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孕育了年的婴儿

孕育了年的婴儿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无论是新生儿的成长,还是一个企业的发展,起步阶段都是最为艰难的,松下幸之助常把松下集团最初的15年比喻为“胚胎期”。这就是禅宗的由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见心明性,顿悟成佛”,这也成为禅宗最核心的思想。可是,强硬的山本氏无论如何也不答应松下幸之助的请求,最后,双方协定由松下幸之助拿出1万元现金,自行销售角形灯。

无论是新生儿的成长,还是一个企业的发展,起步阶段都是最为艰难的,松下幸之助常把松下集团最初的15年比喻为“胚胎期”。松下集团的发展充满了辛酸和坎坷,同时也收获着成功和喜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究竟是什么让松下集团一路披荆斩棘迎来了自己的新生?

许多人都知道佛教,知道和尚要参禅、打坐、诵经,还应遵守五戒十善,不能吃肉,不能喝酒,不能娶妻,但大多数人却对禅宗知之甚少。那么,什么是禅宗呢?

简单来说,禅宗就是佛教与中国文化相结合而诞生的一个佛教宗派,从天竺来到中国的达摩就是禅宗的祖师。我们经常提到的六祖慧能,就是将禅宗发扬光大的人。相传,当年释迦牟尼在灵山为众弟子说法,众人坐下之后,只见佛祖手持一花,默默不语。众人面面相觑,不解何意,唯独摩柯迦叶对着佛祖微微一笑。释迦牟尼便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咐嘱摩诃迦叶。”

这就是禅宗的由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见心明性,顿悟成佛”,这也成为禅宗最核心的思想。对禅宗来说,吃斋、打坐、念经都是无用的,人们所要做的就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顿悟成佛。正如日本著名禅师铃木俊隆所说:“做任何事,其实都是在展示我们内心的天性。这是我们存在的唯一目的。”

可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我的兴趣是文字,可是家长和老师们都说,学文没有前途,将来不好找工作,连自己也养活不了——事实上,许多人的确如此。我应该遵从自己的声音,还是应该听从别人的建议?

我是真心地喜欢这位姑娘,可是,我们两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消费观念也不同,这些会不会影响到我们未来的生活?我应该听从自己的内心,还是向现实妥协?

许多时候,我们都生活在纠结之中,不知道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甚至是懂得越多,了解的知识和信息越多,就越纠结。遇到这样的情况,禅者是怎么处理的呢?

禅宗不讲知识,甚至视知识为最大的敌人,在知识的领域里,人们会因为别人的声音而迷失了自我。所以,禅者在追寻自我的过程中,其过程和手段,往往不顺人情,不合知识,甚至是违反常理的。维摩禅祖师善慧曾作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其目的就是希望可以破除一般人对知识的执着,消除人的迷妄和分别意识,以进入更加纯净的心灵境界,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而后听从它的指引。

松下集团在最初发展的15年里,曾遇到过许多的风险,松下幸之助正是如禅者一般,抛却知识的蒙蔽,只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才让自己的企业化险为夷、赢得新生。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战后的日本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这一年,松下幸之助和自己朋友合伙开办的松下电器制作所也开始正式运营。当时,由于技术不够发达,合成原料的制法被看作是一个工厂的机密,多半是由工厂主人的兄弟或近亲负责。可是松下幸之助觉得,如果把它当作机密技术,在制作过程中就得多费些心神,在经营上并不合算。所以,当其他工厂都在想方设法地保护自己的秘密的时候,松下幸之助却完全对自己的员工开放。即便是第一天进厂的职工,只要他觉得那个人可以信任,就会毫无保留地传授。

当时,曾有许多同业者警告他说:“松下君,那是危险的。你把那么重要的机密技术教给进来才一天的人,等于把技术公开,这样一来,等于制造竞争的同行,你自己要受害的。应该多多考虑啊!”而他却在自传中坦承:“员工彼此信任,比什么都重要。”他一直这样说,也是一直这样做的,因而在当时的制造业中,松下工厂的发展特别快。原因很简单,他把每一个员工都当作“自己人”,所以员工也开始把松下工厂当成自己的事业。

后来,有一位同行也搬到了大开路,成了松下机器制造所的邻居。那家制造所的老板名叫K,由于是同行,大家总免不了要互相竞争,你加班到10点,我就加到11点,双方都在比着拼着往前冲。一年之后,K的工厂搬走了。几年后,K回来拜访松下幸之助,被松下工厂的兴盛吓到了,他没想到一个小厂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可以发展得如此迅速。于是心悦诚服地向松下幸之助请教:“我也是下了相当大的苦功,可总是不顺利。偶尔顺利就会遇到倒账,或是所依赖的店员要辞职,等等,至今尚不得志。同时开始做生意,你却一天比一天发达,一帆风顺,真是奇怪。”

松下幸之助告诉他说:“像你那么认真工作,事业仍然不成功,在我看来,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我一向认为,事业有大小之别,可是,付出多少,必定会回报多少。常常有人说做生意有赚有亏,就在赚赚亏亏之间,事业会发展下去的。我可不这么想。我认为生意是拼出来的,跟真剑决斗一样,绝对不可能在砍掉或被砍掉之间,慢慢获胜。同样的道理,做生意,下多少功夫,必定能获得多少成功。如果不是这样,那一定是因为经营不得当。生意人,若把买卖看成‘时也,命也’‘有时亏,有时赚’是根本的错误。我们一定要相信,做生意是:不景气也好,景气也好,都能够巩固进展的基础。这一点,好多成功人士的事迹可以证明。所以,你首先要改正你那种世俗的、没有信心的观念才行。”

许多人觉得做生意就是有赔有赚,可是在松下幸之助看来,做生意的目的就是为了“赚”,无论时局如何、经济形势如何,经营者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巩固和扩大自己的事业。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与众不同的理念,有了对成功的渴望,他才能不断地克服困难,不断地壮大自己的企业。

信念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没有人可以很明确地做出说明。不过,松下幸之助在自己的自传中,却充分肯定了信念的作用。

一开始,松下电器制造所制造的电灯是由山本商店独家销售的。尽管双方的合作是一件互利共赢的事,但是由于经营理念的不同,在销售方法上山本和松下幸之助存在意见分歧。当时,炮弹形的灯泡是市场的主流,十分受欢迎。而松下工厂刚刚研造出一种角形灯,也想投入市场试一试。由于山本商店买断了松下工厂电灯的销售权,松下幸之助不得不请山本氏做出让步。可是,强硬的山本氏无论如何也不答应松下幸之助的请求,最后,双方协定由松下幸之助拿出1万元现金,自行销售角形灯。

当时这项新产品刚设计好,还未经过市场的检验,究竟是好是坏谁也不晓得,在这种情况下拿出1万元的巨资对松下幸之助来说,无疑是一次故意的刁难。山本氏的目的无非是要打消松下幸之助自行销售角形灯的念头,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松下幸之助居然答应了自己的无理要求!

山本氏开始为松下幸之助的执着所打动,为了表示自己的敬意,他特地请了松下幸之助到高野山去吃饭。高野山是日本佛教密宗真言宗的本山,也是世界各地求学东密佛法的圣地,许多人都说“高野山之于日本相当于拉萨之于中国”。松下幸之助对这一次高野山之行,印象十分深刻,几十年后他在自传中这样写道:

我从来没有去过高野山,这是头一次。1万元变成高野之行,印象也特别深刻。这座高野山有弘法大师从唐代中国带回来的“试运石”。我们走过那块石头前时,山本氏说:“松下君,这块石头是弘法大师从中国带回来的‘试运石’。能够把这块石头抱上架子的人,表示那个人的运势很强。”山本氏自己先试,怎么也抱不起来。接着,木谷总经理也试,还是抱不起来。我突然想,今天我付出1万元才被带到高野来,到底今后命运如何,不妨借这块石头问问。我在心中把意思向神明说清楚,然后试着抱。说也奇怪,三个人当中最没有力气的我竟轻松地抱起了石头。真是不可思议的奇迹!这一瞬间,我的心中产生了强烈的信念:“角形灯一定能成功!”

这次高野山之行,坚定了松下幸之助自行销售角形灯的决心。回到公司后,为了加大宣传力度,他做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决定——免费提供1万个角形灯样品给市场。当时,一个角型灯的售价是1.25元,也就是说,角形灯在还没有盈利之前,除去生产成本,就又额外增加了两万多元的成本。问题是,只有电灯是不行的,还要配备相应的干电池,已经无力投入更多资金的松下幸之助又做了一个破天荒的决定——说服电池公司免费为自己提供1万个电池。

如今看来,这两项决定都是前所未有的:一方面要把自己的产品免费提供给用户;另一方面,还要劝说别人免费把电池提供给自己。人人都说商人是唯利是图的群体,如果说把自己的产品免费给用户是割自己的肉,那么让别人免费提供商品无疑是割别人的肉,这可能吗?

松下幸之助找到当时冈田干电池制造厂的老板,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他,请他帮忙免费提供1万个电池,一起配送。冈田氏的惊讶可想而知。松下幸之助胸有成竹地劝说:“冈田先生,你吃惊是肯定的。可是,我十分有把握,所以才敢这么做。但我不会向你白要,我们可以附带条件。现在是4月,我保证在年底以前卖出20万个,到时候请你赠送1万个给我。如果卖不到20万个,你就一个也不给。我有信心,所以我敢先向你要那免费的1万个。怎么样?”冈田夫妇不得不佩服松下幸之助的魄力,最后,他们笑着答应说:“松下先生,你真了不起!我们做生意15 年来,从没有人来这样跟我们谈生意。好吧,年内若能销售20万个的话,就赠送1万个给你。”

事实证明,松下幸之助并非夜郎自大,角形灯试销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第一年便售出47万个,角形灯生产也成为松下工厂的支柱产业。对于这次“冒险”的做法,松下幸之助自己也在自传中说:“松下电器后来规模更大,却再也不敢冒这么大的险。”

对于经营者而言,事业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重要的不是他们能在得意时乘胜追击,而是可以在失意时“杀出一个黎明”。

1927年,日本银行业发生动荡,许多银行纷纷倒闭。虽然松下幸之助凭借良好的信用使自己的企业幸免于难,但是1930年政府的财政紧缩政策却让他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当时,国家颁布了黄金解禁的政策,引起财经界一片混乱。不但物价下跌,而且销售量也锐减。报纸每天都在报道工厂萎缩或关闭的消息,还有员工减薪及解雇,产生了很多劳资纠纷。财经界的不稳定,带来了社会的不安定,情况越来越严重。甚至当时的财政部长井上准之助也被暗杀。在这种情况下,松下电器也和其他行业一样,销售额下滑,产品大量积压。新建的工厂由于资金短缺,挣扎在倒闭的边缘。而这时的松下幸之助,也因为健康问题而躺在病床上,真应了那句老话“屋漏偏逢连夜雨,行船又遇打头风”。

当时,替松下幸之助管理工厂的两位朋友经过慎重考虑,做出了一个决定:为了应对销售额减半的危险,生产量只好随着减半,同时员工也要减半。这是许多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一贯做法,缩小规模,降低成本,静待经济复苏。可是没想到,松下幸之助却不同意这个做法。他说:“生产额立刻减半,但员工一个也不许解雇。工厂勤务时间减为半天,但员工的薪资照全额给付,不能减薪。不过,员工们得全力销售库存品……如何使员工们有‘以工厂为家’的观念,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所有员工都必须照旧雇用,不得解雇一个。”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工人们最害怕的就是下岗和失业。松下幸之助不减薪、不裁员的决定,无疑大大鼓舞了工人们的士气。他们都做出保证,一定会大力推销工厂的产品!令人吃惊的是,在困难时期,松下公司所生产的产品,由于员工的倾力推销,不但没有滞销,反而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创下公司历年来最大的销售额,解决了公司的危机。后来,松下幸之助在回忆录中说:“松下电器‘任何事情,只要坚持到底,最后一定会成功’这种强而有力的信念,就是在此时培育出来的。有了这次经验,松下电器的经营可以更大的信心向前迈进。”

依据经济学界或者是以往人们应对经济危机的经验,在经济萧条时期,人们应该节衣缩食,工厂也应减量生产,静待政府的调控或者外来因素的“救援”。而松下幸之助却有截然不同的见解,在他看来,为了要达到繁荣的目的,应该要“活动,再活动”。本来走路的地方,要改骑脚踏车;本来骑脚踏车的地方,要改开汽车,借此提高活动效率。东西用得越多越好,这样才能促进新旧产品的更新循环,工业技术才会更加提升,才能消除不景气,实现繁荣日本的目标,国民才会有朝气、有干劲,国家才会富强。

松下幸之助只接受过4年的正规教育,对经济学理论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政府的紧缩政策,让不懂学术理论的他感到一头雾水。没有了可以依赖的“金科玉律”,他只能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应对,他采取了与众人截然相反的方法,最终让企业在危机中获得新生。

松下幸之助后来很庆幸自己没有为世俗所动,没有被知识左右,他说:“当时我采取了相反的方法。否则的话,我自己也会被拖进旋涡里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