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传世三宝,慈俭不为先

传世三宝,慈俭不为先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原 文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汉文帝极为推崇且深谙“黄老之道”,他是将老子的传世三宝真正身体力行的一代君主,慈、俭、不敢为天下先,都逐一做到。临淄太仓令淳于意因无心官场,辞官归故成为一名郎中。一次,当地一位富商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治,不料病人不治身亡,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当地官吏判处其“肉刑”,将其押赴长安。

原 文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六十七章》)

意 译

我有三种宝物,长久以来一直持有着、守护着、用心保存着。第一种是慈爱,第二种是俭啬,第三种是不敢处于天下人的前面。

人生智慧

老子传了三件法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在这里,慈,指内心深处纯良与中正的外在表现;俭,指节制和收敛,即适中适可的行事方式;不敢为天下先,即居后与不争,说的是具体应该如何去做。凡事从“我”着手,恰好解决问题即可,无需过多的形式与修饰,否则,便是冗余。不敢为天下先,即不违背“道”,做事符合“道”的准则,无论是事物内在的道还是外在的道。背“道”而驰,就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循“道”而行,也有一定的前提要求,即“不敢”的时候,不具备某种能力的时候,没有认清某种“势”的时候,就不要“螳臂当车”,为天下之先。

汉文帝极为推崇且深谙“黄老之道”,他是将老子的传世三宝真正身体力行的一代君主,慈、俭、不敢为天下先,都逐一做到。

汉文帝即位不久,就下了一道诏书说:“一个人犯了法,定了罪也就是了,为什么要把他的父母妻儿也一起逮捕办罪呢?我不相信这种法令有什么好处,请你们商议一下改变的办法。”大臣们一商量,按照汉文帝的意见,废除了一人犯法、全家连坐的法令。后来的缇萦上书,废除肉刑,更是文帝仁慈治天下的表现。临淄太仓令淳于意因无心官场,辞官归故成为一名郎中。一次,当地一位富商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治,不料病人不治身亡,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当地官吏判处其“肉刑”,将其押赴长安。淳于意的小女儿陪父前往长安,并托人写了一封奏章传入宫门,乞求皇帝废除惨无人道的肉刑,自己甘愿没为官奴替父赎罪。汉文帝看了信,召集群臣,说:“犯罪受罚,理当如此。但肉刑过于残酷,不利于人改过自新,将之取缔吧!”

吕祖谦曾说过:“凡四百年之汉,用之不穷者,皆文帝之所留也。”综观西汉文帝在位的言行政措,有一点特别突出,即“躬自俭约”,文帝敦朴节俭是臣民的表率。《史记·孝文本纪》中记载:文帝即位执政23年间,生活俭朴,身着粗袍;修建陵墓全用泥瓦,甚至连墓室装饰也明令不准使用金、银、铜、锡等贵重金属;所宠爱的慎夫人,也随文帝过着简朴的生活,平时不着一般贵妇穿的拖地长裙,而是像劳动妇女那样“衣不曳地”,所居住的室内帷帐全无雕龙绣凤的纹饰。一次,汉文帝想在宫内修一座露台,就向工匠打听所需花费,当工匠告诉他修成需要百金时,汉文帝马上感叹:“这花费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财产啊。”于是放弃了原先的打算。

此外,文帝还经常揽过失于自身,他说:“我听说天之道是祸自怨恨而起,福由行德而生,百官的不对,应该由我亲身负责……我不英明,不能施德及远,致使边疆的人们不得宁息。”汉文帝下罪己诏非常频繁,无论天象异常或外患日亟,他都要罪己反省。后世许多人认为时为代王的刘恒在继承帝位之前的谦虚不过是一场“不敢为天下先”的表演,即便如此,也是文帝将黄老之术运用娴熟的表现吧。

汉文帝学习老子可谓抓住了其精髓所在,故能成为一代名主。后世帝王因此十分推崇他,却少有人能真正做到,更别说与之比肩了,反而不少人假冒为善,欺世盗名。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曾有几个场景便将乾隆皇帝“效法”先贤的虚伪之举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奖赏一位身着补丁官服的虚伪官吏,标榜俭朴;他对西洋供奉的舰船模型不屑一顾……

电视是在杜撰历史,也是在重现历史,许多封建帝王都是在老子传世“三件宝”中学到了些皮毛,便自欺欺人。

老子的三件宝经过了历代的演绎,后人恐怕已找不出其原本的含义了,只有抓住关键,才能真正在老子的告诫中安守清净,从容处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