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另一个“李宁”

另一个“李宁”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李宁”牌服装火了,李宁也从汉城奥运会失利的阴影中走了出来,重新挽回了自己的尊严和荣誉。认识到事情严重性的李宁,遂下定决心,与李经纬摊牌分家。李宁再次登上了冠军的领奖台,另一个在商界叱咤风云的“李宁”开始为大家所熟知。这一并购,使得“李宁”旗下又多了一个知名品牌。这次李宁能否超越自己,将另一个“李宁”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李宁”牌服装火了,李宁也从汉城奥运会失利的阴影中走了出来,重新挽回了自己的尊严和荣誉。可这名为“李宁”服装的公司却并不是李宁的。

当时,“李宁”服装实际控制权属于健力宝,而健力宝则是广东三水市政府持股的“红帽子”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有企业仍是吃大锅饭,大都凭借垄断地位谋取利润,尚未进行股份制改造。素有“中国股改第一人”之称的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刘纪鹏在对李宁公司进行诊断后,认为李宁应该脱离健力宝,谋求独立发展。他的原因很简单,当时许多企业因为产权不清而没落,虽然目前健力宝发展势头良好,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在所难免,到时像健力宝这样的企业必将会为产权问题所累,而李宁服装作为其旗下产业也将受到影响。

刘纪鹏的结论让李宁感到吃惊,他的建议也让李宁陷入了矛盾之中。李经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为他指明了方向,可以说对他有再造之恩。如果在“李宁”服装市场走俏的情况下脱离健力宝,人们会不会觉得自己忘恩负义?对于刘纪鹏的建议,他思来想去,迟迟下不了决心。

在这件事上,刘纪鹏比李宁更着急。他三番五次地劝说李宁,脱离健力宝并不意味着脱离李经纬,私交归私交,事业归事业。他最后甚至对李宁说:“如果你拉不下面子,我去跟李经纬谈,跟三水市政府谈。”认识到事情严重性的李宁,遂下定决心,与李经纬摊牌分家。出乎他意料的是,李经纬对他的想法完全支持,他几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李宁的要求。

1994年9月,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从健力宝集团顺利脱身,更名为李宁体育产业公司。真正意义上的“李宁”公司,直到此时才独立地出现在中国的市场上。而日后,健力宝因产权改革推动困难而最终折戟,也证实了刘纪鹏的判断和李宁当初抉择的正确及时。

“李宁”诞生了,虽然之前曾有过亚运会的成功营销,“李宁”的前景一片大好,可是作为运动品牌,“李宁”只有不断地拓展才能够生存,因为国际品牌的打入和本土品牌的崛起,都在日益挤压着李宁的市场份额。

作为运动品牌,只有在关注度极高的比赛中出现,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眼球,提高知名度。奥运会正是这样一个绝佳的机会,凡是和体育沾边儿的公司无不想借助这一机会大展拳脚。1995年,李宁迎来了独立经营之后第一次重大体育赛事的营销,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装备投标。为了能把握住这次机会,李宁公司斥资800万元,一举拿下了这次竞标,成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唯一指定领奖服、领奖鞋、T恤衫、风衣及运动包的生产商。同时,他还负责为中国体操队、柔道队、射击队、跳水队等8支国家队提供全套运动服、运动鞋等装备。李宁也借助奥运会这一难得的机会,开展了一系列的促销活动。

这些赞助和体育营销,许多都是即时性的,并没有详细的规划方案,也没有战略性的规划布局,在很大程度上,与李宁本人对体育的情结、理解密不可分。但是这些市场运作,恰恰成为李宁初期参与竞争的最有效的武器,甚至也是“李宁”领跑国内体育用品行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一系列的赞助和营销手段下,“李宁”迎来了它诞生之后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发展达到巅峰。

从1993年到1996年,李宁公司每年销售收入增长幅度都在一倍以上,1996年的销售收入达到了6.7亿美元。李宁再次登上了冠军的领奖台,另一个在商界叱咤风云的“李宁”开始为大家所熟知。此时,人们再提起李宁,第一时间想到的不再是那个一人独揽6枚金牌的“体操王子”,而是那个变体的“L”型logo,那个象征着李宁公司蓬勃向上生命力的标志。

此后,虽然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李宁的发展曾经出现过短暂的危机,但是锐意进取的李宁通过品牌再造、二次创业,以及导入战略、组建经营管理团队、签约奥尼尔、设计具有东方元素的运动鞋等方式,积极抢跑。“李宁”追上了当时的市场老大康威,并一举超过了它。之后,“李宁”保持市场第一的位置长达近10年之久。

2003年之后,由于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的大规模进入,以及中国本土品牌如安踏、锐步等的迅速崛起,“李宁”的市场份额有所缩减,也失去了国内运动品行业龙头老大的位置,但是在众多退役运动员创办的体育用品公司中,“李宁”可以说是一枝独秀。并且,“李宁”从未停下追求和超越的脚步,一直试图从强手如林的体育用品行业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立足国内,打造来自中国的世界品牌。

2004年6月28日,李宁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主板成功上市,成为在香港上市的第一家内地体育用品公司。2007年11月,李宁公司宣布斥资3.05亿元收购乒乓球器材制造商上海红双喜集团有限公司57.5%的股份。这一并购,使得“李宁”旗下又多了一个知名品牌。2010年7月1日,李宁公司开展品牌重塑,全新的李宁诞生。在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编制的2010年度《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李宁以142.52亿元位居第50位。

如今,李宁已经重新出山,执掌集团的日常运营,试图重夺霸主宝座。这次李宁能否超越自己,将另一个“李宁”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