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静心,在安稳中开启灵性创造

静心,在安稳中开启灵性创造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梁漱溟先生到北大讲学后,便开始研读儒家经典。于是调整心境,心平气和,直到后来重返儒家。梁漱溟先生认识到自己在散乱暴躁的心境之下,很难认真地去做好每件事情。每个人都是这样,修炼了静谧的心灵,才能有更好的创造。

梁漱溟先生说:“挺然是有精神,站立得起。安详则随时可以吸收新的材料,因为在安详悠闲时,心境才会宽舒;心境宽舒,才可以吸收外面材料而运用融会贯通。”在他看来,唯有静下心来,才能文如泉涌,福至心灵。

梁漱溟先生到北大讲学后,便开始研读儒家经典。他发现佛学只言苦,而儒家却讲乐。这两者的矛盾迫使他去寻求答案。这时,少年中国学会邀请他去作关于宗教问题的演讲。这件事情在以前本是很容易的,但现在他“写不数行,涂改满纸,思路窘涩,头脑紊乱”。于是,他放下笔,在《东崖语录》中看到“百虑交锢,血气靡宁”这句话才蓦然惊醒。于是调整心境,心平气和,直到后来重返儒家。

梁漱溟先生认识到自己在散乱暴躁的心境之下,很难认真地去做好每件事情。所以,他选择放下了手头之事,在平和的心境下确立了下一步的创作。每个人都是这样,修炼了静谧的心灵,才能有更好的创造。假如我们心气不静,就连吃饭睡觉这样的小事,也是做不好的。

有个弟子向慧海禅师请教说:“您是有名的禅师,和众人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慧海禅师答道:“有。”

弟子问道:“是什么呢?能告诉我吗?”

慧海禅师答道:“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我感觉困的时候就睡觉。”

弟子不以为然道:“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有什么区别呢?”

慧海禅师答道:“当然是不一样的。”

弟子问道:“为什么不一样呢?”

慧海禅师答道:“他们吃饭时总是想着别的事情,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时也总是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吃得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障碍。他们因此迷失了自我,丧失了平常心。”

欲速则不达。很多人每时每刻都在想着利害得失,反而会失去更多。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花开月圆都有时,浑浑噩噩万事不为自然不好,但是急功近利地去拔苗助长同样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人生注定会被功名利禄所累,又怎能想得开呢?孙叔敖能够做到不畏权高,坦然处之,原因就在于他不仅知道地位的尊显为何会带来“三怨”,也有自己的应对之术,那就是坦然处之,做好自己的工作即可。他不盲目地去与反对自己的人斗,也不是尸位素餐,如此,既不会招致他人的怨恨,也不至于登高跌重,他最后果然得到了善终。

梁漱溟先生认为,人的读书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培养自己这种既从容又挺然的心态,否则的话,“读书愈多愈无用”。每个人都需要内在的一份精神去支撑自己,有精神和暴乱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暴乱之人找不到所对付的困难的关键所在,因此也就解决不了问题。而有精神的人,只要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心中有底,就能专心致志,坦然地对待生活中遭遇的任何变化。就像弹奏吉他,只要那六根弦中哪根出错了,是太松还是太紧,进行调整,才能弹奏出美妙的音乐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