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自我构成的精神家园

自我构成的精神家园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个体自我意识在其现实性上只能是以具有社会内容、社会性质和社会意识形式的社会自我意识而构成其精神家园,因此,人的精神家园由“抽象的同一性”上升为“具体的同一性”的过程、由“名称”升华为“概念”的过程,就是在自己的精神家园中“吸纳”和“创建”社会自我意识的过程,也就是个体自我意识与社会自我意识的“认同”与“认可”的双向生成过程。

(二)自我构成的精神家园

在人的精神家园中,辩证法是精神由抽象的同一性升华为具体的同一性的过程,是个体的自我意识与社会的自我意识辩证融合的过程,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凝聚为人的实践智慧的过程。这就是人的精神家园“自己构成自己”的过程。

首先,精神家园的建设,是从抽象的同一性上升为具体的同一性的过程,也就是由“名称”上升为“概念”的过程。人们经常以“空虚”或“充实”来表述人的精神家园的两种基本状态。精神家园的“空虚”,就是精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处于“抽象的同一性”,也就是以“名称”的方式把握精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与“空虚”的精神家园相反,“充实”的精神家园则是精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达到“具体的同一性”,也就是以“概念”的方式把握到精神生活的各种矛盾。由“抽象的同一性”到“具体的同一性”,由对矛盾的“名称”式的把握上升为“概念”式的把握,就是人的精神家园“自己构成自己”的过程。

精神家园中的“抽象的同一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把握到精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的概念内涵,即没有把握到这些矛盾的规定性;二是把精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的规定性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以某种片面的规定性去代替概念的丰厚的文化内涵。这就是对精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的“名称”式的把握。具体言之,第一种情况就是把精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当成“熟知”的“名称”,而没有“反思”这些“熟知”的“名称”的真实的内涵。这正如黑格尔所说,“老人讲的那些宗教真理,虽然小孩子也会讲,可是对于老人来说,这些宗教真理包含着他全部生活的意义。即使这小孩也懂宗教的内容,可是对他来说,在这个宗教真理之外,还存在着全部生活和整个世界”[5]。“概念”是包含着“全部生活和整个世界”的“名称”,“名称”则是尚未包含“全部生活和整个世界”的“概念”。从“名称”到“概念”,是由“名称”与“对象”的“抽象的同一”上升到“概念”与“对象”的“具体的同一”。辛弃疾的“为赋新词强说愁”与“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感慨,正是生动地体现了精神家园中的由“抽象的同一”到“具体的同一”的转化。

精神生活中的“抽象的同一”的第二种情况,则是以某种片面的规定性去代替对矛盾的整体把握。马克思说,片面的规定性,就是“只能作为一个既与的、具体的、整体的抽象片面关系而存在”的规定性,因此,人的思想必须使“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从而达到“许多规定的综合”和“多样性的统一”的“理性具体”。[6]例如,在“人与历史”的关系中,“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和“历史运动是有规律的”这两个规定性都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执着于其中的一个规定性,却不仅达不到对“人与历史”关系的正确理解,而且会歪曲人和历史的本质,在精神家园中造成历史的目的论或历史的虚无主义。同样,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把“个人”与“社会”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就会在精神家园中形成各种各样的极端主义。人的精神家园由“抽象的同一”到“具体的同一”的过程,就是精神家园中的各种矛盾获得丰富的思想内涵的过程,就是由思想的片面的规定性上升到“许多规定的综合”和“多样性的统一”的过程。这表明,人的认识过程、学习过程同人的精神家园的建设过程是一致的。

其次,精神家园的建设,是个体理性与普遍理性、个体自我意识与社会自我意识的辩证融合的过程,也就是个体自我意识“认同”社会自我意识、社会自我意识“认可”个体自我意识的双向生成过程。这个过程是在社会的意义上所实现的精神家园“自己构成自己”的过程。

个体的自我意识在其直接性上,总是表现为不可穷尽的差别性和难以捕捉的任意性;然而,个体的自我意识在其现实性上,则总是蕴含着社会性的自我意识。这主要是表现在:个体自我意识总是具有社会内容的人生价值、社会正义、伦理道德、法律规范、历史规律、人类未来等问题;个体自我意识总是蕴含具有社会性质的真理标准、价值尺度、审美原则和人性根据等问题;个体自我意识总是以具体的社会意识形式——宗教、艺术、科学哲学——而形成其具体的精神内容。个体自我意识的社会内容、社会性质和社会意识形式,构成了人的精神家园中的个体自我意识与社会自我意识的矛盾,并由此构成了社会的价值规范与个体的价值认同、社会的价值标准与个体的价值选择、社会的价值导向与个体的价值取向、社会的价值理想与个体的价值期待的矛盾。

由于个体自我意识在其现实性上只能是以具有社会内容、社会性质和社会意识形式的社会自我意识而构成其精神家园,因此,人的精神家园由“抽象的同一性”上升为“具体的同一性”的过程、由“名称”升华为“概念”的过程,就是在自己的精神家园中“吸纳”和“创建”社会自我意识的过程,也就是个体自我意识与社会自我意识的“认同”与“认可”的双向生成过程。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的真正内容,正是以概念、思想“自己构成自己”的方式,描述了个体理性认同普遍理性、普遍理性融入个体理性、个体理性自觉为普遍理性即个体理性与普遍理性辩证融合的过程。在人的精神家园中,辩证法的“真实意义”,就在于它真实地体现了精神家园中的个体自我意识与社会自我意识的矛盾运动。

人是历史性的存在,人的精神家园是历史地形成的文化的家园。黑格尔说:“就人作为精神来说,他不是一个自然存在。但当他作出自然的行为,顺从其私欲的要求时,他便志愿作一个自然存在。”“只要人老是停留在自然状态的阶段”,“人诚然也有超出自己的个别性的善意的、社会的倾向”,“但只要这些倾向仍然是出于素朴的本能,则这些本来具有普遍内容的情欲,仍不能摆脱其主观性,因而总仍不免受自私自利和偶然任性的支配”。[7]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黑格尔一再强调地指出,“引导一个个体使之从它的未受教养的状态变为有知识”[8],并使之“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9],就必须在人的精神家园中实现个体理性与普遍理性、个体自我意识与社会自我意识的辩证融合。

社会的自我意识不仅是个体的自我意识的真实内容,而且是个体自我意识的生成与发展的真实力量。构成人的精神家园的社会意识形式——宗教、艺术、科学和哲学,以其丰富多彩的精神内涵,激发个体的求知欲望,拓宽个体的生活视野,启迪个体的理论思维,催化个体的生命体验,升华个体的人生境界,引导个体的理想追求,使个体的精神家园凝聚生成历史的文化内涵,并创造体现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的更为深刻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在人的精神家园中,个体自我意识与社会自我意识的辩证融合,又不仅仅是个体理性认同普遍理性、个体理性自觉为普遍理性,而且是个体理性变革普遍理性、个体理性创造普遍理性。如果仅仅肯定个体理性认同普遍理性,就会造成“形而上学的恐怖”和“本质主义的肆虐”;反之,如果根本否定个体理性认同普遍理性,则会造成“精神家园的失落”和“存在主义的焦虑”。个体理性在认同普遍理性的同时创造普遍理性,在创造普遍理性的同时又认同普遍理性,“认同”与“创造”的统一才是“自己构成自己”的人的精神家园。

再次,精神家园的建设,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凝聚为人的实践智慧的过程,也就是精神家园的建设与人的历史发展融为一体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实践的意义上所实现的精神家园“自己构成自己”的过程。

人的生命活动与动物的生命活动,不仅是两种不同的“维持生命”的活动,而且是两种不同的“延续生命”的活动。动物的生命活动是以“复制”的方式而延续其种类的存在,因而是一种“非历史”的延续生命的方式;人的生命活动则是以创造和传承文化的方式而延续人自身的存在,因而是一种“追求自己的目的”的“历史”的延续生命的方式。“历史”和“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并构成人的生活世界。精神家园的建设与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的积淀是不可分割的。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构成人的“历史”的真实内涵。“在动物和植物中,形成对环境的适应性,是通过其基因型的变异。只有人类对环境刺激的反应,才主要是通过发明、创造和文化所赋予的各种行为。现今文化上的进化过程,比生物学上的进化更为迅速和更为有效”,“获得和传递文化特征的能力,就成为在人种内选择上最为重要的了”。[10]人的精神家园“自己构成自己”的前提是人类的文化遗传,“自己构成自己”的过程则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矛盾运动。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决定人类不仅仅是生活于“自然世界”之中,而且是生活于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世界”和“意义世界”之中。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同其他生物一样生存于“自然世界”;人作为超越自然的社会存在物,生活于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世界”;人作为社会——文化存在物,既被历史文化所占有,又在自己的历史活动中展现新的可能性,因而生活于历史与个人相融合的“意义世界”。人的文化世界和意义世界,是以人类把握世界的多种方式为中介而构成的人与世界之间的丰富多彩的关系,以及由此而构成的“神话的世界”、“宗教的世界”、“艺术的世界”、“伦理的世界”、“科学的世界”和“哲学的世界”。它们构成作为“意义世界”的人的精神家园。

在人的“意义世界”的精神家园中,语言是“文化的水库”。它保存着历史的文化积淀,并以这种历史的文化积淀去“占有”世世代代的个人,从而构成历史与现实之间、“历史视野”与“个人视野”之间的一种“视野融合”,也就是构成了人与历史、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自我理解。在“语言”的社会性与“言语”的个体性的矛盾中,语言的系统性与言语的过程性、语言的齐一性与言语的多样性、语言的结构性与言语的事件性等诸多矛盾,实现了语言的意义的增生。这既构成了个体精神家园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又构成了文化积淀转化为实践智慧的目的性和灵活性。

“历史”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过程,是实现人的目的的过程。在“历史”过程中,人以自己的生活活动去实现自己的生活目的,把不会主动满足人的世界变成满足人的要求的世界,把不符合人的理想的现实变成人所要求的理想的现实,把“自然而然”的世界变成对人来说是“真善美”的世界,从而把人生变成“有意义”的“生活”。由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所构成的人的精神家园,在人的实践的存在方式中,是一种构成生活、改变生活的实践智慧。它给予人以人生的信念和生活的目标,它给予人以价值的选择和审美的愉悦,它给予人以行为的根据和实践的动力。人的精神家园“自己构成自己”的过程,就是以实践的智慧丰富和发展人自身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