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专利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企业专利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在专利风险评估和应对等企业专利风险管理活动中应充分考虑专利风险与企业专利战略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企业专利战略影响等因素。专利风险管理是实施企业专利战略的系统化工具。

也就是明确和细化企业专利风险管理理念的管理原则,这也可以看成是企业最高管理者对专利风险管理的承诺。

企业专利风险管理原则是企业如何认知整个经营过程 (从战略制定和实施到公司日常活动) 中的专利风险为特征的企业共有的信念和态度。

总结国内外经验,企业专利风险管理原则一般包括:

1. 价值增值原则

这是专利风险管理的第一个原则,以此为目标的风险管理有助于企业实现目标,取得具体可见的成绩。这也是专利风险管理不同于专利预警的主要特征。

2. 战略导向原则

企业专利风险管理是在企业专利战略的指引下开展的,其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促进企业专利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在专利风险评估和应对等企业专利风险管理活动中应充分考虑专利风险与企业专利战略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企业专利战略影响等因素。

专利风险管理是实施企业专利战略的系统化工具。可以通过组织、流程、管理框架等各方面的设计,帮助企业专利管理决策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3. 整体适应原则

专利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企业战略管理、流程管理、绩效管理、信息管理等密切相关。专利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等活动只有与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相适应,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 系统全程原则

专利风险管理采用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方法,这有助于风险管理效率的提升,并产生一致、可比、可靠的结果。

这是专利风险管理和专利预警重要不同点。专利预警是对危机个案的应急处理,没有管理结构,缺乏流程管理,缺乏常态的管理理念和程序。

5. 融入企业管理流程原则

专利风险管理并非是企业专利管理工作和管理程序外自成一体的系统,风险管理是企业专利工作和程序的一部分,包括战略规划和所有计划及变更管理程序。

专利风险发生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是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识别、分析、评价和应对都不可能脱离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专利风险管理必须融入企业经营管理过程,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

专利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机制的组成部分,应与其他风险的管理整合,以提高风险管理的整体效率和效果。

专利管理的这一原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专利风险预警”没能解决的融入企业整体管理流程和管理框架的问题,可以使企业专利管理渐入正轨。

6. 有效信息原则

风险管理过程要以有效的信息为基础。这些信息可通过历史数据、经验、利益关系人意见回馈、观察、预测和专家判断等多种渠道获得。但使用这些信息时要了解数据、模型和专家意见的局限性。

这和专利风险预警有相类似的地方,不同之处是所取信息要全面丰富得多,而不仅仅是专利申请布局信息。

7. 个性定制原则

风险管理有很强环境依赖性,风险管理取决于企业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以及企业所承担的风险。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风险管理受人文因素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每个企业都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自己的专利风险管理机制,开展专利风险管理工作。

专利风险管理要根据每个企业的特点定制,需要深度的内外环境调查研究,所以要专利管理专家的深度介入,而不是简单地套用其他企业的模式。

8. 参与沟通原则

专利风险管理是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内部全面沟通,需要相关员工广泛的理解和参与。

通过与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尤其是决策者在风险管理中适当、及时的参与,有助于保证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有助于其观点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得到体现,其利益诉求在决定企业的风险偏好时得到充分的考虑。其广泛参与要建立在对其权利和责任明确认可的基础上。

利益相关者之间需要进行持续的、双向的和及时的沟通,尤其是在重大风险事件和风险管理有效性等方面需要及时沟通。

9. 持续改进原则

风险管理要不断察觉和因应改变,当内、外风险事件发生时,有些考虑和认知会改变,企业应实时进行监测和审查风险,因为可能会有不同的风险出现,有些会改变,有些会消失。

专利风险管理是适应企业内外部法律环境变化的动态过程,其各步骤之间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闭环。随着内外部法律环境的变化,企业面临的专利风险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企业应该通过绩效测量、检查和调整等手段,使风险管理得到持续改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