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兴起“以色列热”

中国兴起“以色列热”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回眸秦始皇以来 2200 多年的中国历史,皇权专制和游民文化成为了主旋律。1993 年 2 月,中以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以色列国政府科技合作协定》,正式拉开了中以科技合作的序幕。为实施两国科技合作协定,中国科学技术部和以色列科技与空间部建立了科技合作联委会机制,并于 1995 年设立“中以科学与战略研究开发基金”,资助双方研究机构的联合研究。

回眸秦始皇以来 2200 多年的中国历史,皇权专制和游民文化成为了主旋律。中国文化几乎是权力的附庸,中国文人成为调味品。20 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血雨腥风,先是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北伐战争,然后是救亡压倒启蒙,一直到解放战争、土地改革、“三反”、“五反”、反“右倾”、“四清”和“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 30 多年主要是发展经济,最大的成就是解决了基本生活保障、交通和住房问题,但中国的医疗和教育仍然具有很大发展空间。因此,只有发展高科技和教育才能真正改写中国历史。权和钱的历史已经过去了,高科技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引导着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主宰高科技的核心元素还是高素质的人才,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就是成功的教育。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谁占据了这两个桥头堡,谁就能引领人类的发展方向。美国和以色列的成功,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的使命就是跟随和超越。

众所周知,以色列人很擅长创业与创新,把隐而未现的潜在缺陷变成优势。犹太人经历了 2000 多年的亡国苦难,被驱散到世界各地,遭受过令人难以置信的迫害与大屠杀。然而,这个神奇的民族在战火中重生,于 1948 年 5 月 14 日顽强复国,从而使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归那片贫瘠的土地。他们靠着上帝的救赎与犹太智慧,使这个地中海东岸的小国如今变得美丽富饶而且强大。以色列堪称世界创新经济奇迹的“最小的超级大国”,拥有“上帝眼中的瞳仁”这个特殊称号,被誉为“创业的国度”,成为全球投资商和科技大亨争相关注与青睐的“中东硅谷”。

从无到有,从贫乏到卓越,以色列仅用了 20 年的时间。这个创业创新的国度,突破了自然资源匮乏的局限,依靠独树一帜的人力资源培养和与众不同的制度,从步履维艰到成为世界科技超级强国。这种速度与成就让全世界无比惊叹。他们的崛起靠的究竟是什么?犹太文化的精髓是什么?犹太商业智慧的核心是什么?以色列圣地奇迹的奥秘到底如何?这些问题对中国企业家和创业投资家来说,究竟有什么借鉴与参考价值?我相信,通过对以色列历史现状和犹太文化的系统分析与描述,一定能破解以色列崛起的奥秘。

很显然,以色列的成功同他们先进的教育有直接关系。

曾经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在美国,因为美国有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和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在英国,因为英国有剑桥、牛津和莎士比亚。然而现在,却有为数不少的人认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在以色列。因为犹太人只占世界人口的千分之二,却取得了 22.35%的诺贝尔奖。以色列的科研经费和工程师比例世界领先,人均吸引风险投资世界第一,有近 4000 家高科技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名列世界第二。

以色列的教育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所有人都尽最大努力,希望能够达到教育的最高峰。以色列有一句名言:“生存要从娃娃抓起。”强烈的危机意识贯穿整个社会,即便是教授,也同样具有强烈的危机感,这让以色列的学术水平始终保持在世界前列。在以色列,永远没有休息的一天,因为你处在永不停止的竞争过程中,而且不仅仅是跟自己的同事竞争,还要跟世界上最出色的研究人员竞争,跟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竞争,要在全世界范围内竞争。因为不竞争,就意味着死亡

以色列的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教育。被誉为“以色列国父”的第一任总理本·古里安认为,“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第四任总理梅厄夫人指出,“对教育的投资是有远见的投资”;第三任总统扎勒曼·夏扎尔则强调“教育是创造以色列新民族的希望所在”;第五任总统伊扎克·纳冯更是在总统任期届满后,又“屈尊”担任了政府的教育部长。

以色列的学校没有坏老师,只有关心爱护学生的老师。这些老师不只是学校内部的,还包括各种高层人士,比如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也会利用视察的时间给孩子们上一课。

一个国家和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莫过于它对教育经费的态度。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来,以色列教育经费投入一直仅次于军事经费,占 GDP 的 8%以上,超过了美国等发达国家。正是因为对教育的重视和巨大投入,以色列这个“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国家不仅没有灭亡,反而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以色列以“科技强国”和“创业的国度”闻名全球。高科技发达,技术研发支出占 GDP 比例高达 4.5%,12 位以色列公民获得诺贝尔奖,基本实现了经济转型、科技创新的国家梦。中国正处于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进程中,确定了创新驱动发展这一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逐步实现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

1993 年 2 月,中以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以色列国政府科技合作协定》,正式拉开了中以科技合作的序幕。2010 年 5 月,为促进两国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合作,两国又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以色列国政府关于促进产业研发的技术创新合作协定》,开始了在产业技术与创新方面的合作。中国是农业大国,以色列是农业科技强国,特别是在滴灌、奶业、新品种培育等领域拥有雄厚的研发实力,农业科技合作一直是双方合作的重点。为促进两国农业科技领域的合作,2013 年 5 月,两国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以色列国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关于农业研究发展创新合作的协议》,重点支持中以农业科技合作。上述三个协定和协议成为中以科技创新合作的基础框架。

第一,在科学研究方面,建立了中以科技合作联委会和中以基金。为实施两国科技合作协定,中国科学技术部和以色列科技与空间部建立了科技合作联委会机制,并于 1995 年设立“中以科学与战略研究开发基金”,资助双方研究机构的联合研究。截至 2014 年 5 月,共支持了五批 29 个联合研究项目。联合研究的领域涉及新材料、农业生物技术、生物医药工程、水处理、纳米材料等。

第二,在产业技术合作方面,双方企业积极寻求技术对接。2010 年 5 月,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代表中国政府与以色列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以色列国政府关于促进产业研发的技术创新合作协定》,成为中以产业创新合作的里程碑。在该协定框架下,中国科技部与以色列经济部于 2012 年启动了联合资助产业技术研发项目;积极推动共建中以产业创新园,通过共建创新园区集中技术转移、科技孵化器、金融服务等机构,对接中以优势资源。目前科技部已认定广东东莞水处理技术国际创新园和江苏常州医疗器械创新园两家重点开展对以色列科技合作的园区。

在技术创新合作协定框架下,中国科技部和以色列经济部积极推动两国企业的对接与合作。2013 年,有 600 多名中国企业家和科学家参加了在以色列举办的生物医药展和国际水技术与环保展,与以色列企业进行了近 200 场的一对一洽谈。在南京、济南、天津、北京、广州五地举办的“以色列信息通信技术中国巡洽展”上,20 余家以色列企业与百余家中国企业进行了对接洽谈,取得了非常好的实效。

第三,中以农业科技联合研究成为双方合作的重点。2013 年 5 月,在内塔尼亚胡总理访华期间,中国科技部和以色列国农业与农村发展部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以色列国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关于农业研究发展创新合作的协议》。将可持续农业发展和自然资源管理,通过传统及生物技术方法开发抗逆耐旱的小麦及其他农作物新品种、农作物适应气候变化的生理研究,及奶牛养殖与奶品技术等领域作为两国农业科技研究合作的重点。

第四,地方与以色列合作热情高涨。除中央政府与以色列的各类合作机制外,江苏、上海、广东、浙江、山东和深圳等地与以色列经济部签署了产业研发技术创新协议,设立了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江苏省与以色列经济部从 2008 年开始联合设立了专项资金,已共同资助近 40 个项目。江苏、北京、黑龙江、福建等地都在积极与以方探讨共建中以创新园。天津、四川等地设立了中以合作孵化器和风险基金。

2014 年以来,以色列高科技企业不断访问中国,寻求各领域合作伙伴。无论是随前总统佩雷斯访华,还是参加重庆高新技术交易会,抑或是与温州商人会谈,以方企业的目标只有一个,寻找他们的“中国合伙人”。

2014 年 2 月 24 日至 3 月 12 日,黑龙江省飞鹤乳业集团派出新一批受训人员前往以色列参与中以合作示范牧场项目,接受专业和系统的规模化健康养殖培训。飞鹤中以合作示范牧场建设项目于 2013 年 9 月由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黑龙江省科技厅等政府部门推动,是黑龙江省政府和以色列合作项目框架下的一项重要合作。

2014 年 3 月 4 日,由来自中国、美国和以色列的投资者合作建立的 WBP 风险投资公司拟将 5000 万美元用于投资想要在中国开展业务的以色列高科技公司,平均每个企业投资额达 200 万美元,生命科学、医疗设备、清洁科技、电信、移动、网络媒体等将是投资的主要领域。WBP 风险投资基金专注于为寻求进入中国市场的以色列及其他国家企业提供创新的投融资解决方案

2014 年 3 月 7—9 日,以色列草莓专家伊特扎克·拉松到安徽省阜阳市闻集镇指导草莓生产,并进行生产技术培训。拉松先生在以色列拥有拉松种苗有限公司和拉松国际商贸公司,主要从事农产品种植、种苗培育和新品种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已致力于草莓品种的研发与推广多年。

2014 年 3 月 11 日,浙江省湖州市召开的番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讨会议邀请以色列 Soli 公司首席农艺师 Meir Shany 先生做专题报告。他详细讲解了以色列番茄品种的土壤耕作与处理、设施要求、种植密度、施肥技术、田间管理技术和产量水平等,其中以色列在无土栽培的施肥技术上达到了精量化水平。研讨会组织机构之一的湖州吴兴金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 Soli 公司已合作建成番茄育苗生产现场和无土栽培生产现场。

2014 年 3 月 11 日,以色列阿米亚德过滤系统公司副总裁爱莫斯·丹顿一行到山东省莱芜市考察节水灌溉企业发展情况。其间,爱莫斯·丹顿一行与莱芜金雨达塑胶有限公司举行科技合作洽谈会,就技术合作、设备引进等事宜进行了深入探讨。阿米亚德公司是全球性的专业生产自清过滤器和提供过滤解决方案的上市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专业技术。

2014 年 3 月 24 日,以色列国会高科技委员会主席罗伯特·伊拉特夫与以色列风险投资之父、YOZMA 集团创始人伊格尔·艾立赫一同出现在温州华商会会馆,与温州市数十位企业家进行现场交流,并邀请温商参加在 5 月举行的以色列—中国企业家论坛。

2014 年 3 月 24 日,广州金鹏集团有限公司闪电收购以色列最大养老服务公司 Natali(娜塔丽),收购金额近 1 亿美元。Natali 本身是一头优质的“现金牛”,植入广州金鹏及其母公司三胞集团体系后,意在开辟中国乃至东南亚广阔的养老产业蓝海,同时实现广州金鹏逐步打造一条健康养老产业链的目标。

2014 年 3 月 30—31 日,在南宁贸促会及天津贸促会的牵线搭桥下,以色列籍经济学家和项目专家阿格·施瓦兹到南宁市宾阳县考察当地农业并探求合作空间。其间,施瓦兹先后到黎塘镇“荷香人间”现代农业基地、广西农垦国营东湖农场现代农业示范园、黎塘镇三禾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邹圩镇百香果基地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并与宾阳县相关人士就项目合作事宜进一步座谈。

2014 年 4 月初,浪潮集团与以色列协科公司在济南签署科技合作协议,确定共同研发基于云计算的自助式智能医疗体检系统。该项目的成功签约是落实山东省与以色列政府产业研发合作协议,举办专题技术对接洽谈活动的成果。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医疗机构体检和医疗诊断的效率和精准度,满足大批量人群全面快速体检、寻诊和就医的需要,缓解我国目前医疗资源分配不足的问题。

2014 年 4 月 8—10 日,以色列总统西蒙·佩雷斯访华,力推中以高科技合作。习近平主席与佩雷斯总统会谈时表示,中方愿同以方继续保持高层交往,早日建立中以政府间经济技术合作机制,加强农业、能源、环保、教育、医疗、科技创新等领域交流合作。与佩雷斯一同访华的还有来华寻求合作伙伴的康帕思投资集团董事长及七八家以色列企业的代表。

2014 年 4 月 10 日,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会见以色列耐特菲姆(NETAFIM)公司亚太区总裁斯蒂芬一行,就农业科技相关领域合作与其交换意见。张来武指出,中国当前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都对现代农业技术提出了新的需求。斯蒂芬则介绍了耐特菲姆公司拥有的滴灌技术、在华发展情况和下一步合作构想,表示愿积极与中国同行在滴灌技术领域保持和深化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2014 年 4 月 12 日,以色列旅游局高级顾问、特拉维夫市创新产业中国特使付太阳(Itay Friedjung)现身第 11 届重庆高交会暨第七届国际军博会现场,希望借助高交会的平台,促进两市在科技与创新发展上的交流和合作。他表示,以色列的创新不仅仅停留在研发层面,而且更加擅长将成果进行转化和应用,让科技来改变人们的生活。付太阳同时还表示以色列将在成都设立总领事馆,让它的服务辐射整个西南地区。

2014 年 4 月 15 日,中盛光电(ET Solar)旗下德国设计、采购和施工(EPC)子公司 ET Solutions 在以色列 Mishmar Hanegev 建设的 7.8MWp 太阳能发电站竣工并投产。这一太阳能发电站是为法国可再生能源企业 EDF Energies Nouvelles 建设的。中盛光电的作用包括电气设计和电站布局、质量控制、建设监管和投产服务。以色列合作伙伴包括 G-Systems 和 Elmor。

2014 年 4 月 21 日,以色列马克西姆阿甘工业公司种业及生物技术分部总监乔纳森·汉内、资深副总裁助理夏晓红女士到山东省金乡县考察大蒜育种的基本情况,先后参观了宏大食品、东宝食品、宏泰食品等食品园区内部分重点企业以及济宁食品工业开发区的大蒜试验基地。

2014 年 4 月 30 日,以色列 Trendlines Group 为中国农业技术企业开设孵化器。Trendlines Group 目前已为以色列农业技术和清洁技术开设两家孵化器。

中以科技创新合作有着高度的互补性。以色列在现代农业、清洁能源、生物技术、医疗器械、信息通信、水资源高效利用等领域创新能力突出。中国则拥有广阔的市场、丰富的科技资源、强大的制造能力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双方在科技创新上各有所长,合作空间广阔,潜能巨大。

2014 年 5 月 18—26 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访问以色列,与以方签订关于两国政府成立“中以创新合作联合委员会”的合作备忘录。“中以创新合作联合委员会”将从顶层协调和引导两国部门和地方政府间的研发与创新、教育、卫生和文化合作,研究提出两国合作的重大方向和行动计划,探索新的合作模式,研究解决创新合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现阶段,推动中以创新合作的重点包括:

第一,以创新园区作为中以创新合作的重要载体促进中以双方优势产业集群对接,进一步打造常州中以医疗器械国际创新园、东莞中以水处理国际创新园等标杆园区;鼓励以色列孵化器在中以合作园区建立加速器;鼓励以色列风险投资机构在中以合作园区设立联合基金等。

第二,支持国内企业和机构在以设立研发中心,共建孵化器,共设风险基金。以色列已成为研发投资首选之地。已经有超过 240 家跨国公司在以色列设立分公司或研发中心。以色列不仅仅是英特尔谷歌等美欧科技巨头的创新心脏,也成为三星等亚洲大财团的追捧之地。科技部将积极鼓励国内企业到以色列设立研发中心,鼓励有实力的机构参与以色列当地天使投资或风险投资,在以共建孵化器。

第三,结网互动,共筑中以创新合作平台。建立“中以创新协作网络”,搭建两国企业机构沟通了解、洽谈合作的平台。通过创新协作网络突破两国地理空间限制,探索优化中以创新合作的产业组织方式,灵活应用众筹等融资模式、众包等研发模式、新媒体等营销模式等。积极鼓励两国企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组建国际创新联盟。

第四,增进两国前沿基础研究合作。支持企业、高校院所与以色列学科内领先院所合作共同成立联合创新中心或联合实验室,开展前沿基础研究。鼓励新兴产业概念验证实验室对接以色列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技术转移企业,开展联合研发合作。

2014 年 5 月 19 日,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一行抵达以色列,开始了对特拉维夫大学和希伯来大学的访问。19 日上午,陈吉宁访问了特拉维夫大学,就两校正式启动交叉创新中心的合作与特拉维夫大学校长克拉夫特进行了会谈,并出席交叉创新中心科技委员会会议,与中心科技委员会成员就交叉创新中心的战略规划及如何开展未来的工作进行了探讨。随后,陈吉宁,克拉夫特,清华大学交叉创新中心筹备组负责人、微纳米中心主任郑泉水,特拉维夫大学交叉创新中心筹备组负责人、纳米科学技术中心主任雅艾尔·哈内恩共同出席了交叉创新中心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陈吉宁介绍了清华大学在创新性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详细阐述了清华大学对交叉创新中心的定位和发展战略愿景。19 日下午,在特拉维夫大学举办的交叉创新中心研讨会如期举行,来自中以两国及欧美地区国家的 50 多名学者、投资者和创新研究与实践专家出席了研讨会。清华大学电子系、医学院、航天航空学院、机械系等多个院系的 10 余名教师参加了研讨会。

5 月 19 日下午,陈吉宁前往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出席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与以色列大学校长关于“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主题座谈会。座谈会上,特拉维夫大学、希伯来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本·古里安大学、巴·伊兰大学、海法大学等高校的多位校长介绍了本校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方面的情况以及与中国教育界的合作情况。刘延东在座谈会上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与文化的发展,加快加大对于教育与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其中就包括支持清华大学等中国高校与以色列大学的创新性科技与教育合作。中国政府将大力支持中以两国间高等教育、科研合作与人员交流,计划在未来的 5 年内选派 500 人到以色列留学。

5 月 19 日晚,陈吉宁作为特别嘉宾受邀参加了以色列总理创新奖颁奖仪式。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出席仪式,并在仪式后与陈吉宁、克拉夫特进行了会谈。陈吉宁介绍了清华大学与特拉维夫大学合作创建面向未来的全球交叉创新中心的情况。内塔尼亚胡表示,以色列政府和他本人将积极支持特拉维夫大学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交叉创新中心,希望这一中心能够成为世界性的引领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积极促进以中两国科技创新,并在世界范围的科技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伦敦纳米技术中心主任 Gabriel Aeppli,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 K. Jimmy Hsia,北极光风险投资公司创始人、董事总经理邓锋作为交叉创新中心的科技委员会委员应学校邀请也出席了相关活动。金灿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杨宏儒,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投资总监吴勇也应邀一同访问特拉维夫大学。

2014 年 5 月 20 日,在特拉维夫开幕的以色列创新大会上,中国代表团和以色列方面签署了三项经济合作协议。第一项协议是由中国科技部、以色列经济部和中国江苏省签署的三方协议,旨在促进以色列企业在中国的创新科技园区设立研发中心。作为这一协议的先行协议,中以双方签署了有关以色列企业参加江苏省常州创新科技园的补充协议,以色列企业将在以色列经济部下属的首席科学家办公室指导下,在常州创新科技园设立研发中心。此外,以色列经济部与中国浙江省政府签署了工业研究和发展合作协议。以色列经济部首席科学家阿维·哈森说,这些协议的签署将帮助以色列企业扩大中国市场,标志着以中经济和技术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2014 年 5 月 21 日,以色列负责以中经济合作的部长级委员会宣布通过了一项旨在推进和扩大中以双边贸易的全面行动计划。根据这项计划,以色列将在 5 年内把对中国的年出口额翻一番,达到 50 亿美元。为此,以色列政府将每年拨款 1400 万美元用于促进以中贸易。以色列还将扩大在中国的技术密集型工业、农业、环境保护、能源、水技术和健康等领域的合作,并在每个合作领域与中方联合成立工作组,以提高以色列企业在中国的运营能力,增加以中相互投资。此外,以色列还将在中国设立“指定行动中心”,以色列经济部也将在中国开设新的负责经济事务的办公室。另外,以色列还考虑对中国商务人士、游客及学者实行新的签证优惠政策。

负责以中经济合作的部长级委员会是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2013 年访华后成立的,内塔尼亚胡担任委员会主席。根据以总理办公室提供的数据,以色列对华年出口额近年来大幅增长,从 2009 年的 8.87 亿美元增加到 2013 年的 24.7 亿美元。

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于唐朝就已经由丝绸之路开始双边交往,最早可追溯到公元 8 世纪。同样是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同样在历史上饱经沧桑。就像《圣经》中所记载的那样,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以色列是一块“流着奶和蜜的应许之地”,因而使犹太人遭受多方觊觎,惨遭杀戮,四处流亡,最终走向世界。就仿佛上帝冥冥之中的指引,中国与以色列总是剥离不开,合作密切。中国拥有无限的机遇与待开发市场,以色列有创新的高科技,令许多“中国投资人”前赴后继,前往以色列创业投资……

阿里巴巴集团成为 JVP 的战略投资人。

阿里巴巴投资以色列二维码技术初创公司 Visualead。

百度、奇虎 360 等互联网公司共同投资以色列风投公司 Carmel Ventures。

联想集团以 1000 万美元投资了以色列基金 Canaan Partners Israel。

平安集团发起了一只一亿美元的基金,专门投资以色列和美国的创新企业。

盛景集团成立母基金专门投资以色列和硅谷公司。

中国股权投资管理及金融服务公司涌金集团投资以色列风投基金公司 Pitango Venture Capital。

中国风投基金赛富投资基金(SAIF Partners)参与应用货币化公司 SupersonicAds Ltd 融资。

平安和中国风险投资公司宽带资本参与了广告软件公司 IronSource Ltd 在首次公开募股(IPO)前的 8500 万美元融资。

小米战略参投以色列手势识别技术公司 Pebbles Interfaces B 轮融资。

百度向视频捕捉技术公司 Pixellot 投资 300 万美元。

奇虎 360 投资以色列风投基金 Carmel Ventures 和 Jerusalem Venture Partners 牵头一轮对以色列图像识别技术公司 Cortica 的投资;还投资手势控制技术公司 Extreme Reality 和即时通信应用商 Glide Talk Ltd。

光明集团以 20 亿美元完成对以色列最大的乳制品公司 Tnuva 的收购,是中国目前在以色列最大的一笔投资。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亚洲首富李嘉诚在以色列的维港投资基金获得了巨大成功,令许多犹太人刮目相看。2011 年,维港领投了 Waze 公司 3000 万美元的首轮融资,在以色列首次亮相。两年后,谷歌便以 11 亿美元的高价将这一测绘和导航初创企业收入囊中。到目前为止,维港投资已经对将近 60 个以色列初创企业广泛撒网,并获得了巨大的回报。据说,最终维港投资的创办人周凯旋说服了李嘉诚捐资 1.3 亿美元投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另一件大事是,2015 年 3 月 27 日上港集团成功中标以色列海法新港 25 年的码头经营权。该项目不仅是上港集团国际化战略的又一实质性动作,也是上港集团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整体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海法新港计划于 2021 年投入运营,全部建成后,码头岸线总长度将达到 1500 米,年吞吐量 186 万标准箱。该项目一二期总投资规模预计超过 6 亿美元,项目将采用滚动开放模式,上港集团首期总投资 4.7 亿美元,并希望寻找境内外各种融资方式。为了保障海法新港的成功经营,以色列政府目前计划建设一条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高铁。届时,以色列将成为中国出口欧洲市场的贸易通道,不仅减少了对苏伊士运河的依赖,而且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

“中国投资人”在以色列,面对的不仅是极具潜力的市场与机遇,同样有风险与挑战,只有真正了解以色列的市场需求,适应以色列的企业与文化,才能真正踏入以色列,融入市场,获取巨大的成功。

显而易见,经过多年的交往,中以创新领域的合作已进入突飞猛进的“加速期”,并且由民间交往上升到国家领域顶层设计层面,合作前景非常广阔,将引领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