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时时谨慎,自然无过

时时谨慎,自然无过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曾国藩年少时同样锋芒毕露,与他人交谈时总是傲气四溢。有一次,一个名叫窦兰泉的朋友拜访曾国藩,与他探讨学问。窦兰泉平日为人谦和,在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会为他人留下余地。曾国藩深知自己傲气的锋芒不仅伤害了窦兰泉,也会妨碍自己进步,因此在心中几次反省后,提出了要“戒傲”。曾国藩奉行儒家的中庸之道,十分理解收敛傲气,长存敬畏之心才能长久的道理。

久居高位,一有不慎,名声即损,唯小心谨慎,时时若有愆尤在身,则自然无过矣。

久居高位,一旦有丝毫不谨慎的地方,名声就会受到损害,只有小心谨慎,时时刻刻犹如犯了错误一样细心注意,自然就不会犯错了。

人当有傲骨,但不可有傲气。傲气是浮在外面去欺凌他人的,而傲骨则是守在心中自知的。傲气往往表现为自以为是,与他人一言不合便剑拔弩张。曾国藩年少时同样锋芒毕露,与他人交谈时总是傲气四溢。

有一次,一个名叫窦兰泉的朋友拜访曾国藩,与他探讨学问。两人都喜欢理学,就此展开了讨论。窦兰泉平日为人谦和,在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会为他人留下余地。曾国藩却好几次在没有明白对方意思的情况下打断了他的话,口若悬河地发表己见,窦兰泉几乎成了听众。

事后曾国藩很是后悔,在日记中检讨说:“彼此持论不合,反复辩诘,余内有矜气,自是特甚,反疑别人不虚心,何以明于责人而暗于责己也?”也就是说“两个人意见不同,自己在辩论中有些盲目自大,从那之后更是变本加厉,反而怀疑别人不够谦虚。为什么在对别人提出意见的时候心里很明白,却很难看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呢?”

自我批评原本就比批评他人要困难,因为人的眼睛总是看他人的时候远多于看自己的时候。所以在争论的时候就不会考虑别人意见的合理性,而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别人如果不买账,就有了争论,甚至认为对方见识浅薄。曾国藩深知自己傲气的锋芒不仅伤害了窦兰泉,也会妨碍自己进步,因此在心中几次反省后,提出了要“戒傲”。

古语有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身居高位者本来就容易受到来自上下层的压力与猜忌,就更要注意戒骄戒傲,不可丝毫放纵自己的脾气。曾国藩奉行儒家的中庸之道,十分理解收敛傲气,长存敬畏之心才能长久的道理。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曾国藩连升两级,晋升为翰林院侍讲学士,官至四品。他给弟弟写信说:“这次升官,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我日夜诚惶诚恐,自我反省,实在是无德足以承受。你们远隔数千里之外,一定匡正我的过失,时时寄信来指出我的不足,务必使累世积累下的阴德不要自我这里堕落。这样才可以持盈保泰,不会马上颠覆。你们如果能常常指出我的缺点,就是我的良师益友了。弟弟们也应当常存敬畏之心,不要以为家里有人做官,于是就敢欺负别人;不要以为自己有点学问,于是就敢于恃才傲物。常存敬畏之心,才是惜福之道。”这种低调的做法一方面赢得了朝廷的信任,另一方面使得心怀嫉恨者难以找到寻衅的由头。

“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天下的道理讲究的就是两极互化。为人处世,最关键的是掌握好一个度。自己三思而后行,不要因一时的骄矜,失去了辛苦奋斗而来的一切。何为骄矜?骄矜就是指一个人骄傲专横,傲慢无礼,自尊自大,好自夸,自以为是。

具有骄矜之气的人,大多自以为能力很强,很了不起,做事比别人强,看不起他人。由于骄傲,往往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由于自大,则做事专横,轻视有才能的人,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谨慎小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一个自大自夸的人,就算是有一些美德,有一些功劳和成绩,也会因此丧失掉。

清代一代名将年羹尧,曾经被雍正帝称为“千古君臣知遇榜样”,然而终究因为恃功而骄、得意忘形而落得个抄家灭族的下场。

古人强调恭谦自省,取得一点成就的人更要注意多思考自己的不足,多注意长远的目标,一定要做到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当然,一个人有一点能力,取得一些成绩和进步,产生点满意和喜悦感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这种“满意”发展为“满足”,“喜悦”变为“狂妄”,那就成问题了。这样,已经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将不再是通向新胜利的阶梯和起点,而成为继续前进的包袱和绊脚石,那就会酿成悲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