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过度猜疑也是一种病,请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过度猜疑也是一种病,请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的确,一个人如果总是过度猜疑别人,这是一种病,而且会影响与其他人的交往。朱元璋这样“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实在有失皇家的气度。针对这个问题,有人请教王阳明并且搬出了孔子的话进行质疑。王阳明认为,孔子的这句话是针对当时的社会情况作出的解释。一个人只有常怀公正的心,用“良知”主导内心的判断,才能不受他人欺骗。所以,不要让自己患上过度猜疑的心理疾病。

【原文】

觉则自入于逆、臆。夫逆诈,即诈也。臆不信,即非信也。为人欺,又非觉也。不逆不臆,而常先觉,其惟良知莹彻乎。

〖译文〗

要想觉察人情的诡诈,自己就会事先猜度别人会欺诈我,就会臆想别人不相信我。逆诈就是欺诈,臆不信就是不诚信。被别人欺骗了,又不能觉察到。能够不事先怀疑别人欺诈,不无故臆想别人不相信,而又常常能预先觉知一切的,唯有光明纯洁的良知才做得到。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疑心病很重的人。为此,大臣们时常是提心吊胆的,生怕一不小心惹祸上身。

据说,朱元璋的和尚朋友得知朱元璋称帝,好心好意给他道喜,还送了他一首诗。起初朱元璋还很高兴,但是当他看到和尚送给自己的诗后,二话不说,就下旨把和尚拖出去斩了。

所有人都很纳闷,和尚究竟写了什么诗惹朱元璋如此大怒。原来,和尚诗里有一个“殊”字。朱元璋认为,“殊”拆开来就变成“歹”和“朱”,这分明就是讽刺自己为非作歹,不该做皇帝,于是便翻脸不认人。

看了这个故事之后,很多人都认为朱元璋疑心病太重,过度猜疑别人的用意。的确,一个人如果总是过度猜疑别人,这是一种病,而且会影响与其他人的交往。猜忌之心会让一个人黑白不分,是非不清,长此以往,只会让自己众叛亲离。朱元璋这样“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实在有失皇家的气度。莫说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天子,就算是普普通通的人,这猜忌之心也是绝对要不得的。

针对这个问题,有人请教王阳明并且搬出了孔子的话进行质疑。孔子说:“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过分猜疑别人,也不要没有根据地不相信别人,但在欺诈行为发生之前要有所察觉,这才是一个贤能之人应该做到的。很多人开始疑惑,孔子既告诉我们不要猜忌别人,又主张在别人欺骗自己之前要有所察觉,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孔子的观点看似矛盾,实则不然。王阳明认为,孔子的这句话是针对当时的社会情况作出的解释。孔子提倡世人要有一颗顺从“良知”的心,不要让自己的良心充满猜疑和不信任,保持良心的美好,善待世间万物。如此一来,我们才能明辨是非,看清善恶,自然能预知别人是否欺诈,是否诚信。

很多人无缘无故猜测别人的欺诈和不诚信,是因为他自己的内心存在着欺诈和不诚信,这才是我们应该杜绝的做法。不要因为猜疑而猜疑,也不要因为不信任而妄加揣测善良之人的举动。哲学家培根说:“猜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黑暗中起飞。”因为内心昏暗,才会滋生阴暗的猜忌和不信任。

陈慧刚毕业不久就进入了一家大公司工作,她清楚自己是个新人,所以很留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生怕一不小心会惹来什么麻烦。

有一次,陈慧的企划案顺利通过,这让她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并引起了几位同事的注意。陈慧见同事们都面无表情地看了自己一眼,然后又继续各自的工作,不由得心里揣测:不好!一时得意忘形被人发现了。他们看我一个新人有这样的成绩一定会眼红的,如果他们因此而故意为难我,那我以后就不好过了。

想到这里,陈慧觉得危机四伏。果然,不久后的一天,陈慧经过茶水间听到同事们在议论,好像说到“新人”的字眼。陈慧暗想:不好,他们是不是在讨论我的不好,会不会是正在合计着如何来刁难我。

从此之后,陈慧每天忧心忡忡,同事的一句话都能让她诚惶诚恐,不知该如何是好。有时主管给她分配的工作稍微难了一些,她都觉得这是在故意刁难自己。

也正是因为处处猜忌别人,陈慧很难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几个月之后,陈慧因为工作上的失误,导致公司损失严重,最终被公司开除。在离开公司的那一刻,陈慧仍然在执迷不悟地猜疑着别人:我一早就知道他们在合起来排挤我,现在终于把我挤出公司了,他们也都得意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明眼人都知道陈慧被公司开除,是自己多疑的性格所致,和其他同事没有丝毫的关联。而陈慧却依然不能省悟,仍然把结果归咎为别人的恶意,这不禁让我们唏嘘。

人为什么会产生猜疑之心?这与一个人的私欲有关,一般是私欲越大,猜疑之心就会越强。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是善良的、无私的,那么他的行为则是无畏的,是光明磊落的,这样一来就不会产生猜疑之心了;反之,如果一个人内心充满了权欲、金钱欲等私欲,那么这个人就会患得患失,总是担心别人发现自己包藏私心,于是做起事情来就会格外小心,对别人的言行也会充满猜疑。

一个人只有常怀公正的心,用“良知”主导内心的判断,才能不受他人欺骗。就如王阳明说的,君子不欺骗,良知就没有虚假而能真诚,良知真诚就能光明。君子自信,良知没有疑虑而能光明,良知光明就能真诚。明和诚彼此促进,因此良知能常觉、常照。常觉、常照就好像是明镜高悬,任何事物在明镜前都不能隐藏其美丑。于是,一旦有人欺骗你,你便会有所察觉。

所以,不要让自己患上过度猜疑的心理疾病。克服自己内心的多疑,尝试用一种接受的心态去坦然面对周围的事物,真诚地与他人交流。要相信,如果你真诚以待,别人也会报以真诚和善意。如此一来,我们才能广交朋友,而不是像朱元璋那样,人人避而远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