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耦之中又有耦”的矛盾观

“耦之中又有耦”的矛盾观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耦之中又有耦”的矛盾观王安石继承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并且十分注意研究事物的矛盾运动,提出了“耦之中又有耦”的光辉思想。耦之中又有耦焉,而万物之变遂至于无穷。事物自身固有的对立面的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运动、变化的动力,尤其可贵的是王安石提出了“耦之中又有耦”,即矛盾之中又有矛盾,而使事物变化无穷的思想,独具光彩。

第四节 “耦之中又有耦”的矛盾观

王安石继承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并且十分注意研究事物的矛盾运动,提出了“耦之中又有耦”的光辉思想。

王安石在其元气一元论的自然观基础上,建立了他的矛盾观。他认为,由“气”所产生的阴阳、五行及万事万物其基本属性、本质特征,就是运动。我们已经说过,他把“五行”视为“成万化而行鬼神,往来乎天地之间而不穷者也”。所谓“五行”就指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的不断运行。由于“五行”具有时、位、材、气、性、形、事、情、色、声、臭、味等不同属性的彼此交错作用、运行变化而产生了宇宙万物。他肯定了物质和运动的统一性和普遍性。宇宙万物无一不在变化。他说:

地形偶尔藏险怪,天意未必司阴晴。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虚盈。谁能保此千岁后,天柱不折泉常倾?[43]

这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这种变是“在理”的变,即有规律的变化,是合乎道的变化。

王安石进一步指出,物质的运动变化是自身的自然变化,不是神的主宰和外力的推动。所以说:

阴阳代谢,四时往来,消息盈虚,与时偕行,故不召而自来。[44]

变化是物质自然界的自我运动,变是天道原则,“尚变者,天道也”。[45]整个宇宙的万事万物,不论是自然物,还是社会人事的一切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天文之变无穷,人事之变无已”。

事物之所以如此变动不已,是因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王安石把事物的矛盾称之为“两”、“耦”、“对”。他说:

道立于两,成于三,变于五,而天地之数具。其为十也,耦之而已。盖五行之为物,其时、其位、其材、其气、其性、其形、其事、其情、其色、其声、其臭、其味,皆各有耦,推而散之,无所不通。一柔一刚,一晦一明,故有正有邪,有美有恶,有丑有好,有凶有吉,性命之理、道德之意皆在是矣。耦之中又有耦焉,而万物之变遂至于无穷。其相生也,所以相继也;其相克也,所以相治也。[46]

夫美者,恶之对,善者,不善之反,此物理之常。……有之与无,难之与易,高之与下,音之与声,前之与后,是皆不免有所对。[47]

盖善者,恶之对也,有善则必有其恶,皆使善恶俱忘也。[48]没者,存之对;终者,始之对。[49]

王安石列举一系列矛盾范畴,说明事物矛盾对立的普遍性,由于一切事物存在着“两”、“耦”、“对”的矛盾,因而使事物变化无穷,永无止息。事物自身固有的对立面的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运动、变化的动力,尤其可贵的是王安石提出了“耦之中又有耦”,即矛盾之中又有矛盾,而使事物变化无穷的思想,独具光彩。

王安石深刻认识到,事物虽然存在着矛盾的对立面的斗争,但却不是彼此割裂开来的,而是矛盾双方既对立、斗争,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是一种相反相成的矛盾依存关系。他说:

盖有无者,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也。故非有则无以见无,而无则无以出有。有无之变,更出迭入。[50]

一切事物都是在“有”与“无”、“强”与“弱”、“始”与“终”的不断更迭中形成、变化。矛盾对立双方,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当然也就谈不上新事物的产生了。事物就是在其矛盾对立转化中,进行“新”与“故”的更替、发展,新陈代谢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王安石说:

有阴有阳,新故相除者,天也。有处有辨,新故相除者,人也。[51]

“新故相除”,新陈代谢是宇宙一切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新生事物是从旧事物中孕育、成长、壮大,最终取而代之。

因此,王安石把世界看成是一个旧事物不断死亡和新事物不断诞生的生机勃勃的世界。他要人们不必留恋毫无生气的旧世界,而要面向朝气蓬勃、充满生机的新世界。他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52]

在这首赞美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赞歌中,表达了王安石辩证法的深刻思想,也反映了他追求新事物的崇高理想,也是他推行变法革新旧政的理论基础。

我们也应当看到,王安石的辩证法思想,也表现出某些不彻底性。由于他夸大了静止的作用,而认为“元气之不动”,进而主张静止主宰运动,运动复归于静止,结果表现出静止是绝对性的观点。他说:

轻者必以重为依,躁者必以静为主。

臣者,佐也。君者,主也。静为动之主,重为轻之佐。轻而不知归于重,则失于佐矣。动而不知反于静,则失其主矣。[53]

静与动是君与臣、主与佐的关系,动而归于静,“元气”是“体”而“不动”,动最终返于静,静是根本的、绝对的,而没有真正解决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王安石在说明万物“有对”是“物理之常”的同时,又认为“惟圣人乃无对于万物”。[54]在说明有与无、难与易、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长与短都“有所对”的同时,又说:“唯能兼忘此六者,则可以入神。可以入神,则无对于天地之间矣。”[55]在这里便表现出“圣人”不与人、物对,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并认为“忘对”,才能“入神”。最终认为无矛盾的境界才是最高的理想境界。这些都表现了其矛盾观的不彻底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