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反对谶纬迷信的无神论

反对谶纬迷信的无神论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谶纬迷信的广泛流传,是在西汉末年的哀、平之际。因此,谶纬神学在当时曾一度成为主导思想。桓谭在两汉之际谶纬迷信盛行的时代,对谶纬神学进行了长期的、坚决的斗争。[36]他以沉默不语来反对王莽宣扬的谶纬神学,而不媚俗求荣,凸显了他的高贵人格和无神论思想。刘秀靠图谶起兵,即位后笃信谶纬,“多以决定嫌疑”。

第三节 反对谶纬迷信的无神论

谶纬迷信的广泛流传,是在西汉末年的哀、平之际。由于当时社会危机的日益严重,这种宗教神学开始盛行。东汉初年,统治集团发现谶纬迷信对于维护和加强自己的封建统治极端有利,于是便大力提倡、宣扬。因此,谶纬神学在当时曾一度成为主导思想。

“谶纬”是一种假托神灵而预示吉凶的神学迷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六《易纬坤灵图》一卷案语说:“儒者多称谶纬。其谶自谶,纬自纬,非一类也。谶者,诡为隐语,预决吉凶。《史论·秦本纪》称卢生奏录图书之始,是其始也。纬者,经之支流,衍及旁义。《史记·自序》引《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汉书·盖宽饶传》引《易》‘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注者均以为《易律》之文是也。”由此可见“谶”与“纬”之义及其由来。

“谶”是一种“诡为隐语,预决吉凶”的宗教神学预言,用模棱两可的粗俗文字,假托神灵的启示,进行迷信宣传,从而为政治斗争服务。谶的起源很早,如:秦始皇时,“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32]秦始皇认为将来灭亡秦朝的是北方的胡人——匈奴,于是派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征,夺取河套地区,并修筑万里长城以防胡灭秦。可是后来秦朝却亡在秦始皇的儿子胡亥身上。王莽统治末期,刘秀为了推翻王莽统治,取而代之,自己做皇帝,于是有人利用图谶大造舆论。“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云:‘刘氏复起,李氏为辅。’”“谶记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33]这就是说,刘秀起兵推翻王莽当皇帝是受命于天,符合谶语的。刘秀利用这种神学迷信为夺取帝位服务。

“纬”是“经之支流,衍及旁义”。“纬”是对“经”而言,是用宗教迷信、阴阳灾异之说来解释、附会儒家的经典:《诗》、《书》、《礼》、《乐》、《易》、《春秋》等。纬书是假托神意,把经学神学化,把帝王神圣化。纬书认为国家的治乱、兴衰,帝王的出现、登基,都由天命安排、神意决定。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有关《河图》、《洛书》之类的纬书便是附会《易经》的“河出图,洛出书”的说法而来的。由于纬书采用的是一种比较隐晦的、神话的、神秘的形式,这些宗教预言对人民有欺骗性,对统治者有实用性,因此,在东汉盛行一时,一些士大夫以“博通五经,尤善图纬”[34]而受到统治者的信用

东汉政权建立后,刘秀当上了皇帝,命尹敏、薜汉等校定图谶。在中元元年(公元56年),刘秀正式“宣布图谶于天下”[35],于是谶纬迷信,风行全国。

对于汉代所流行的谶纬迷信,当时就有人进行批判,指斥其谬。如司马迁、扬雄、张衡等思想家、科学家,都与谶纬神学展开了斗争。

桓谭在两汉之际谶纬迷信盛行的时代,对谶纬神学进行了长期的、坚决的斗争。“当王莽居摄篡弑之际,天下之士,莫不竞褒称德美,作符命以求容媚,谭独自守,默然无方。”[36]他以沉默不语来反对王莽宣扬的谶纬神学,而不媚俗求荣,凸显了他的高贵人格和无神论思想。

刘秀推翻王莽当了皇帝后,大肆利用图谶巩固其封建统治,“宣布图谶于天下”,桓谭多次上书反对刘秀崇尚、推行谶纬神学。刘秀靠图谶起兵,即位后笃信谶纬,“多以决定嫌疑”。桓谭上疏说:

臣前献瞽言,未蒙诏扱,不胜愤懑,冒死复陈。愚夫策谋,有益于政道者,以合人心而得事理也。凡人情忽于见事而贵于异闻,观先王之所记述,咸以仁义正道为本,非有奇怪虚诞之事。盖天道性命,圣人所难言也。自子贡以下,不得而闻,况后世浅儒,能通之乎!今诸巧慧小才伎数之人,增益图书,矫称谶记,以歁惑贪邪,诖误人主,焉可不抑远之哉!臣谭伏闻陛下穷折方士黄白之术,甚为明矣。而乃欲听纳谶记,又何误也!其事虽有时合,譬犹卜数只遇之美。陛下宜垂明听,发圣意,屏群小之曲说,述《五经》之正义,略雷同之俗语,详通人之雅谋。[37]

桓谭以儒家的“仁义正道为本”,以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不言“性与天道”为宗,以现实人情实事为务,而不贵“异闻”和“奇怪虚诞之事”。因为“天道性命,圣人所难言也”,更何况“后世浅儒”了。当今一些巧慧小人,以伪造图谶来欺骗人主,人主信之更是愚不可及,错上加错,所以陛下应当发圣人之意,摒群小之说,明辨是非,走儒学之道。刘秀看了桓谭这一番有针对性的议论,“愈不悦”。后来,刘秀召集会议讨论应在何处建立灵台,众说不一。刘秀对桓谭说:“吾欲以谶决之,何如?”桓谭沉默很久才说:“臣不读谶。”刘秀问其原因。桓谭“复极言谶之非经”。刘秀大怒说:“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38]于是被贬为六安郡丞。

谶纬神学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占灾异变怪,以此欺世惑众,蒙骗人主。桓谭对此给予有力的驳斥:

灾异变怪者,天下所常有,无世而不然。逢明主贤臣智士仁人,则修德善政,省职慎行以应之,故咎殃消土而祸转为福焉。昔大戊遭桑谷生朝之怪,获中宗之号。武丁有雊雉升鼎之异,身享百年之寿。周成王遇雷风折木之变,而获反风岁熟之扱。宋景公有荧惑守心之忧,星为徙三舍。由是观之,则莫关于以德义精诚扱塞之矣。故《周书》曰:“天子见怪则修德,诸侯见怪则修政,大夫见怪则修职,神不能伤道,妖亦不能害德。”及衰世薄俗,君臣多淫骄失政,士庶多邪心恶行,是以数有灾异变怪,又不能内自省视,畏天戒而反,外考谤议,求问厥故,惑于侫愚,而自以诖误,而令患祸得就,皆违天逆道者也。[39]

灾异变怪者,虽有“开戒”之义,但主要靠人修德善政,人君如果能在见灾异变怪之象后,省职修德慎行以应之,则咎殃消亡并由祸而转为福。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发生过灾异观象,然而明君则见怪而修德善政,则神怪亦不能为害人事。如果君臣失政,邪心恶行,见灾异变怪而不能自省慎行,就会使祸殃不断,为害天下。桓谭的思想主旨是强调人事可以战胜灾异,他以历史上的具体事实,说明了这个道理。

桓谭还以他的形神论,对神仙长生不死之说进行了批判;以他的无神论,对卜筮、巫祝、占梦、求雨等世俗迷信思想行为进行了批判。桓谭的唯物主义无神论,处处显示了它的战斗性、可贵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