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计算机二级创新产品展示会

计算机二级创新产品展示会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创新的意义创新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它对于人类和人类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创新使人类脱离了动物界人类的祖先是古猿。1763年,经人推荐,瓦特来到了条件较好的格拉斯哥大学担任仪器修理工。瓦特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制成了性能比较优良的新一代蒸汽机——瓦特蒸汽机。至今所用的蒸汽机基本上就是瓦特的往复式

第四节 创新的意义

创新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它对于人类和人类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创新,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创新是人类知识与智慧的结晶,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也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

1.创新使人类脱离了动物界

人类的祖先是古猿。古猿善于直立行走,遇到猛兽会拾取现成的树枝石块进行抵抗和还击,能追逐猎袭较大的兽类作为食物,也会用树枝或石块打击树上的果实和挖掘地下的块茎块根。在古猿长期使用天然物具的过程中,对石块、木棒等的性质、形状和使用效果的关系渐渐有所认识:切割兽肉,要用锐利的石片,砍伐树木要用质硬粗大的石块,挖掘块根要用尖木棒,捕猎野兽要用大木棒。天然物虽然是天然的,但不是到处都有,更不是随时可用,比如说,河边、海边的鹅卵石,棱角都被磨掉了,不锋利,那是不能用来切割东西的,有棱角的石块才有用。在天然物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唯一的办法是自己动手制造。古猿为了把钝石变成尖石,把大石变成小石,就用一块石块打击另一块石块,打制出需要的石片来,用这些有刃口的石片去砍伐树木、切割兽肉、挖掘草根,比天然的石块更有效。自从古猿创造出第一块石器来之后,人类也就诞生了。

2.创新使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

最早的原始人类还不会使用火,不知熟食,把猎取到的飞禽走兽和采集到的果实根茎分着生吃,那时过的是“茹毛饮血”的生活。后来,经过反复观察,看到雷电或火山爆发所引起的森林大火之后,余火尚存,照得周围亮堂堂,照在身上暖洋洋,非常惬意。人们还发现,火可以驱走天敌,烧死野兽。传说一次大火之后,原始人去看那些烧死了的动物,用手一摸,觉得很烫,手本能地缩到了嘴边,于是舌头舔到了手上的肉汁,品品味道,觉得很美,从此人们就吃起熟肉来了。

起初,人类还只会利用和保存自然之火。火种虽然能保存,但毕竟不便,也容易熄灭,经过长期的实践,人们发明了人工造火的方法。原始人在制造石器时,发现岩石碰撞有火星飞溅,特别是用黄铁矿打击燧石时,能产生大的火花,甚至可以点燃干柴,人们由此发明了“燧石取火”。人们还发现,长时间地钻一块坚硬的木头,往往生热冒烟,迸出火花,从此人们发明了“钻木取火”。

火的利用,特别是人工取火的发明,成了人类征服自然的重要武器,人类用火在洞口驱除猛兽,用火去攻击捕猎大的动物,同时也使人类主食由生食变为熟食,使很多生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变得容易消化和吸收,也扩大了食物的来源,增强了人类体质,使人类的生活有了一次巨大的飞跃。

火的利用与人工取火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大发明创造。

翻开人类的文明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人们的重大的发明创造:石器的发明,使古猿脱离了动物界,翻开了人类历史的第一页;火的利用和人工制取,使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使人类的饮食和体质有了很大的改善;人们发明了房屋建造,避免了狼虫虎豹的袭击,改善了自己的居住条件;农业上的无数创造,更使人类的生产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发明创造,世界上就还只是有匍匐爬行,在树枝间攀腾跳跃的猿猴,而不可能有我们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更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发展。

3.蒸汽机时代的到来

发明创造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可以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每一次社会生产的巨大进步,都是与重大的发明创造分不开的。比如说,历史上第一次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便是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曾使生产力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蒸汽机是瓦特发明的,世间流传着少年瓦特看见茶壶盖被蒸汽冲开而发明了蒸汽机的动人故事。故事说,一天晚上,小瓦特同伯母的女儿缪亚赫德一起喝茶,瓦特一声不吭,在那里摆弄壶盖,一会儿打开,一会儿盖上,把茶碗和勺子罩在蒸汽上,看蒸汽喷出的情况。当他把壶嘴堵住,不让蒸汽跑掉时,蒸汽却把壶盖冲开了。瓦特由此领悟到,蒸汽中蕴藏着巨大的动力,经过反复研究,后来终于发明了蒸汽机。

瓦特从小就勤于思考,善于观察,也许他摆弄茶壶盖的故事是真的,但是说瓦特因为看见茶壶盖被蒸汽冲开而发明了蒸汽机,却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准确地说,蒸汽机是经过一段漫长的过程,许多国家的发明家的努力,才由瓦特初步完成。

詹姆士·瓦特,英国伟大的发明家,1736年出生于英格兰的一个工人家庭。由于家庭困难,童年的瓦特上不起学,他就自学一些几何和物理学知识。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就熟悉一些机械制造常识。1763年,经人推荐,瓦特来到了条件较好的格拉斯哥大学担任仪器修理工。一次,学校里的一台纽可门蒸汽机坏了,请瓦特去修理。在修理过程中,瓦特发现了纽可门蒸汽机的缺点,对它的效率低的原因作了分析。纽可门机的汽缸和活塞之间的密封是用活塞顶上的一层水来实行水封的,而瓦特改进的蒸汽机要保持较高的温度,用冷水就不行了,密封只能靠汽缸和活塞之间的精密配合来解决。当时没有在大直径的汽缸内进行内圆精密加工的技术,所以那时蒸汽机的汽缸和活塞之间的间隙竟能插进一个小指头,为了避免漏汽,不得不在间隙塞些破布或软木。正当汽缸内圆的精密加工无法解决的时候,英国的威尔金森于1774年设计并制成了加工大炮的内圆钻孔机,即炮筒镗床。瓦特请来有较高技术的工人,用威尔金森的新型镗床加工汽缸,解决了汽缸的精密加工问题。为了保证发动机相对稳定地运转,瓦特在1787年又把用于面粉磨坊中控制磨石的调速器,移植到蒸汽机上,在蒸汽机上安装了离心式调速器,控制进汽管的蝶形阀。瓦特最初研制成的蒸汽机是单动的,当活塞下降时,活塞上面的蒸汽压力做功;活塞上升只是靠唧筒杆重力的作用,蒸汽不能做功。后来,瓦特参照了中国古代双动风箱原理,制造了双向作用汽缸的蒸汽机,利用蒸汽把活塞推上或压下,活塞上下蒸汽都做功,提高了效率。此外,瓦特又采用了英国发明家司蒂德发明的一种曲柄装置,它可以使往复的直线运动变成旋转运动,另外还增加了飞轮。由于飞轮的转动平稳,因此由飞轮的轴输出的动力能带动工作机的轴稳定地转动。

瓦特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制成了性能比较优良的新一代蒸汽机——瓦特蒸汽机。至今所用的蒸汽机基本上就是瓦特的往复式旋转式蒸汽机。它和纽可门机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点。它不仅煤的消耗少,机器的效率高,而且还可以连续工作,成为能普遍带动各种工作机的“万能发动机”。

瓦特蒸汽机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当时正在蓬勃兴起的英国工业革命,从而使世界工业进入了大规模的蒸汽机时代。

4.跨入电气时代的第一步

与瓦特的蒸汽机相比,法拉第的发电机的发明,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则更为深远。

迈克尔·法拉第于1791年出生于英国伦敦附近农村的一个穷铁匠家里。5岁时,他家搬到曼彻斯特广场附近的一条小巷里,全家的生活要靠慈善机构的救济勉强维持。有时,一个星期他只能吃到一个面包。生活如此窘迫,法拉第当然没法上学了,他12岁的时候就去卖报,一边卖报,一边从报上识字。13岁时,法拉第到伦敦的一家书店当了装订书籍的学徒工。装订书籍的工作,给他读书带来了方便条件。酷爱学习的法拉第如鱼得水,一到休息的时候,他便不顾疲劳,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

一个偶然的机会,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丹斯来到印刷厂校对他的著作,遇到了法拉第,交谈之中,丹斯惊奇地发现这小学徒有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于是就送给他4张皇家学院的听讲入场券。法拉第以极其兴奋的心情,来到皇家学院旁听,作报告的便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大化学家戴维,他被化学家的讲座感动了,他用心听讲,认真作了笔记。他把笔记整理、补充、装订成册,书脊上烫上《亨·戴维爵士讲演录》的金字。法拉第将书寄给戴维,戴维非常惊讶,不知自己何时出版过这样的书,他完全没料到,4次讲演的记录竟达380页之多,这该凝聚着整理者多少敬仰和心血,多少勤勉和执著啊,戴维感动了。经戴维的推荐,法拉第成了英国皇家学会的实验助理。于是,这位连小学也没上过的年轻人,从此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

有一次,戴维带回来一个新消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于1819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通电的金属线能使附近的磁针转动。奥斯特的发现揭示了长期以来被人们认为性质不同的电现象与磁现象之间的联系,对科学界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英国有影响的《哲学年鉴》杂志,约请戴维对这一事件写一篇综合性的评论文章,戴维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法拉第。为了写好这篇文章,29岁的法拉第重复进行了奥斯特的实验,自己又设计了一些有关的新实验,都证明了奥斯特的结论是不容置疑的。但法拉第的研究并未到此为止。他想,既然电能产生磁,那么倒过来,磁可不可以产生电呢?

浓厚的科学兴趣,成了深入钻研的动力。整整十个年头过去了,法拉第为了使磁产生电,做了许许多多实验,虽然结果都失败了,但是,由于法拉第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831年获得了重大成功。1831年8月29日,法拉第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两个线圈分别绕在一个用软铁做的铁环的两侧,将一个线圈的两端与电池的两极相连,将另一线圈的两端连在电流计上。当他接通第一个线圈使之通电时,在接通电路的瞬间,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剧烈的摆动,说明与它连接的第二个线圈中也出现了电流;而当他将第一个线圈断开,即切断其中的电流时,在第二个线圈中又出现了电流计指针的摆动,不过其摆动方向与前次相反。在这个实验中,第二个线圈中产生的电流显然是第一个线圈中的电流通过其磁效应感应出来的,这就是“电磁感应”。

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又设计了一个新的实验。他用厚纸片卷成了一个空心的圆筒,将钢丝在纸筒上分层绕了一个大线圈,再把电流计接在大线圈上。然后,他把一块条形磁铁很快地插进空心的圆筒中,发现电流计的指针动了一下,将磁铁抽出,指针又动了一下。法拉第的心也随指针的摆动而狂跳:磁终于产生了电!

法拉第在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又于1831年10月28日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原始的发电机:他在一个铜轴上,安装了一个扁平的铜盘,把它放在磁铁的两极间,能够转动。用一根导线穿过铜轴接到电流计上,铜盘的边缘与另一根导线相接,这根导线也接到电流计上。法拉第摇动铜盘上的摇把,使铜盘不停地转动,电流计上的指针也处在不断运动的状态。

法拉第的第一部感应发电机虽然极其简单,但它却成为后来各种复杂发电机的始祖,实现了当时世界上许多科学家的用磁产生稳定的电流、使机械运动能持续地转变为电能的共同目标。从此,电力这个无穷无尽的宝藏便源源不断地被发掘出来了,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如今,电灯、电话、电影、电视、电脑……各种电器蓬勃涌现。电,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在现代,我们已经很难想象一旦没有了电,世界将会变得怎样。

如今人类已步入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现代社会生活中,给人类产生最为深远影响的便要算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了。

5.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电子计算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现代科技创造的一项奇迹。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产生出来的信息量与日俱增,为了更加迅速、准确地处理大量信息,使人类从繁重和繁琐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数百年来,人们一直梦寐以求发明一种能自动进行计算、存储和进行数据处理的机器。为此,无数的先驱者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计算机发明的艰难历程。经过无数计算机的先驱者的孜孜不倦的探索,终于,在20世纪40年代,一批杰出的科学家沿着先驱者的足迹,长驱直入计算机发展的新时代。

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在当时是出于战争的需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电工系,奉命同阿伯丁弹道研究实验室联合为陆军提供6张火力表。这项任务十分紧迫而艰巨,每张表都要计算几百条弹道,而一个熟练的计算员用机械计算机计算一条飞行时间为60秒的弹道要花20小时。即使当时的阿伯丁聘用了200多名计算员,一张火力表也要算上好几个月,完成这项任务非常困难。于是,研制运算能力更强的新计算机——电子计算机,便被提到了日程表上。

承担电子计算机研制任务的莫尔小组紧张地工作起来。这个小组是由一群充满生气的年轻人组成的朝气蓬勃的团体。在一股神圣的使命感和创造热情支配下,他们从不墨守成规,而是敢想敢干,又互相配合。正是在这些有才有识、刻苦勤奋的年轻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两年以后即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宣告竣工了。这是有史以来人类创造的一个最伟大的奇迹。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实际造价大约是48万美元。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结构复杂,调试困难,价格昂贵,因此发展不快。美国到1956年才生产150台,总共大约生产了1000台。但它毕竟也为人类的进步发挥过作用,它被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核武器研制以及航空航天技术中,推动着现代科技革命的进步,比如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就是靠这种计算机的帮助才升上了天。

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至今的半个世纪里,电子计算机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高速度发展着,已经更新了4代产品。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9年,美国的菲尔克公司研制成功第一台大型通用晶体管计算机,表明计算机技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电子管相比,晶体管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耗电小。采用晶体管做逻辑元件,并使用了快速磁芯存储器,使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一下子从每秒几千次提高到几十万次,主存储器容量从几千字节提高到十万字节,体积大大缩小,价格也大为降低。这就是第二代的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年4月7日,IBM公司宣布研究成功360型系列计算机,以此为标志,计算机迈进了第三代。第三代计算机的最大特点是以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集成电路的可靠性更高,功耗更小,体积也更为缩小,使得计算机的造价大幅度降低,而计算机的性能有了极大的飞跃。正是从第三代计算机时代起,计算机进入普及阶段,广泛应用于商业管理、过程控制、教育、实验室数据处理等各个方面。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随着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电子计算机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迅速发展到第四代。1971年,美国英特尔公司最新推出了名为4004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片。以这类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电子计算机就是微型计算机,即微机。微机的出现,形成了计算机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革命,它使计算机进入了几乎所有的行业,以及办公室、家庭,并用于游戏和娱乐。

巨型机的诞生也是第四代计算机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成就。巨型机的运算速度可达每秒数万亿次。巨型机在现代化的大规模工程建设、军事防御系统、国民经济宏观管理以及社会发展中的大范围统计、复杂的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方面大有用武之地。

第五代人工智能计算机。目前人们正在研制第五代计算机。这种机器是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它有处理人的自然语言的能力,能实现人机对话,而且有高度的智能,其功能将大大超过现有的各种计算机。不仅可以在生产现场进行各种作业,而且能在办公室和商业服务等行业从事多种智力型劳动或服务工作。

计算机是人类的一个极其伟大的创造。如今,计算机已进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工具的工业自动化、农业自动化、交通运输自动化、医疗保健自动化、办公自动化、书报排印自动化等各方面已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引起了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项发明创造能像电子计算机那样,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

美国社会科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在1980年出版过《第三次浪潮》一书,书中以未来的、发展的眼光,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人类文明的历史。他认为,人类已经经历了两次文明的浪潮。第一次是发生在八千到一万年前的“农业革命”,人类从原始野蛮的渔猎时代进入了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第二次是发生在200多年前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以后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破坏了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严重,社会上一切都趋向商品化,还带来了通货膨胀、失业、帝国主义战争等弊病,因此,第二次浪潮已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而我们现在正面临着的是第三次浪潮,即“信息革命”或“知识革命”;第三次浪潮是以电子工业、遗传工程等新兴工业为基础,主要特点是多样化、个人化和小型化。

我们可以发现,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巨大进步,每一次浪潮的兴起,都离不开人类的重大的发明创造,发明创造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在当前的第三次浪潮中,电子工业的兴起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二、创新,无穷财富的不竭源泉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金钱,看看我们的四周,我们吃的食物,我们穿的衣服,我们住的楼房,我们坐的汽车,我们看的报纸,我们看的电视……哪一样不是通过别人的劳动而创造出来的?我们要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就必须付出金钱。

那么,应该怎样获取财富?获得财富的有效手段便是创新。一项有价值的创新成果,当它转换成为具体的产品在市场流通之后,便可以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我们开启无穷财富的不竭源泉。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

当年,镜子的发明曾给威尼斯人带来无穷的财富。

第一面玻璃镜子是在400多年前的威尼斯发明的,威尼斯人把亮闪闪的锡箔贴在玻璃板上,然后倒上水银,就变成了一种黏乎乎的银白色液体,紧紧地贴在玻璃上,成为一面镜子,人们称它为水银镜。威尼斯的镜子轰动了欧洲,王公贵族阔佬富商们纷纷去购买,镜子顿时身价百倍。法国王后德美第西斯结婚时,意大利国王送给她一面玻璃镜子做礼品,虽然这面镜子小得只有书本这么大,可在那时,它却价值连城,据说,可值15万金法郎,王后常用这面小镜子炫耀自己的富有和尊贵。于是法国的贵族们也仿效王后,千方百计购买镜子。为此,谋取高利的威尼斯商人,把玻璃镜子大量运入法国,法国的法郎源源不断地流入威尼斯商人的钱袋。威尼斯人由于镜子的发明,在当时获得了无穷的财富。

威尼斯政府看到做镜子这么赚钱,就下令把全国的制镜工场都搬到穆拉诺岛上,并派重兵把守,防止把制镜的技术泄露出去。后来,法国大使派人用金钱买通了岛上的四个制镜工匠,在一个月黑的深夜,他们逃离穆拉诺岛到了法国,制镜的秘密才公开了。

再请看约瑟夫因为铁丝网的发明而给他带来的滚滚美金。

约瑟夫本来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某牧场的牧羊童。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庭困难,无法继续升学,只好替人家放羊。眼看同学们都升学了,小约瑟夫也下决心想个办法来读书,将来做一个大牧场的老板。于是,约瑟夫一边放羊,一边看书。当时,他的工作是,只要把羊看好,不要让它们越过牧栅去损害农作物就行了。放牧栅是用若干支柱拉着四条铁丝围成的。但当约瑟夫埋头读书时,牲口却常常撞倒放牧栅,成群地跑到附近的田里去偷吃庄稼。每次发生这种事时,老板就冲着约瑟夫咆哮:“混蛋!放羊要什么学问,把书丢掉,好好看着羊!”

约瑟夫既要放羊,又不愿放弃读书。他想,难道没有一种可以加强放牧栅,使羊群跑不出来的办法吗?于是他开始分析情况,他发现利用蔷薇做围墙的地方,尽管脆弱,但是从来没有被破坏过,而冲破的倒是那拉着粗铁丝的地方。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他疑惑地观察蔷薇,原来蔷薇上长着刺。当他下意识地敲了敲放牧栅上的铁丝时,忽然想到:“能不能用细铁丝做成带刺的网呢?”于是他弄来铁丝,把细铁丝剪成5公分长的小段,然后缠在铁丝栅上,并将细铁丝的两端剪成尖刺。这种工作做起来很快,一天就完成了。翌日,约瑟夫故意隐匿起来观察羊的动静,想看看新办法是否奏效。羊一看约瑟夫不在,就像往常一样,把身体贴靠到放牧栅想把它推倒,但好像被刺痛了身体,不久就纷纷退却了。“成功了!”约瑟夫高兴得手舞足蹈。

小约瑟夫因发明出“不用看守的铁丝网”受到牧场主的赞扬。富有商业头脑的牧场主建议与约瑟夫合伙,开设工厂生产这种新的围栅,以满足牧场的需要,他们又对铁丝网作了改进,设法将两根铁丝绞合起来,把剪短的铁丝夹在中间,改进后的铁丝网效果异常好,他们的产品上市后,订单纷至沓来,他们忙得不可开交。带刺铁丝网的应用效果,不久也引起了陆军总部的重视,他们认为将其作为战场防御网是一种好工具。也正是军界的垂青,约瑟夫发明的铁丝网给他带来滚滚美金。据说,等到约瑟夫的发明专利权有效期届满时,他的财产曾动用11个会计师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才统计出来。

创新给约瑟夫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今天,人类已经迈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春风扑面而来。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在未来社会中,我们要安身立命,就尤其需要创新。

请看女研究生林炜的一项发明。

1997年11月10日,在南京举行的第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上,四川联合大学的女研究生林炜,一举创下大学生科技成果转让的最高纪录。

林炜的KMPC铬鞣粉剂生产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皮革的丰满度和柔软性,而且由于是以工业废料为原料,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使废液中铬的含量降低70%,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经试验证明,这种技术生产出的产品较国外同类名牌产品性能更优越。多家企业向林炜提出购买意向,最后,重庆农药化工集团公司以700万元独家买断。

林炜的一项科研成果获得转让费700万元,创新的价值与威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999年在重庆举行的第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产品竞赛中,一个大学生的一项科研成果,又创出了960万元新的纪录。

专家认为,浙江工业大学机电学院研究生包士毅参赛作品“压力管道安全分析系统”把压力管道安全图文管理与管道超标缺陷安全评定融为一体,符合国际设备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系统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工业企业在役压力管道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工具。

这一科研成果在第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卖出了960万元的“天价”。

创新可以形成商品开发中高起点、高效益,提高新技术产品的发展速度和市场竞争能力。这无数的实例启示我们,创新就是无穷财富的不竭源泉,拥有创新思维的人就是无限财富的拥有者。

当代最具诱惑力的技术之一是生物技术,比如转基因动物。

所谓转基因动物,就是把人或哺乳动物的某种基因,导入到哺乳动物的受精卵里,若导入基因与受精卵里的染色体整合在一起,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倍增,该基因也随之倍增,每个细胞里都带有导入的基因,而且能稳定地传给下一代,这样一种新的个体,便是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动物是一种个体表达系统,也是最复杂、最具前景的生物表达系统,它为利用新的基因工程手段获得低成本、高活性的基因药物,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科学家认为,就基因药物而言,导入基因在转基因动物中最理想的表达场所是乳腺。因为乳腺为外分泌型器官,乳汁不进入体内循环,不会影响转基因动物本身和生理代谢反应。从转基因动物的乳汁中获取目的基因产物,不但产量高、易提纯,而且表达的蛋白质经过充分的修饰和加工,具有稳定的生物活性,因此又称为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因而用乳腺表达人类所需蛋白基因的牛、羊等产乳量高的动物,就相当于一座大型的药物工厂,不需要很大的车间,也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只要饲养活的牛、羊等动物即可。这种药物工厂显然具有投资少、效益高、无公害等优点。

据美国的资料统计,过去,凝血因子Ⅷ都是从献血的血源来提供、提取的,全美国这方面病人一年所需要的凝血因子Ⅷ约为120克左右。按传统的方法,这120克凝血因子Ⅷ需要120万升血浆提取,以每人献血200毫升计,就需要600万个献血员提供血浆才能满足。若用转基因牛来生产,一头牛的每年产奶量是1万公斤,如每公斤乳汁中表达10毫克凝血因子Ⅷ的话,那么只需1.2头这种牛即可满足需要。

荷兰金发马(Gen Pharm)公司用牛生产的一种乳铁蛋白,用这种转基因牛的奶制成的奶粉具有转铁、抗菌等功能,预计每年这一营养奶粉的销售额是50亿美元。

英国的罗斯林研究所,它研制成功的转基因羊乳汁中含有一种α-1抗胰蛋白酶,这种酶可治疗肺气肿(一种因体内缺乏抗胰蛋白酶而导致的遗传病),这种病在北美洲比较常见。病人以前只能依赖于注射人的α-1抗胰蛋白酶作替代疗法,价格昂贵。而现在用转基因羊来生产,每升这样的羊奶可售6000美元。

芬兰一家公司将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EPO)转移到牛体内,在牛奶里表达这种EPO基因。按其价值,这样一头牛所产的乳汁里所具有的EPO的价值达42亿美元。

由此可见,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是生物医药的一场革命,足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创新能给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威力无比的力量,它可以为人们开启无限财富的不竭源泉。依靠创新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还要数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

《福布斯》杂志公布2005年度美国富豪排行榜,其中微软CEO比尔·盖茨以465亿美元的身价连续第11年稳坐世界首富的交椅,软盘、光盘以及其中所包含的知识与创新,打开了计算机应用的大门。靠知识与创新登上世界首富宝座的比尔·盖茨启示我们,创新就是无穷财富的不竭源泉,拥有创新思维的人就是无限财富的拥有者。

人们还记得,当改革开放刚开始不久时,面对社会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配不公的状况,有人发出“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的感叹。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市场机制在社会中越来越起作用,最能为社会带来财富的,最有发展前途的,不是那些整天吆喝“大甩卖”的个体摊贩,也不是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厂长经理,而是那些真正有知识同时又有创新能力的人!

历史夹着轰隆隆的雷声跨入了21世纪,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方面是就业的艰难、生存的剧烈的竞争;另一方面,是惊人的奇迹,美丽的梦想,诱人的机遇!青少年朋友们,要想在新世纪的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抓住机遇、创造财富、取得成功、实现梦想、成为强者,那么就应该注意奠定自己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杰出的创新能力!

三、要发展就必须创新

如今,科学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人类社会知识总量迅猛扩张,科技新发现和发明到实际运用的周期不断缩短,这样,产品更新的速度也就越来越快,一个产品“几十年一贯制”的做法已为社会所摒弃。一个企业如不能迅速及时地更新自己的产品,就难以在社会上生存;而要更新产品,当然就需要创新。

请看中国一家烟灰缸生产厂家产品创新的经历。

这家烟灰缸厂的产品一直远销海外,效益很好,突然之间却销量大减。工厂上下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这位技术员通过海外朋友的帮助,从生活小事上找到了原因。原来此时国外已开始用空调。旧机型的空调常常让烟灰缸里的烟灰四处飘散,因为当时生产的烟缸是浅底敞口的,在空调的作用下,烟灰便到处飞舞,家庭主妇很讨厌这种烟灰缸,导致购买量减少。这位技术员得知这一情况后,很快作出了技术革新,建议生产深腹小口的烟灰缸,这样烟灰就不会乱飞,而且还储存量多一些。

改进后的烟灰缸风行了一时,谁知几年后又开始滞销。工厂还是派这位技术员来改良。经过了解,他发现仍是生活的原因。原来那时的空调机型进行了改革,不再把烟灰弄得四处飘散了,而上述深腹小口的烟灰缸十分不好清洗,又招致了家庭主妇的讨厌,于是销量下降。该技术员在这一情况下,采用易清洗材料制成浅底大口的烟灰缸,果然扭转了滞销局面。

小小烟灰缸的发展经历告诉我们,要使自己的产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

一种产品和人一样,也有生命周期。人的一生有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几个阶段;产品有产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任何一种产品都有从新变老的程序,这是任何事物都逃避不了的发展规律。但是,一旦处理得当,老产品也可以重焕青春,老树也能重开新花。

请看豆腐花色品种的创新。

中国人对于豆腐实在太熟悉了,中国堪称豆腐王国。可是尽管可以列入豆腐家族的豆制品琳琅满目,但豆腐本身却依然是几千年一贯制的白色方形老面孔。保鲜期短,只能存放一天,即使放入冰箱,也不过一周;携带又不方便,以豆腐为主题的歇后语就有好几个,如:“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豆腐掉到灰堆里,拍也不是,打也不是”。

中国的豆腐传到异国他乡之后,这个老产品却发生了许多变化。国外的豆腐花色品种出现上百种。水果型、蔬菜型,应有尽有。五颜六色的色彩打破了“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的白色面孔。为解决保鲜问题,制成了经高温杀菌后的盒装豆腐,常温下可保存半年之久。为了解决携带问题,国外生产出一种脱水豆腐,买时是一盒硬块,带回家加水后即刻软化复原。经过改进,原来豆腐的毛病得到根本的克服。

豆腐真可谓老产品了,多味型豆腐、盒装豆腐、脱水豆腐都是新产品,但又脱离不了豆腐这种老产品。看来,求新求异,让老产品乔妆打扮仍不失为一条占领市场的捷径。

一个企业要永远充满活力,就必须不断创新。比尔·盖茨创立的微软公司获得巨大成功的全部奥秘在于,他们将研究与开发置于中心地位,保持持续不断的创新。微软公司office产品部副总经理克里斯·彼得斯说:“我们所做的一切在3年以后将不再有意义。”

比尔·盖茨也有句名言:“微软距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这道出了微软追求创新的经营理念。

大型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出现停滞不前的隐忧和高风险投资所带来的危机。这时候,就有必要考虑企业的战略转向,包括产业转向、市场转向、管理转向、产供转向,离开已发展到了极限的产业,踏入仍有成长空间的产业,这是避免公司衰弱的最有把握的方式。

依赖汽车音响和电视机起家的摩托罗拉公司,断然同时放弃这两项业务,转型成一家无线电与呼叫器的公司,一举成为风云世界的“移动电话大王”。

芬兰的诺基亚过去是森林产品与橡胶工业的巨头,生产火柴和胶鞋。1991年,他们开始转向开发高技术设备,并获得成功。今天,它已成为世界上生产移动电话和高级电脑监督程序的主要公司。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之源,是企业成功的基本要素。在重视速度与更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要想取得成功,获得巨大的财富,就必须不断创新。一个企业如果缺乏创新能力,不能迅速及时地更新自己的产品,就难以在社会上生存。正如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的一位销售经理说:“产品不更新,企业是死路一条。”

美国汽车大王艾柯卡也说∶“不创新,就死亡。”

1956年,安派克公司推出了录像机,当时仅此一家且质量不错,故利润极高,市场份额也很大。但是,新力、JVC、松下等公司虎视眈眈,紧锣密鼓地开始开发新产品。安派克公司陶醉于自己的成功,不愿意改进,同时也不降价,一直用1956年研制出的那种品牌。结果松下、JVC不仅生产出了更高质量、更多功能的产品,而且价格仅为安派克公司的十分之一,于是迅速占领市场。到1985年,安派克公司的利润额由3亿美元上升到4.8亿美元,松下公司却由600万美元上升到30亿美元,JVC公司由200万美元上升到20亿美元。短短十年,安派克公司由录像机的首创者,变作了如今的“偏安一隅”。安派克公司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后来失去了创新能力。

中国的“燕舞”曾是中国收录机的名牌,一度在中国收录机市场上成为“大哥大”,销量非常好,于是他们便牢固地守着阵地,在收录机性能、外形等方面都没有大的改变,并且,对市场的发展方向也不关注,错失良机,产品开始滞销,终致破产。

在我国像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很多企业所以亏损破产,其中原因之一便是缺乏创新能力,不能及时推出能适应社会需要的新产品。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7页。

[2]以上资料见1989年4月1日《海外市场》。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0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