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找出最适合的学习模式

找出最适合的学习模式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不只是阅读教材、上课听讲,更可以是抄写、实做与口说,厘清自己是视觉、听觉还是动觉型学习者,找出自身最适合的信息接收管道,让学习事半功倍。延伸阅读3种信息接收方式,拟定成效最高的学习方法一、视觉式以视觉理解信息,对影像、画面记忆较强,思考时涌现“景象”。

学习不只是阅读教材、上课听讲,更可以是抄写、实做与口说,厘清自己是视觉、听觉还是动觉型学习者,找出自身最适合的信息接收管道,让学习事半功倍。

回想自己在求学阶段时,是怎么背英文单词的?是通过反复抄写、一再复诵,还是在脑中描绘单词的意义与情境,通过联想来帮助记忆?

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人各有偏好,也造就了不同的学习方式;而唯有了解自己的学习偏好,才能让学习事半功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在一篇名为《自我管理》(Managing Oneself)的文章中建议, “根据自己擅长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正是一个人日后有所表现的关键。不能这样学习的人,注定成绩平庸。”

德鲁克举例,乐圣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留下了大量手稿,却说自己作曲从来不看手稿。有人问他写手稿的目的何在?他说,“如果不立即写下灵感,我马上就会忘记;一旦把它写在笔记本里面,我再也不会忘记,也永远不必再看一遍。”

而一名著作等身的知名大学教授则曾向德鲁克表示,“我之所以教书,就是因为我必须听我自己说话,唯有如此我才有办法将这些东西写出来”,通过自言自语,这位大学教授协助自己理解知识,并将其组织成更完整的架构,进而消化吸收。

如何知道自己适合哪种学习模式?美国语言学博士约翰·葛林德(John Grinder)与心理学家理查德·班德勒(Richard Bandler)在1997年提出“VAK”理论,结合行为科学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指出,人脑主要采用“眼见”、“耳听”、“做动作”这3种方式来接收信息,因此学习模式也可分为“视觉式”(Visual)、“听觉式”(Auditory)及“动觉式”(Kinesthetic)这三大类。

根据统计,约有40~50%的人是以视觉作为主要学习方式;采用动觉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人则占30~40%;听觉式学习者人数较少,约为15~20%。不过,两人提醒,这3种区分并非互斥,多数人可能是混合型的学习者,只不过在某种知觉项目上更为凸显。因此,人们必须深入探讨、了解自己脑袋中所经历的学习过程,才能充分运用自己的能力,更游刃有余地学习。

延伸阅读

3种信息接收方式,拟定成效最高的学习方法

一、视觉式

以视觉理解信息,对影像、画面记忆较强,思考时涌现“景象”。喜欢借由阅读文字或图表获取信息,对写笔记不会感到厌烦;厘清思绪时,采用书写或绘图;回忆时,先想到在书籍上的位置、表现形式,甚至是自己加注的标记。

如何强化学习技巧

1.选看图文并茂的书籍或教学录像带、节目等影像出版物:丰富的图片影像,能增加学习乐趣与信息理解,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将重点以多色笔标记,或绘制成图表:鲜艳缤纷的画面和活泼的图表,能刺激视觉感官,强化对信息的印象与记忆。

3.书房、书桌维持整洁,避免视觉干扰:视觉型学习者对于“景象”的敏感度极高,环境中若有过多不必要的物品或装饰,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尽可能移除书房中和书桌上与学习无关的物品,让空间完全为学习所用。

二、听觉式

对声音传播极度敏感,擅长接收语音信息,听老师讲课或他人讲述知识,往往比自己阅读资料更容易吸收。偏好互动型的讨论活动,遇到问题时,以“说”的方式厘清思绪;回忆时,先想起该段信息的声音与旋律。

如何强化学习技巧:

1.善用录音器材:学习过程中遇到艰涩或不懂之处,可请求对方口头解说,或聆听教学录音带(若没有教学录音带,可自行录制重要资料)。

2.朗诵阅读:以朗读方式完整复诵,有助于吸收信息;温习资料时,可大声朗读,以增进理解力与记忆力。经常找人讨论,也可厘清思绪。

3.保持环境安静,打造无噪音空间:对声音与节奏接受度极高,阅读时最好保持环境安静,远离噪音干扰。如果习惯边听音乐读书,也必须确定音乐类型及音量不会分散注意力。

三、动觉式

偏好以触觉和动作学习知识,平日说话习惯搭配手势。喜欢生动活泼、需要自己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例如做实验、画图表或写笔记,有机会便会跃跃欲试。

如何强化学习技巧:

1.避免久坐,适时活动筋骨:长时间坐在椅子上,是件苦差事,所以用功一段时间后,最好起身活动,例如播放轻音乐,边随节奏摆动,边回想刚才学到的知识,以调整学习步调,不致于造成思绪中断。

2. 自行设计道具、小游戏:自制教学工具(例如绘制重点图卡、把重点内容设计成填空猜谜游戏等),不仅能帮助学习,也能增加记忆。

3. 模拟情境、角色扮演借由想象与表演过程,让自己对信息产生感情和记忆上的链接。背诵时加入手势或动作,也能增强记忆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