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出现了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主要指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在这一时期,唯物主义冲破了唯心主义宗教神学的禁锢,形成了一次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哲学革命。

一、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尽管千差万别、无限多样,但归纳起来,无非两大类:一类是物质现象,即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鸟兽鱼虫等自然现象及阶级、国家、政党等社会现象,用哲学的语言讲就叫物质、存在、客观等;另一类是精神现象,即我们头脑里进行的精神活动,就是所谓考虑、想法等,用哲学的语言讲就叫意识、思想、精神、主观等。我们在前面讲过,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要探讨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就必须回答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即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正是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出现了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1. 唯物主义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是哲学上的唯物主义。唯物主义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第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万物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某一种或某几种物质具体形态变化发展而来的,万物由它产生、由它组成,最后又复归于它。比如,古希腊的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万物的始基是气,万物由气变化而来;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火;中国古代的“八卦说”把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种东西作为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世界万物皆由这八种东西产生,最后又复归于这八种物质;古印度人则认为地、水、火、风生万物。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这一正确立场,但它们的观点都带有猜测思辨、直观的性质,缺乏科学的论证,也无法解释复杂的世界。

第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主要指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在这一时期,唯物主义冲破了唯心主义宗教神学的禁锢,形成了一次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哲学革命。这个时期的唯物主义,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进取精神,它们以自然科学为依据,把原子看成最小的物质颗粒,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构成物质世界的最小单位是分子或原子,世界的本原就是分子或原子。这种观点比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前进了一大步,它已经有了自己的自然科学基础。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有重大的缺陷:一是机械性,它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把一切运动都看成机械运动,把一切都看做机器,甚至也把人看成机器;二是形而上学性,把整个世界看做是孤立的、静止的和不变的,把科学对物质结构一定层次的认识(如分子、原子)当作物质本身;三是不彻底性,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但对社会历史的看法是唯心主义的,是“半截子”唯物主义。

第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高度统一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高度统一起来,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唯心主义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意识决定物质的,是哲学上的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第一,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世界的本原是人的主观精神、主观意志,万事万物都是主观精神的产物。如中国的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就是说人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陆九渊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英国近代的贝克莱认为“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在他看来,世界的本原就是人的感觉。他举例说,苹果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而是人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闻到它的香气,尝到它的滋味,把这些感觉组合到一起,然后给这个感觉的组合起个名字,叫做苹果,所以苹果只存在于我们感觉之中。

第二,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外,还存在着某种独立的“客观精神”,这种“客观精神”是第一性的,是世界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中国宋朝朱熹认为“理在事先”。他解释说,在宇宙形成之前,有个绝对独立存在的“理”,这个“理”后来产生出物质的“气”,再由“气”深化出形形色色的事物和现象来。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绝对精神”,这种“绝对精神”运动变化到一定阶段产生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宗教里讲的神、上帝、真主等创造世界,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3.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在哲学上,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中,又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主要是在回答世界的本质或本原是什么问题上的对立。在回答了这个问题后,还要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就是说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是普遍联系的还是孤立存在的,是运动变化的还是静止不动的,世界万物为什么会发展变化,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出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说到辩证法,许多人会感到十分玄妙难以把握。这主要是因为,辩证法与相对主义,辩证法与诡辩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而搞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人又常常以辩证法的面目出现,这就增加了对辩证法理解的难度。其实辩证法并不神秘。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哲学学说。它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发展的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辩证法大体经历了三个基本形态。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代朴素的辩证法。古代辩证法认为,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还说:“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在我们身上,生和死,醒和睡,少和老,都是统一的东西。”他还认为“冷变热,热变冷,湿变干,干变湿”。辩证法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他把整个世界看成是有机的统一整体,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第三个历史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它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结合起来,使辩证法发展到科学阶段。

形而上学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看世界的哲学学说。它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孤立存在的,都是静止不变的,即使有些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没有性质的变化,并且所有变化都是外力推动的。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我们青年学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逐步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