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心静放松就是最好的心态

心静放松就是最好的心态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要不断经历成长,无论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只要能做到心静,就可以在人生的征途中获得自然的和谐,避开许多是是非非。心静,是指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幽居独处时的一种自然、平和的心态。静,是一种气度,一种品质。人们需要进入“静”的世界,心静自然凉。心|灵|明|镜心静是一种体悟,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智慧。当一个人烦躁得难以自持时,请记住,心静自然凉!

人要不断经历成长,无论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只要能做到心静,就可以在人生的征途中获得自然的和谐,避开许多是是非非。心静,是指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幽居独处时的一种自然、平和的心态。心静自然凉,人们的内心平静,自然就能够感受到丝丝清凉的凉意。在遇到挫折、困难时,如果我们能够放平心态,以一颗平常心去处理遇到的问题,就能够做到“心静自然凉”。

炎热的夏日,人们不但要防止生理中暑,还要防止“情绪中暑”。《内经》中强调夏季:“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也就是说,天气越热,人们越需要“心静”,遇事要戒躁戒怒,心平气和。试想,要是一个人时刻都如将要爆发的火山一样,人们就会产生一种无法与他接近的感觉,而谁又愿意在身边放着这样一颗定时炸弹呢?所以,我们需要心静。

心静,能使人们在酷热的天气里感受到一种清凉的舒适感,就像喝下一杯冰咖啡一样。无论人们多么烦躁、不安,只要能静下心来,就可以品尝到其中舒适、畅快的滋味。

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很好:“禅的最高境界是无字,爱的最高境界是无言,音乐的最高境界是无词,生活的最高境界是理解,朋友的最高境界是此时无声胜有声。”那么,心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答案就一个字:静!如果人们能做到心静的这种境界,那么一切难题都将不再是难题了!静能遏制人们内心中的杂念,能使人们在独立思考时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心静时,人的状态像海、月般平和,可以润物细无声,和禅对话;心静时,人的状态像松、竹般淡泊,可以和清风做伴,和明月交朋友;心静时,人的状态像山、石般沉稳,可以像隐士、智者般抛却万物,让内心得到宁静,在纷乱中怡然自得地栖身。

只要心静,就会觉得所有的一切都是静的,无论是风声、雨声、读书声,还是虎啸、猿鸣、黄鹂啼……就不会被这些外界的纷扰打搅到自己内心的沉静。

东晋道学家葛洪说:“无为自化,清静自在。”人们做到了心静如水、依物随形,喧嚣、嘈杂的空气就会在时间中停留,人们就可以享受到“一夜春雨来,雨打芭蕉醉”的境界,就可以把生活过得宁静,而宁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种奢侈。

静,是天地万物中绝对不能缺少的重要角色。儒家的修身养性,是静;道家的炼心炼气,是静;佛家的六根清静,是静……人们做学问,过生活,养性情,都需要这个“静”字来支撑。静,是一种气度,一种品质。心静则凉,世事不扰。

能做到心静,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凉”的惬意,还可以拥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和谐,林则徐“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刚强,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超脱……

唐朝司马永桢说:“静则生辉,动则生昏。”也就是说,人生的浮躁和欲望来自于内心的不平静、不安稳。如果没有心静这种修身养性的处事态度,人们往往会悲观厌世,因为世俗之事而徒增不必要的烦恼。人生的道路上,人要不断经历成长,经历童年的天真、少年的好奇、青年的奋斗、壮年的厚实、老年的稳重。无论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只要能做到心静,就可以在人生的征途中获得自然的和谐,避开许多是是非非。诸葛亮在五十岁时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说:“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心不静则理不清,理不清则事不明,事不明则人易陷于迷茫中。

人们需要进入“静”的世界,心静自然凉。有了静,就会少一些纷争,多一些祥和,少一些纠葛,多一些幸福。

心|灵|明|镜

心静是一种体悟,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智慧。身静乃是末,心静才是本。心静就可以做到物我两忘,不被世事搅扰,心如碧潭,静如清泉。当一个人烦躁得难以自持时,请记住,心静自然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