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失败理论的简要回顾

企业失败理论的简要回顾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Richard Morris的考证,西方学者对企业失败和破产的解释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非均衡理论”,主要用外部冲击来解释公司的破产,主要的理论有混沌理论和灾难理论;第二类是用具体的经济原因来解释企业失败,这些经济因素包括市场结构、资本结构以及公司定位等。不过,直到如今,规范性的企业失败研究仍然非常少。

根据Richard Morris(1997)的考证,西方学者对企业失败和破产的解释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非均衡理论”,主要用外部冲击来解释公司的破产,主要的理论有混沌理论和灾难(catastrophe)理论;第二类是用具体的经济原因来解释企业失败,这些经济因素包括市场结构、资本结构以及公司定位等。比如,Scott(1981)提出的四种模型就属于此类理论,即一期期权定价模型、没有外部资本市场的赌徒破产模型、具有完全外部资本市场的赌徒破产模型、不完全外部资本市场的赌徒破产模型;第三类是在合约和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框架下建立的理论,试图用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潜在利益冲突来解释公司破产;第四类是建立在管理理论和战略理论基础上的失败理论,它们通过案例研究,寻找公司战略和管理上的弱点来解释破产。

在众多的理论之中,有两个理论是比较受重视的。其一是企业生存因素理论(Argenti,1976)。这个理论认为:一个企业的生存要受到企业内外因素的多重影响,如果各种因素能够较好地匹配,企业生存的机会将会增大,并且可能会获得良好的获利空间。反之,企业的生存将无法保证。该理论认为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三类:企业本身的特性、产业特有的因素和总体环境因素。三类因素的交互作用就导致了企业不同经营状况和不同市场地位的发生。其中,总体环境因素多属于不可控制因素。而产业特有因素根据企业自身的市场能力和控制能力而影响不同。因此,企业运营困难主要是由于内部管理失误造成的。也就是说,企业本身的特性是企业内在的因素,大部分是可以加以控制的。这些内部因素包括:经营者的管理能力、企业的组织结构、自有资金的多少、技术的先进程度、企业的根基稳固程度、企业商誉、商标、特许权、经销网络、公共关系、企业选址等。该理论认为绩效指标的恶化是发生运营困难的结果而非其前因。

其二是现金流量理论(Blum,1974)。该理论以现金量作为指导理论,把企业看作流动性资产的蓄水池,以流动性(liquidity)、获利性(profitability)和变异性(variability)作为自变量来建立模型。Blum(1974)研究了1954—1968年共计115家经营失败与经营正常的企业,按照产业、员工数目、销售净额三项标准来配对,将财务比率的趋势与变异数作为变量而纳入研究范围。在他的12个研究变量中,有六个变异指标(如趋势值、标准差、斜率等)和六个传统财务指标。他认为发生下列情况时,企业失败的概率就会增加:蓄水池的容量变小、流入量减少、流出量增加、流入量与流出量的变异量增加、本行业具有逐渐趋于失败的倾向。

相比较国外而言,国内对企业失败问题的研究发展比较滞后。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经济经历了渐进式的改革。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私有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此时正值第三代民营企业家失败的高峰期。许多前知名企业家的失败引起了人们对创业失败的高度关注,比如《中国企业家》上发表的相关文章反映了企业界对此现象的反思。不过,直到如今,规范性的企业失败研究仍然非常少。这些研究包括,房维中和吴家骏1988年的企业亏损研究;佘廉(1999)的企业预警管理研究;还有一些关于企业失败预警模型的研究、中外合营企业稳定性的研究。

总之,可以借鉴企业失败的理论来认识创业失败,本书研究不刻意对创业失败与企业失败做区分,而是认为创业失败既可以发生在创业阶段的企业,也可以发生在起步阶段的萌业(风险项目)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