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民变市民

农民变市民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城市化。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一是城市人口的增加,大量农民变市民;二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三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水平发展的重要标志。对城市来说,从外地引来源源不断的农民工,为城市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

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说“城市”二字的。“城,以盛民也。”“市,买卖之所也。”“盛”有拥有和容纳的意思,城市就是人口密集和开展商业活动的地方。在谈论城市时,人们不由自主地将它与富裕和小康生活相联系。人们在谈论发展时,总是强调今后发展的方向是城市化,农村要向城市看齐。

大凡城市往往是风水宝地。在远古时代,人们在条件极为恶劣的情况下,要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寻找一个自然条件好、有利于生存的地方。最好是背山面水,出可以进入平原,退可以凭山而居。于是,人们筑墙为城,挖地为壕。可见,城市兴起的第一个条件是自然环境优越。中国的八大古都,都是建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之中。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宣言》中认定城市的四大功能:居住功能、工作功能、游憩功能和交通功能。这些都是围绕人们的生活而言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一个城市就是一个中心。政府的政策从这里制定和颁布,各种信息从这里向外传播。城市往往设在经济最为发达的地方,在经济上起着领头羊的作用。最漂亮的企业、最先进的工艺在城市,城市里聚集着一大批文化人和文化设施,一种文化时尚在城市风靡,然后波及边远地区。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一个国家和地方的发展不能没有重点,城市仍然是一个重点。因此有人说,城市是国家和地方的心脏。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城市化。社会进步是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工业化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财富。隆隆的机车、飞速的马达、高高的烟囱和林立的高楼成为人们对城市的印象。城市扩张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周边人们的渴望,他们向往城市生活,希望早日从农民变“市民”,就能享受市民的待遇。城市扩张首先是工厂和企业的迁移。过去工厂位于市中心,有碍于城市发展规划,而工厂自己的扩张由于地价太贵,产品在城市滞销,也需要迁移。工厂所迁之处,大批工人涌入,带动了当地的消费,也提供了当地农民当工人的机会,增加了当地人的收入,工厂所在之处久而久之也变成了一个小城市。

城市化又称城镇化,或叫都市化,是一个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向城市转化的历史过程。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一是城市人口的增加,大量农民变市民;二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三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

城市之外的广阔田野都是农村。一代又一代从农村走向城市的人们感受着农村的几多苍凉和对城市的几多憧憬。农村总是被贫困缠绕着,尽管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农民已经作了很大的努力,他们以一腔的热忱,把埋怨与不满藏在心底,他们在洒下汗水与泪水的同时,也种下希望。他们基本上已经脱贫,但农村的基础设施、医疗水平、文化娱乐等生活环境,与城市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别。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水平发展的重要标志。衡量指标通常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依据。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在70%~80%,发展中国家只达到20%~30%。城市化一是因为“推力”作用。乡村中人多地少,财富和收入太少,以及农村生活贫穷的压力,迫使许多农民兄弟背井离乡,涌向城市。二是“拉力”作用。都市的良好就业机会、较高的经济收入、完备的公共设施,以及令人满意的教育环境,吸引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目前,我国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城乡二元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传统部门(如农业)的比重过大、现代经济部门发展不足以及城乡差距十分明显的一种状态。这也是发展中国家相对贫穷和落后的重要原因。

有人说:“中国的城市像欧洲,中国的农村像非洲。”城市化不能以牺牲农村为代价,城市和乡村是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中两个担负着不同功能又紧密相关的子系统。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农村面貌的长期落后,就会制约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我国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问题是内需不足,而扩大农村消费是关键所在。所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当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要把农村建设成同城市一样,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让农村成为中国的希望之地。

城市化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做城里人就意味着做一个现代人,做一个文明人。尽管我们每个人的根都在农村,我们为从“农民”变“市民”而自豪,但要做一个城市人,必须以失去更多的东西为代价。

中国人现在最关心的是令人窒息的周边环境。城市的大气污染,直呛人肺,城市的污水,就像老舍笔下的“龙须沟”。人类还是没有摆脱被工业化戴上的枷锁。“城市心梗阻”塞车现象,使本来只要走十分钟的路,变成开了半小时的车。君不见长蛇一般见首不见尾的汽车阵,使大街小巷的上空充满了一氧化碳、铅、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使“千里稻香花应秀,五更桐叶最佳音”的景象成为人们美好的回忆。

“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这是我国著名作家钱锺书在小说《围城》中的经典句子。农民中的部分开拓者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纷纷离开家乡,肩负一条扁担两根绳子走出大山,从四面八方来到城市,他们成为中国社会的特殊群体,被称为“农民工”。农民工来源于农民阶级,成为没有身份的工人阶级。

热播的电视剧《闯关东》讲的是山东人的故事,《走西口》讲的是山西人的故事。由于土地贫瘠,农业落后,人口众多,近代中国农民背井离乡,涌向“口外”、“关外”、“海外”,艰苦创业。这是一条谋生之路,也是一条希望之路,更是一条生死之路。也是在这条路上,磨炼了中国人不向命运低头,不向困难低头的坚强品格。

“民工潮”是指以谋求高收入和优越生活为目的,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的各种年龄、职业、文化层次的人员大规模地跨区域流动的现象。它被称为继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的第三次解放。“民工潮”的出现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对城市来说,从外地引来源源不断的农民工,为城市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他们在城市里做最累、最脏、最险的工作,像城市的“脚手架”一样,为城市的发展和长大流血流汗。当城市变得高大和漂亮的时候,他们又选择默默地离开。

农民转变为二、三产业的职工,农民变市民,是现代所有经济发达国家都经历过的一个历史过程。这些农民工一方面凭借他们身强力壮、聪明才智、勤劳朴实、经济待遇要求不高的优势,逐渐在城市站稳脚,另一方面他们默默承受着城市旧体制的阻力和压力,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排斥和限制。他们已经不再把土地当作自己的退路,也不再把打工看作种地之外补贴家用的一项额外收入,他们开始规划自己的打工生涯,并希望能融入城市,实现“农民”到“市民”的蜕变。

目前城里人对农民工的认识还是处在感性认识上,有的人利用自己是“城里人”处处欺负“乡下人”,不理解、不尊重、不认同他们,甚至把他们视为落后、无知、不安全和犯罪率高的一群人。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了五年、十年,却得不到市民的称号,更得不到市民的待遇,这些都深深刺伤了他们的心。

怎样看待农民工,就涉及用什么样的观点和立场问题。从政治上讲,农民工人数众多,分布广泛,利益相同,是决定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政治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基础,也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从经济上讲,农民工的存在和发展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建设中丰富的人力资源。从社会稳定角度看,无固定工作、无固定居住、无生活来源、无人身安全、无社会保障的农民工,是游离在城乡之间的“边缘群体”,成为一个人数众多,容易发生各种社会矛盾冲突的弱势群体。因此,认真对待农民工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三农”本身看,农民工问题是农村、农民、农业的交叉点。离开农村来到城市的农民绝大多数都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他们不仅懂得农业生产技术,而且在城市里吸收了市场经济基础理念,精通数门劳动技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民工潮”是在我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为实现劳动力要素优化配置而出现的,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其利大于弊。因此,国家和城市居民要从理性的角度去正确对待。广大农民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大量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补充了城市某些行业劳动力的短缺,特别是在劳动条件差的部门。这都极大地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也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另外,农民工获得就业机会,增加了劳务收入,他们通过带回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经验和新的观念,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当前,2亿多的农民工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存在、流动和发展着,且还有1亿多农民需要转移到其他产业,这将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巨大影响。

◇ ◇ ◇ ◇ ◇ ◇ ◇

考点好易通

过高的房价使城里人望而却步,更使农民工望洋兴叹。这说明 (B)

A.我国居民收入太低,经济发展落后

B.商品价格高低影响居民的消费选择

C.农民工太多,促使房价攀升

D.我国住房供给太少,需求太多,房价上升

难点碰碰车

城市化就是把农村变为城市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