白鹿洞规》作《东林会约》,在理学正宗的形式下,要求讲学的自由。《会约》说:“夫士之于学,欲农之于耕也。农不以耕为讳,而士乃以学为讳。农不以宋人之槁苗而移诟于耕,而士乃以某某等之毁行移诟于讲学,其亦舛矣?此其不必惑者也。不当惑而惑,昧也;不必惑而惑,懦也。协而破之,是在吾党。”这就把讲学看成士人的一种合法的权利。

东林学派不是放逸山林的隐者,也不是闭门读书的士人,他们的讲学活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顾宪成提出“群”的作用,他说:“自古未有关门闭户,独自做成的圣贤,自古圣贤未有绝类离群,孤立无与之学问。吾群一乡之善士讲习,即一乡之善皆收而为吾之善,而精神充满一乡矣;群一国之善士讲习,即一国之善皆收而为吾之善,而精神充满一国矣;群天下之善士讲习,即天下之善皆收而为吾之善,而精神充满乎天下矣”(《东林书院志》卷三)。这里表达了他们希望通过讲学活动唤起人心,挽救日渐衰颓的世风的愿望。

按照《东林会约》规定,每年大会一次,每月小会一次。每会时,远近绅士联翩来集,“讲学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明史·顾宪成传》),可见东林书院不仅是群士讲习的场所,而且是东林党人的政治活动中心。他们谴责朝政的腐败黑暗,特别反对阉党及其爪牙的专权乱政,反对矿税勒索搜刮,要求惠商恤民、减轻赋税、重视工商业的发展。著名的东林党人李三才在疏陈矿税之害时,竟敢指责皇帝,他说:“陛下爱珠玉,民亦慕温饱,陛下爱子孙,民亦恋妻孥。奈何崇聚财贿,而使小民无朝夕之安?” (《明史·东林列传》)

东林党人的政治活动遭到了封建统治者的镇压,万历年间(1573—1619年)就曾借李三才的事件而打击东林党人,天启年间(1621—1627年),宦官魏忠贤专权,对东林党人采取了残酷镇压的政策,捏造罪名大肆搜捕东林党人,许多人被迫自杀或冤死狱中,其中也包括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

东林党人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心以及砥砺名节的精神是可贵的,但他们在理论上比较陈旧。在政治上,他们虽然敢于揭露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但又不敢从根本上去触动这一制度。在哲学思想上,他们不满于王学,企图折中于朱熹与王守仁之间,这也是他们在哲学思想上缺乏创新的表现,但他们在学术上对朱、王不抱门户之见,有求实的态度。

东林的活动趋于衰微以后,继之而起的是“复社”的更为广泛的集会活动。复社活动是以文人学士互相观摩八股制义的文社形式开始的。天启四年(1624年),江苏太仓人张溥(1602—1641年)会合张采、周钟等11人结成“应社”,影响逐渐扩大。至崇祯初年,以江浙地区为中心,先后有“匡社”“超社”“几社”等许多文社,统合于复社。崇祯六年(1633年)由张溥主持,在苏州举行虎丘大会,从山左、江右、晋、楚、闽、浙各地赶来参加大会的有几千人之多。

复社以“期与四方多士共兴复古学,将便异日者,务为有用”(陆世议:《复社纪略》)为宗旨,他们的政治态度与东林党人大致相同。在崇祯朝以至南明时代,复社人物与当权的统治者(特别是“阉党”)进行了多次斗争,被称为“小东林”。崇祯十一年(1638年),南京诸生140余人,以黄宗羲、顾宪成之孙顾杲等人为首,作《防乱公揭》[1]反对奸臣魏忠贤的遗党阮大铖,迫使阮大铖逃走。南明弘光朝,阮大铖复执政,复社人物遭到严重迫害。

东林与复社的集会讲学活动,反映了明末知识分子对时事的关心。东林党人的座右铭很有代表性:“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他们对时事政治的关心反映了明末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增强现象。他们要求讲学自由,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工商业,这些思想具有启蒙意义。他们的思想,通过当时的思想家部分地折射出来,刘宗周与黄宗羲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黄宗羲的思想将专章介绍,以下简要介绍刘宗周的思想。

刘宗周像

刘宗周(1578—1645年),初名宪章,字起东,号念台,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县城北的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明熹宗天启初年,刘宗周任礼部主事,支持东林党人,反对以魏忠贤为代表的“阉党”,因而被革职。崇祯时三次起用,结果由于他大胆揭发朝廷的弊政而被罢官。南明弘光朝,刘宗周再次起复原职(御史),由于抨击马士英、阮大铖,被逐出南京。清军占领南京、杭州后,他绝食而死。著作编为《刘子全书》《刘子全书遗编》。

刘宗周的哲学思想既受王守仁以及许孚远[2]的影响,但又不笃守门户之见。他对王学的态度,一生有过三次变化:开始怀疑王学近禅,其后转而笃信王学,最后又脱离王学,而“辨难不遗余力”。同时,他也指出朱熹有惑于禅学之处。他对程朱陆王都有所批评,表现了独立思考的精神。

刘宗周在自然观上接受了张载“虚空即气”的观点。他从“盈天地间,一气而已”的前提出发,反对佛老,批评程朱。他说:“有气斯有数,有数斯有象,有象斯有名,有名斯有物,有物斯有性,有性斯有道,故道其后起也。”(《明儒学案·蕺山学案》)此处的推论尽管十分繁琐,明显地带有“卦气”“卦象”等象数学的痕迹,但观其主旨,是想说明气在道之先。由此出发,他对理学提出了疑问:“而求道者,辄求之未始有气之先,以为道生气,则道亦何物也?而能遂生气乎?”(同上)

刘宗周的上述观点及其推论本之于张载,但他有比张载更进一步的地方:

(1)他上承南宋叶适,论述“道不离器”的观点。他说:“离器道不见,故道器可以上下言,不可以先后言。‘有物先天地’,异端千差万错,从此句来。”(同上,《语录》)刘宗周指出理学在哲学上的错误是“有物先天地”。把他的“道不离器”观还原为现实,即是反对将学术、理论与现实社会生活割裂开来,这是东林以来明末进步思想家的共同要求。

(2)刘宗周在自然观上论述“有”“无”的辩证观点。他吸取佛学“有无合一”的合理因素,抛弃以寂静虚无的“真如”为世界本原的宗教观点。他认为,盈天地皆气,气无形;如果从具体事物的产生看,可以说是从无到有;如果从事物的消亡看,可以说是从有到无。因此,在“有”中有“无”,在“无”中有“有”。事物的产生与毁坏相统一,在产生中有毁坏,在毁坏中有产生,“非有非无之间,而即有即无,是谓太虚,是谓太极”(同上)。这是对张载“虚即气”观点的深化,克服了虚即气、气即有观点的直观性,把“虚”看成“有”与“无”的统一,这就把气之“有”与具体万物之“有”作了一定区别,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维因素。

人性问题上,刘宗周不同意理学家将人性区分为“义理之性”和“气质之性”,而力图将二者统一起来,他说:“盈天地间一气而已矣。气聚而有形,形载而有质,质具而有体,体列而有官,官呈而性著焉”(《刘子全书》卷七《原性》)。这里从“气”出发,一步步地推论出“性”,用自然人性论的观点,批评理学的伦理道德观。同时,他还把人的欲望也归结为自然的本性,称之为“生机之自然而不容己者”,肯定了人欲的合理性。

刘宗周上述观点,后来由其学生陈确、黄宗羲等人进一步加以发挥。

刘宗周是晚明具有开明思想的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他目睹官场及晚明社会的腐败,不愿意去做空疏无用的学问。据说,刘宗周在家中书斋门上题有“道证形而下”的联语,以表明他反对空谈形而上之道的学旨。他很强调“慎独”“敬诚”一类的道德修养方法。东林与复社的知识分子,和刘宗周的思想有相通之处。他们对自己的人品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

刘宗周在蕺山讲学,受业弟子很多,形成蕺山学派,黄宗羲、陈确、张履祥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人物。黄宗羲所撰的明代学术思想史《明儒学案》首列“师说”一卷,一方面说明他对先师观点的重视,同时也说明刘宗周在学术史方面对他的全面影响。陈确敢于怀疑《大学》,在知行论、人性论方面提出一系列观点,与刘宗周对他的教育和影响有关。张履祥尊奉程朱之学,继承了刘宗周思想中消极的一面,成为清初理学代表人物之一,这也说明了清初学者思想的进一步分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