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读书与写书及酒

读书与写书及酒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病都是职业病,喝酒与健康具有对立的一面,读书与健康确也有冲突的一面。在中国,古来读书人是很少的,人们读书也是不多的。但是,读书的人还是不乏的,以中国十几亿人口之需,哪里还会缺少读者呢!所以,那些欲要把书写成《圣经》一样的作品,要人人天天念诵的想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晚上有朋友设宴请客,我是作陪的人之一。吃饭首先遇到的自然是喝酒问题,喝酒为醉,但无能力喝酒就不是一个醉字了得。这不能喝酒就与身体有关了,年龄、疾病都是喝酒的限制。实际上,喝酒似乎也是年轻人的事业,年届半百的人是不胜酒力的。

喝酒的人却认为喝酒还是能治疗疾病的,这当然是劝酒的说辞。我以心脏和颈椎毛病推辞喝酒,但劝酒的人认为我的颈椎毛病是长期读书造成的,所以主张不要读书,这就由喝酒说到读书。农民生病是因为积劳成疾,知识分子生病自然是读书所致,这也是不无道理的。病都是职业病,喝酒与健康具有对立的一面,读书与健康确也有冲突的一面。

这朋友不仅发现了读书不利健康,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新的读书观,认为尤其不要读过去的书,因为过去的书是读不完的,书没读完人就完了,所以还不如不读的好,他主张读读今人说的话就行了。还没有开始喝酒,所以这也绝不是醉话,而且这确是真理般的发现,庄子老早也说过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对无涯,殆矣!但还是让我感到多少有些意外,也感到没有读过书的人是没有这样深的人生体会也说不出这样富有哲理的观点的。其实,我惊讶的道理是不用多说的,今天是从昨天走来的,不知道昨天,今天的路保证就是捷径而且准能走好吗?不学习历史的知识和知识的历史,今天的知识准能解决所有的现实问题吗?况且,解决现实问题似乎也不是读书的重要目的,读书的主要作用还是解决人本身的问题,解决人的思想境界问题,解决人看问题的视角和方法问题,解决人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但面对好心的奉劝,我只能说,我不读书已经有些年头了,为了生活充实一点,现在主要还是写一点东西。但他进一步否定了我的选择,似乎我刚刚摆脱邪路又误入了歧途,他坚定地认为:“写也没必要,有谁看?”

谁看?这倒也是一个实际问题,犹如农民生产的大米没人吃,酿酒师酿造的酒没人喝,不是徒劳吗?我一时没有更好的理由,便只好回答:“自己看”。就像农民自产的粮食自己消费,就像酿酒师酿造的酒自己喝,就像当官的人总是自我感觉很好,群众却很鄙视,作家也是自我欣赏,但读者不多或甚至没有。所以,不论做官还是作文,都是一种自我感觉,自我交流。当了一官半职便自得其乐,写了一点文字便自我陶醉,如此而已。

写作和酿酒一样,写作也和当官一样,都是有些自我陶醉和自我感觉良好的,区别只是写作和酿酒要更多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做官是要仰人鼻息的,但遭遇似乎都一样:读者的不读犹如消费者的不喝,犹如百姓的不服。

但是,又想:没有人写吗?在进入电子排版时代,印刷业仍然如此发达,印刷的不都是作品吗?没有人看吗?出版商和书店怎么发财呢?所以断定,作家和读者都一定是要有而不可无的,犹如酒是要有而不可无的。因为人还是精神动物,在酒足饭饱之后,还是要追求一点精神的东西,作为修养也好,解除无聊也好,有所发现也好,都是不可避免的需求。如果没人写作,那读者的需求怎么满足?需要读书的人读什么?所以说到底,写作除了个人的表达需求外,还是有读者的需求的。

那么,怎么看待“没有人看书”的观点呢?这就涉及到读书的历史和现实问题了。在中国,古来读书人是很少的,人们读书也是不多的。不要说绝大部分人因为不识字、居住农村或没有经济能力所以不读书,即使识得文字和有条件读书的人,一生用在读书的时间、财力和精力都是很有限的。至于现实中,总是不读书的人多而读书的人少,读书似乎也确实不解决迫切的问题,更不能满足现实欲望。所以,红尘滚滚,人心浮躁,无心于读书。不得不读书的人,其读书也是很有些实用主义态度的,学生读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职工读书就是为了获得学历,为了晋升职称、提拔当官。职称和官与农民无关,所以农民依然是不读书的。这些可能就是这朋友的这种读书观和写书观的根据吧!其实也是一个仅仅从人们对待金钱、权力和读书的态度和结果上做比较而后得出的观点,甚至是有些愤世嫉俗的极端言论。没有人读书其实也不是指所有人不看书,而是指读书和拥有知识的微不足道。现实的状况是人们更热衷于金钱、权力和地位,甚至热衷于酒文化,少有人热衷于读书和写书,更少有人仅仅因为读书和写书而获得金钱和地位,这就是作家的相形见绌和读书的徒劳。人们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利益,为了生活得更好,如果不读不写能直接获得金钱和权力,岂不是人生之捷径呢?但实际并不是绝对无人读书的,犹如我的不喝酒并不说明更多的人不喝酒。为什么?这是形势。社会发展到现在,人的职业分途已经很多了,人的追求也很多了,有的人追求金钱,有的人追逐权力,有的人随波逐流,不一定人人读书,一个人也不一定一直读书,即使人们都不好金钱和权力,让所有人都去读书也不见得是最有意义的事情。但是,读书的人还是不乏的,以中国十几亿人口之需,哪里还会缺少读者呢!不要说“书中自有千钟粟”,就是富且贵者,也是需要精神食粮的。所以,那些欲要把书写成《圣经》一样的作品,要人人天天念诵的想法是不符合实际的。实际上,即使是经典,也不是人人必读的;即使是《圣经》,信徒也是定时念诵,也不是时时手不离经的;即使是人们必需的食品,也不是时时口不离饭的。更何况任何书籍和知识都是工具,对于走上社会的人来说,书和知识都是精神的餐点,也只有闲暇之时略加品味并填充闲暇的时间而已,哪里是如空气阳光般的存在呢?至于学而优则未必仕,知识多而未必富,这都是人生常规,完全不必为此不读书不写书的。

抛开读者不说,写书其实就是一种自我交流。识了一些字,读了一些书,也习惯于思考的人,没有其它用武之地,不写书干什么呢?把体会、感受写出来,除了自我安慰、交流外,如果还有知音,还给人些许启迪,还有人认同,还说出了他人的心里话,那当然是意外的收获了。

人其实还是要读书的,读书其实也是一种需求,只是各人的兴趣爱好不同,需求不一样。人在什么时候需要读书?什么人需要读书?人需要读什么书?这都是很不固定的。社会把人分途,有些人做官,心思就在谋官上了,要写书和读书也就写和读如何做官的书。但没有谋上一官半职的人还是众多,不曾想当官的人也不少,他们在专注于温饱而外,也不免要在书中找找乐趣,驱走一些无聊,减轻一些苦闷,得到一点安慰,了解一点官方消息,学到一些知识,甚至要借此抒发一些悲愤的。

读历史经典读不完,读完也没用。但我们从当今的领袖读到思想家读到学者,还是读不出什么名堂。甚至针对同一件事,张三与李四的观点截然相反,今天读的明天就变了,没用了。这就是一个矛盾:读过去的书读不完,没有用;读现在的书,跟不上,也没用。所以,就选择不读书。这真是一个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子。

由不读书而至于不写书,犹如当不上官而不追求做官,这真是实践给人的知识。自己对读书都产生了怀疑,自然就证明写书就更是徒劳。读书是为了实用,写书也就为了实用,犹如当官也是为了实用。不实用就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但是写书与谋官的现象依然存在:人都想当作家而不想当读者,犹如都想当官而不想做平民。但是,终于还是读者多而作家少,犹如平民多而官少。

那么,为什么写书的人还执著于写?读书的人还执著于读?有道是无聊才读书,无聊也才写书吧。读书是一种生存状态,写作也是一种生存状态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