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三国时期的姜维是如何复兴的?

三国时期的姜维是如何复兴的?

时间:2022-01-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丹霞雄关金字塔式连锁丹霞峰丛、绵延城墙式断崖丹霞地貌之代表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剑门蜀道之核心区域;三国文化荟萃之地巍峨剑门,扼入蜀地咽喉,因其地势险要,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金子山、五子山一带,岩层倾角可达30度左右,使山脊两侧十分陡峭,状似猪背,经沟壑横切,便形成丹霞地貌中罕见的金字塔形连锁丹霞峰丛景观,尤以五子山为最,自古即以“五子晴岚”被列为古剑州八景之一。
丹霞雄关_寻觅丹霞胜境

丹霞雄关

金字塔式连锁丹霞峰丛、绵延城墙式断崖丹霞地貌之代表

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剑门蜀道之核心区域;三国文化荟萃之地

img149

巍峨剑门,扼入蜀地咽喉,因其地势险要,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相传战国时期,秦惠王欲吞蜀,苦于无路犯蜀,谎称赠五金牛、五美女给蜀王。蜀王不知有诈,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筑道,入秦迎美女、运金牛。这条蜀道,因此称之“金牛道”,又称剑门蜀道。

剑门关的修建和剑阁县的设立,均与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战争事件有关。据《寰宇记》载:“诸葛亮相蜀,凿石驾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于此立剑门关。”而《舆地广记》也记载:“蜀汉丞相亮以阁道三十里至险,复设尉守之。”刘备定都成都后,于建安二十二年(217)设立剑阁县,隶属剑门关。不仅如此,蜀汉还以剑阁为中心,将汉中至成都数百公里的区域连成整个防御体系。保证了从成都至梓潼,穿剑阁过葭萌、白水,到陕西勉县阳平关、汉中这条剑阁道的安全和畅通,为以后诸葛亮出歧山,姜伯约伐中原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史料记载,刘备在称帝前,取成都击刘璋,返葭萌关助张飞与马超搏杀,曾多次往来于剑门关。诸葛亮出歧山伐曹魏,取成都击刘璋途中星夜返回葭萌关设计收复马超,上《出师表》后“率诸军北驻汉中”,并与刘备于建安二十三年(218)七月引精兵十万谋取汉中时,也曾多次穿越剑门关。

img150

“蜀之门户”剑门关

但与剑门关关系最为密切者,非姜维莫属。据《三国志·蜀书》和《剑阁县续志》等史书记载: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今甘肃甘谷县东),少孤随母,自幼博览群书,酷爱孙武之道;忠勤时事,思虑缜密,有胆义,才智过人。他本为魏国中郎将,就任天水郡军师。蜀汉建兴五年(227)冬,蜀相诸葛亮取天水关时,姜被迫归蜀,并受到诸葛亮器重,赞其为“今得伯约,得一凤也。”至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病逝,姜维为右监军辅汉将军,晋封平襄侯,于延熙十九年(256)春,就迁为汉大将军。

img151

石笋峰

img152

烟锁剑门

姜维后半生追随诸葛孔明遗志,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但最终“九伐中原空勋劳”。至景耀五年(262),姜维挥师陇西沓中(今甘肃临潭县西南)屯田,以图安身卫国之计。次年八月魏伐蜀,汉中失守,姜维退守剑阁。魏将诸葛绪统兵夺关,姜维引五千精兵杀下关去,直捣魏兵大营。诸葛绪兵败而遁,退数十里下寨。蜀军大获全胜,夺得无数马匹辎重。不久,钟会率十万精兵强攻剑门,并向姜维投书劝降。但“维不答书,列阵守险,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至冬十一月。魏将邓艾偷渡阴平,入江油,破绵竹关,直取成都。后主刘禅听信谗言,顶印投降,并命姜维降魏。史书记载:“魏咸熙元年(264)钟会叛魏,维伪与结盟,拟乘机恢复蜀汉,不幸事败被杀。”

img153

城墙式断崖地貌

img154

金字塔式连锁丹霞峰丛“五子晴岚”

虽然姜维复兴蜀汉的远大志向未能遂愿,但他遇害后,当地老百姓对他十分崇敬,修墓建祠,驻足凭吊。并在姜公祠中高悬“雄关高阁壮英风,捧出丹心,批开大胆;剩水残山余落日,虚怀远志,空寄当归”对联,以缅怀他的功绩。现今在剑门关古驿道上,还不时可见姜维井、姜维洞、姜维城、姜维庙、姜公桥、姜维军械等当年姜维的遗迹,当地至今还流传姜维众多感人至深的传说。

对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的忠臣和良将,民心自有所向。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当年曾徘徊于姜维墓前,仰望剑门诸峰,“感蜀亡之事,慨然有赋”云:“自惜英雄有屈伸,危机变化亦逡巡。明平穷寇非难御,如此江山空付人。”清人左牧在《登姜维城》诗中写道:“大剑山高接太清,峭岩攀到上头平。当年后生已亡国,此地姜维尚守城。南认五盘千仞合,北开古驿夕阳明。坏墙几历沧桑变,惆怅春风草又生。”清代著名诗人李调元在姜维墓前凭吊时也感慨万千:“平生怒气凛生祠,犹见灵风日满旗。百战自能撑巨敌,三分谁使坠巫师。香中种麦余残垄,关上报榛觅断碑。听石投戈定何处,荒山绝洞水嘶嘶。”

img155

丹霞谷巷

剑门关位于剑阁县城北十余公里的大剑山,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大、小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峰峦似剑,两壁对峙如门,故称“剑门”,是我国最著名的天然关隘之一,有“剑门天下险” 、“天下第一关”、“蜀之门户”之美誉。

img156

姜维岩

img157

绝崖栈道

img158

翠云廊古柏

甚为奇特的是,两崖直入云天的石壁全由颗粒状卵石凝结而成,与江湖河海中的卵石并无二致。剑门山最高处海拔达一千余米,为什么会形成如此的地形特色呢?据地质专家考证,剑门山从古生代至中生代三叠纪属扬子海盆的一部分。亿万年以来,地球曾发生多次大的构造运动,使这里的地势逐渐隆起,由海洋变成了陆地。构成剑门山数百里陡峭石崖的是剑门组的底部红色砾岩,它有别于我国华南地区常见的“顶平、身陡、麓缓”方山——石柱式丹霞地貌,而以带状的金字塔式连锁丹霞峰丛和绵延的城墙式断崖丹霞地貌独树一帜,成为剑门丹霞与众不同的一大特点。

“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千百年以来,剑门关因其旖旎的风光,深厚的人文,吸引了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古代文坛巨匠到此吟诗诵词。而在这些脍炙人口的诗词佳文中,竟然皆在不经意间道出了剑门关丹霞地貌的许多特征。

“大小剑山连山绝险,环抱西南”。这是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准确描绘了此处红色岩层经褶皱后,在褶曲翼部形成的连绵山脊的演化过程。这些山脊环抱的正是处在褶曲低凹处,即四川盆地的浅丘地带。一旦跨过剑门关口,便无险可守,这正是剑门关作为“蜀门锁钥”的险要所在。

“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向北。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剑门》中所描述的景象,正是剑门关一带单面山的生动写照。在此,岩层向南及东南倾斜,形成西北面崖角峭立,东南面坡缓地平的单面山地形。在剑门关关外由北向南看去,正像绵延耸立的天然城廓,拱卫着关内天府之国的沃野平川。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在《蜀道难》中,所指的剑门丹霞连绵七十二峰,因岩层倾角的变化,峰景也变幻各异。在金子山、五子山一带,岩层倾角可达30度左右,使山脊两侧十分陡峭,状似猪背,经沟壑横切,便形成丹霞地貌中罕见的金字塔形连锁丹霞峰丛景观,尤以五子山为最,自古即以“五子晴岚”被列为古剑州八景之一。在剑门关一带,岩层倾角可低至10度左右,山脊北陡南缓,从而在北侧形成气势磅礴的城墙式大断崖,沿大剑山、小剑山、马耳山、天字岩一线,蜿蜒百余里,成为“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的天设堡垒

“自剑阁南至阆中,西至梓潼,三百余里,明正德时知州李壁以石砌路,两旁植古柏数十万株。”清同治年间的《剑州志》,记载的剑阁境内翠云廊堪称世界奇观。这些历经了千百年历史沧桑的参天翠柏民间称“皇柏”、“张飞柏”,有人说系秦始皇及官府下令所栽;也有人说是三国时期巴西太守张飞所植。但不管是古代何人下令种植,这道百里绿色长廊现还有青翠欲滴的古柏近万株,均栽植在由石板铺就的古驿道两旁,这不仅是生命的奇迹,更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象征。

剑门关正是因为具有了奇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内涵,所以吸引了无数的中外宾客来此寻访思古。它们不仅是上天赐与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自然美景,更是展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最好见证。

img159

绝壁楼阁

胜境指数 ★★★

剑门关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

民俗民风

剑门关为电影《赤壁》、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新版)、《最后一粒子弹》等主要外景拍摄地。

交通信息

剑门山距剑阁县新县城以北10余公里,约20分钟车程。距广元市50里,约1小时车程。距绵阳市约200公里,约3小时车程。均有高速公里通达。

食宿信息

“不吃剑门豆腐,枉游天下雄关”。剑门豆腐已有近两千年历史。相传三国蜀汉景耀六年(263年),蜀国将领姜维兵败,退至剑门天险扼守。魏将钟会、邓艾极尽全力攻夺这一关塞。由于连日征战,姜维营中兵士人困马乏,疲惫不堪,难以再战。此时,有贤者向姜维献计,号令全营将士磨制豆腐,以豆腐作为将士主食,再以豆渣喂养军马。采用剑门当地黄豆磨制出来的豆腐不仅细嫩爽口,美味无比,而且全军将士吃后体力恢复甚快,军心倍增。于是,姜维引兵杀出关去,终于杀退了钟会、邓艾大军。从此,剑门一带的百姓世代相传磨制豆腐的习俗。主要豆腐菜品有:炸拌豆腐、豆腐三丝、蒜泥白豆腐、什锦豆腐、葵花豆腐、雪花豆腐、麻婆豆腐、沙锅豆腐、“白牛”滚水、麻辣豆腐、烂肉豆腐等。其他有名的美食有火烧馍、马和尚豆腐干、腊肉和火腿等。剑门山景区内建有条件尚好的客栈,山门外剑门关古镇有众多农家乐可供游客自行选择。

游览提示

剑门山丹霞绝壁高达数百米,在游览时要注意坠石伤人。绝崖栈道陡峭难行,体力不济和恐高症患者慎行。周边有翠云廊、昭化古城、皇泽寺、明月清风峡、千佛崖、七曲山大庙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也值得游览。

img16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