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事坚持大是,小事不念小非

大事坚持大是,小事不念小非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493年王阳明参加会试失败,1496年第二次会试依然失败。面对失败,别的同学都是痛哭流涕,但是王阳明却不以为然,在他心中读书做圣人才是人生大事,这种科举失败根本就是小事,不值得伤心。面对前来听讲的各类学生,王阳明心中知道,有一些带着一颗虔诚的心,而也有一些只是慕名而来听听罢了。在龙场三年之后,王阳明终于迎来了更好的机遇,他被调到了县城做县令。

门人在座,有动止甚矜持者。先生曰:“人若矜持太过,终是有弊。”

曰:“矜得太过,如何有弊?”曰:“人只有许多精神,若专在容貌上用功,则于中心照管不及者多矣。”

——《传习录》

人的生命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要将这有限的生命和精力用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大是大非分明,小事糊涂,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483年,王阳明来到京城,被父亲王华送到私塾读书。他本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平常上课总是偷偷溜出去和街上的小孩子一起玩游戏。但是有一天他却认真问老师,什么才是天下第一等大事,老师告诉他,像他父亲那样登第做状元才是人生第一大事。其实在大明朝,所有的读书人也只能通过科举这一条路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但是王阳明却非常特立独行地认为,读书做圣人才是人生第一大事。

这是王阳明人生之路上遇到的第一次选择。志向就像是一个人前行的舵手,它指引着一个人向决定的方向奋力前行,王阳明的这一生都在为自己的志向奋斗。到了1486年,在父亲眼中这个不务正业的少年又独自单枪匹马地私自去居庸关考察,而且跟那里的蒙古人打得一片火热。到了1488年,王阳明奉父亲大人的命令去江西迎娶自己的妻子,时隔一年他带着妻子回家,路过江西上饶拜会娄谅这位大理学家。

1493年王阳明参加会试失败,1496年第二次会试依然失败。面对失败,别的同学都是痛哭流涕,但是王阳明却不以为然,在他心中读书做圣人才是人生大事,这种科举失败根本就是小事,不值得伤心。真正伤心的应该是因为落榜而动心才是。所以在两次落榜的时候,他选择从容面对,一直到1499年第三次会试,28岁的王阳明才榜上有名,进入仕途。

到了1508年,大明朝新皇帝登基,宦官刘瑾趁机得势,对于诸位大臣的上疏,他选择迎合皇帝,将国家的大权玩弄于股掌之中,对那些对他有意见的忠臣进行打击报复,并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残害。王阳明身为六品小官,本可以全然置身事外,但是在大事面前他从不装糊涂,而是选择挺身而出,在所有人都不敢再进言的时候,他上疏皇帝,因此也成了刘瑾的眼中钉肉中刺,最终为自己招来了四十大棍和一场牢狱之灾。

在这件事情上,王阳明从未有过后悔,原本他不知道自己何时才能走出锦衣卫的牢房,却不曾想老天开眼,自己终于出得牢房。不过不久他又落得个流放贵州龙场的下场。尽管如此,他依然不弃不馁,在那里利用恶劣的条件修身养性,终于大彻大悟,修得正果。王阳明在偏僻的龙场开始了讲学生涯,而贵州龙场这荒芜之地也因他的讲学成为了周边最热闹的场所。面对前来听讲的各类学生,王阳明心中知道,有一些带着一颗虔诚的心,而也有一些只是慕名而来听听罢了。

在龙场悟道的王阳明经历了锦衣卫的大牢,而且正在体验着龙场的瘴疠和虎虫的侵袭以及缺衣少食的恶劣环境,他的心理已经非常强大了,所以面对那些前来听讲的学生,无论是怀着怎样的心态,都抱着一颗包容的心。在龙场三年之后,王阳明终于迎来了更好的机遇,他被调到了县城做县令。但是就在他刚刚上任的时候,他的公堂就迎来许许多多前来告状的老百姓,于是他决定取消葛布税赋,取消平常的税收,其实他明白,这样的决定会有可能得罪朝廷,但是他依然如此决定。然后他给皇帝上疏,告诉皇帝,如果要追究那就追究他一个人,他已经做好了准备承担这一切。还好那时候他的对手刘瑾已经接受了惩罚,而他也安然无事地渡过了这一关。

而后王阳明又经历了宁王叛乱,并平定叛乱拯救了大明朝。他用三万民兵对抗宁王的十万王牌军,以少胜多,挽救了大明朝,保住了那位昏庸的皇帝,可是换来的却是别人的诬陷,但是他依然淡然面对,包容皇帝的任性,包容皇帝的胡闹。不仅如此,他还是要为国家着想,为皇帝着想,拉出赣南的兵进行军事演习,用来威慑那些居心叵测的人,来保护皇帝。

后来大明朝的昏君朱厚照驾崩,新皇帝登基,很多人都渴望新皇帝可以改变以前的状况,但是对于王阳明平定宁王造反的诬陷仍在继续,王阳明依然选择淡然面对,专心讲学,一直到1529年的1月9日去世。当他去世的时候,对所有人说,此心光明。

想要不辜负自己的人生,就要学会坚持,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大事面前坚持,小事面前糊涂,让自己的人生变得真正有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