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特殊才能与就业

特殊才能与就业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特殊才能与就业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整体素质,同时还要具备语言表达、电脑应用、公关、社会调查等能力,这些能力是每个专业的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都必须具备的,因此应注意在掌握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强化训练这些能力。以美国为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人将“舌头”、“原子弹”和“美元”称为赖以生存的三大战略武器。

第三节 特殊才能与就业

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整体素质,同时还要具备语言表达、电脑应用、公关、社会调查等能力,这些能力是每个专业的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都必须具备的,因此应注意在掌握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强化训练这些能力。

一、语言表达能力

自古以来,人们在交际中都很重视语言表达的作用。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很多能言善辩的有识之士,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游说诸侯、驰骋政坛、左右君主、声震天下,活跃在群雄并峙的内政外交舞台上。如墨子说服公叔盘和楚王放弃战争;孟子劝谏齐宣王放弃霸道、施行仁政;晏子机巧善辩成功地维护了国家尊严。他们无不是正气凛然,以一席话力挽狂澜的言语巨人。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体育等方面的交往也日益频繁。语言表达能力作为一种表情达意、论辩是非、传递信息的能力,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以美国为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人将“舌头”、“原子弹”和“美元”称为赖以生存的三大战略武器。而现在,他们更把“舌头”放在“美元”和“电子计算机”之前作为三大战略武器之首。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有近300所大学开设有“说学系”和“演说系”,足见其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

(一)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语言表达有3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明白通畅,言简意赅

明白通畅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也是正确表达思想、实现交际目的的必备前提。要求表达清楚、清晰,语言通畅、明了、易懂。要取得这一效果,就要讲普通话,强化语言修养,铲除语病,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言简意赅是要求用较少的话表达出丰富的内容,而且重点突出、条理分明。这和写文章要求的“文约而事丰”是一样的。话在实而不在长,语在精而不在多。为此,就需要准确地把握在不同场合下讲话的意图,紧紧围绕讲话中心,努力提高语言的提炼能力和概括能力。要善于运用凝缩性很强的哲言、成语、警句等,不要过多叙述细节或引用对话,以免言语拉杂、令人费解。

2.得体真诚,言为心声

讲话的目的是让人接受,其内容和方式必须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切不可千篇一律,要以不变应万变。如在人代会、党代会等大型会议上讲话内容要有一定的分量,表述应精确,事先要准备好稿子。而在座谈会、调查、协商、对话等场合,如果也照本宣科,见稿不见人,就会隔断自己与他人的感情交流,大大影响讲话效果。所以得体真诚在语言表达方面是非常重要的。要使语言表达做到得体真诚,就要掌握丰富的语汇、多变的句式、恰当的修辞,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情真才能词切,说明言为心声在语言表达方面是同等重要的。

3.与体语巧妙配合

体语就是指身体语言,是有声语言的得力助手。人们在利用有声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有些无法或不适宜用言辞表达的意思往往需要借助体语,如手势、身势、面部表情等,以加深语义或语感。一些老练的雄辩家都懂得如何利用特定的身体动作或面部表情去表达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不过,体语的运用一定要服务并服从于有声语言的内容,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同时还应注意自然、活泼、富于变化,切忌反复使用一种体语。

(二)训练语言表达的基本途径

怎样才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呢?

1.加强文化修养

以口才论口才是远远不够的,那些伶牙俐齿的“巧舌媳妇”,尽管能说会道,但却登不了“大雅之堂”。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其实是由多种内在素质综合决定的,它需要冷静的头脑、敏捷的思维、超人的智慧、渊博的知识及一定的文化修养。为此,应努力学习有关理论及知识、经验。如学好演讲学、逻辑学、论辩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2.增强交际技能

如在讲课、演讲时要做到:(1)准备充分,写出讲稿,又不照本宣科;(2)以情感人,充满信心和激情;(3)以理服人,条理清楚,观点鲜明,内容充实,论据充分;(4)注意概括,力求用言简意赅的语言传达最大的信息量;(5)协调自然,恰到好处地用手势、动作、目光、表情帮助说话;(6)表达准确,吐字清楚,音量适中,声调有高有低,节奏分明,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7)幽默生动,恰当地运用设问、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及谚语、歇后语、典故等,使语言幽默、生动、有趣;(8)尊重他人,了解听者的需要,尊重听者的人格,设身处地地为听者着想,以礼待人,不带教训人的口吻,注意听众反应,及时调整讲话方式。

3.加强锻炼

如利用演讲会、辩论会、班会、讨论会、文艺晚会、街头宣传、信息咨询等活动多讲多练,加强实践,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平时要善于把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和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要有刻苦精神、要持之以恒。只要我们勤于学习、大胆实践、善于总结、及时改进,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能不断提高。

二、写作能力

随着人们交往的日益频繁,社会生产的日趋复杂精细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写作能力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那么,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呢?

(一)加强个人素养

加强个人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与基础。写作活动中,个人起着主体和主导作用,离开了这个主体,或者说由于个人素养与能力的局限、欠缺,客观世界就无法被准确、深刻地反映和认识,所以说加强个人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常言道,根深才能叶茂。如果把写作能力比作“叶”,那么个人素养就是“根”了。

加强个人素养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个人的生活素养、知识素养、思想素养和审美素养。培养写作能力主要应从培养观察与采集能力、感受与想象能力、思维与表达能力入手。古往今来,大凡学者、作家无不具有深厚而全面的个人素养。对此,他们总结了宝贵的经验,并有许多精辟论述。清代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张天翼指出:“我以为一个作家的修养,不但是要读书,不但是要获得他所需的各种知识,而且尤其要紧的是———他的人格修养。”高尚的品德修养、渊博的知识功底、丰富的生活阅历、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学者和作家。一部《红楼梦》涉及历史、文学、经济、音乐、医药、园林乃至烹饪等各个领域,如果曹雪芹没有丰富的知识,是不可能写出这样的巨著的。

(二)深入社会生活

写作的源泉来自社会生活,任何文章都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在写作者头脑中主观能动的反映。没有社会生活作基础,写作就失去了源头。毛泽东说过:“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产物。”巴金也曾指出:“我最主要的一位老师是生活———中国的社会生活,我在生活中的感受使我成为作家。”要提高写作能力就一定要坚持深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去,学会观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获得写作的源泉。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复杂的,社会生活总在不断演变,不断向前发展。学习写作要时时处处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熟悉形形色色的社会生活,只有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捕捉生活的热点,才能保持新鲜的、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同时,写作者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深入特有的生活领地,培养一种“穿透”生活、“钻探”生活的本领,去发现生活的真谛、生活的美。正如老舍所指出的:“深入生活好比挖井,虽然直径不大,可是能穿透许多土壤。”别林斯基也说:“在活生生的现实里有很多美的事物,或者,更确切地说,一切美的事物只能包括在活生生的现实里。”写作者只有熟悉生活、跟踪生活、深入生活,才能获得写作的源泉,为提高写作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坚持多读勤写

1.坚持多读

要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阅读可以扩大个人的知识面,增强知识素养,为写作积累素材,还可以继承前人的精神遗产,增长学识。科学家牛顿把书比作“巨人的肩膀”,并说他的许多成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得到的。朱光潜称“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多读书,不断积累知识,就可以使人博学多识,这对一个写作者来说是很重要的。

人的生活范围、生活阅历总是有限的,阅读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生活,获得许多无法亲身接触到的写作材料,了解和熟悉我们不曾经历、也不可能经历的各种各样的生活与人生。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说熟悉、认识客观世界,通达人情世故,是写好文章的必备条件。

阅读是我们学习写作理论、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重要方面。我国古代有“《文选》烂,秀才半”、“能读千赋则善赋”之说,形象地道出了古人学习写作的经验。韩愈在《进学解》中谈到自己的读书时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鲁迅也说过:“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做的文章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这些论述告诉我们,阅读对于写作何等重要。大凡优秀的作品,本身都在告诉我们,文章应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只有熟读、多读名人大家的作品,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才能学到写作的方法与技巧,并用到写作实践中去,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阅读要泛读与精读相结合。泛读是指广泛涉猎,不但要读本专业的书,还要广泛浏览各种各样的书籍,特别是要多读有关新兴科学的书刊资料,以扩大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精读是指精心地研读,它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创造性的阅读。培根在《论学问》中做过形象的比喻:“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是宝贵的经验之谈。泛读求量、精读求质,只有正确处理好泛读与精读的关系,才有益于加强作者的素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2.坚持勤写

写作能力的获得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写作实践和写作训练这一途径。古谚曰:“读十篇不如做一篇。”契诃夫认为:“对作家来说,写得少是这样有害,就跟医生缺乏诊病的机会一样。”写作的方法、技巧只能在写作实践活动中去摸索、去学习,才能领会深刻。反过来,写作实践、写作训练又会促使写作者广泛、敏锐地感受生活、启动大脑,提高个人的思维能力。

坚持勤写,第一要持之以恒。提高写作能力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首先要具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要勤动笔、常练笔、不停笔。叶圣陶谈自己的写作时说:“什么事情都一样,要求熟练,唯有常常去做,规规矩矩去做,要把写作的手腕训练到熟练,必须常常去写,规规矩矩去写。”只有勤写多练,方可熟能生巧。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海明威都是一代文学巨匠,他们在写出了为世人瞩目的文学巨著之后,仍然勤奋练笔、不断耕耘,向着更高的创作目标奋进。

第二要循序渐进。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培养写作能力必须遵循写作行为的规律,即要循序渐进。期望写作速成,一年半载就成为大作家是一种幼稚而不现实的空想。华罗庚曾经打过这样一个比方:学习好比爬格子,要一步一步地来,你要想快些,一脚跨四五步,非摔下来不可。这段话用极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循序渐进的重要性。学习写作可先单项训练,后综合训练;先感性(如写人、记事、绘景),后理性(如议论、说理);先篇幅简短,后逐渐增长;先模仿,后有创造。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阶梯,长期坚持,写作能力自然会逐渐提高、日益长进。

第三要勤于思索。坚持勤写、不仅要勤动手、勤练笔,而且要开动脑筋,多思多想多悟。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苏轼说:“熟读深思子自知。”契诃夫这样讲过:“艺术家得永远工作,永远思考。”只有边写作、边思考、边琢磨,才能逐渐领悟到写作规律的真谛,将写作的方法、技巧化为己有,达到心领神会、融会贯通的地步,进入写作领域中自然、娴熟的最高境界。

三、公关能力

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的Public Relations。Public意为“公共的”、“公开的”、“公众的”,Relations意为“关系”,两词合起来用中文表述便是“公共关系”,有时候又称“公众关系”。

公共关系是20世纪初从美国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它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20世纪80年代初期,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潮流,公共关系在中国大地上迅速传播,激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公共关系已经成为许多人探求的学问。大学生为了适应日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应该培养较强的公关能力。

在了解什么是公关能力之前,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公共关系。公共关系简称公关,是指社会组织通过信息传播手段,建立良好的公众关系,使社会组织有良好的社会关系环境,树立良好形象的社会科学和管理艺术。

公共关系由主体(社会组织)、客体(公众)、手段(信息传播)三大要素构成。其基本特征表现在5个方面:公共关系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沟通活动;公共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管理职能;公共关系的目标是树立形象;公共关系是一项长期战略,是一种自觉的行动。

由于公共关系活动具有复杂性、广泛性、创造性和灵活性,大学生在培养公关能力时要着重提高职业素质。公关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应包括广泛的学科知识、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较合理的能力结构、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等4个方面。

(一)广泛的学科知识

现代公共关系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必须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它具体有:

1.公关理论知识。如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历史沿革、结构与功能、过程、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等。用公关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有助于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

2.公关实务知识。如公共关系调查、策划、项目实施、方案评估、专门活动等。公关实务知识的掌握关键在于学以致用。

3.与公关相关的学科知识。如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市场学、广告学、新闻学、传播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在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中处理好公共关系的各项事务。

(二)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

思想政治水平决定着公关活动的方向和质量。它包括:

1.思想觉悟。即要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度的政治觉悟,善于分析形势,把握社会环境的变化发展趋势。能从普通的资料和数据中看出趋势,从平静的表象中看出潜伏的危机,帮助组织把握时机、运筹帷幄,作出科学决策。

2.政策水平。即要熟悉掌握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法规、法律及与本组织相关的政策法令,使公关活动用对政策、用好政策、用活政策。

(三)合理的能力结构

公关工作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公关人员必须使自己形成合理的能力结构,这是一种特殊的专业能力体系,它包括:

1.组织管理能力。公关工作的本质属性是管理,通过公关工作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公关工作千头万绪、具体繁杂,没有良好的组织能力是很难顺利做好工作的。为此,公关人员应具备激励员工积极性、协调各类公众关系、收集信息、制订公关计划与方案、组织实施各类公关活动及大型专题活动、进行有效传播沟通等的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公关工作是通过传播沟通与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写会说、能很好地运用语言传达组织的有关信息、与公众进行有效沟通,是公关人员的一项基本素质要求。它主要有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和体态语言表达能力。口头语言用于与公众直接的面对面交往中。文字语言用于与公众的文章、书信、宣传资料等的沟通中。体态语言用于与公众的直接交往中,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口头语言的不足,并和口头语言相得益彰。

3.公众交往能力。公共关系就是要为组织广结良缘、广交朋友,在组织与公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形成“人和”的氛围和环境。为此,它需要公关人员正确认识公众,把握交往的技巧、艺术、原则,了解公众的行为特点,学会与各种类型和特点的公众友好相处。

4.宣传推广能力。公关人员是组织的宣传员,要善于周密策划、精心设计组织形象,善于运用各种传播方式、传播媒介展现组织形象,宣传推广组织形象。

5.创造能力。公关工作是一项极富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公关人员是组织与公众的中介者,但决不是“传声筒”,必须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来影响和感染公众。不满现状、不断超越、追求卓越、追求创新是公关人员的应有素质。

6.应变能力。公关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和事先难以预料的问题,需要公关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从容地应对,有效地解决问题。

7.专业操作技能。公关人员应是多才多艺的“多面手”,除具有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外,还应掌握计算机、电信、制图制表、声像、摄影等技术,以提高公关活动的层次与效果。

(四)适宜的心理素质

公关人员要和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常常需要面对各种难题、矛盾和困境,需要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它包括:

1.心理承受能力。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理智地对待问题、解决问题。

2.坚强的意志。主要是指应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对工作满腔热情、不畏艰难、勇于负责、持之以恒。

3.成熟的思维方式。公关状态复杂多变,要求公关人员应有较高的智慧,遇事冷静思考,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开放的性格。从公关工作的要求看,公关人员的性格最好是开放型、稳重型,并具有宽容精神和积极乐观的性格。

5.广泛的兴趣爱好。公关人员要与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广泛的兴趣会给公关人员的社会交往带来更多的维度和空间,结交更多的朋友。公关人员应为了工作的需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

6.良好的气质。公关人员的气质最好是活泼型,对工作热情而稳重,善交际而不急躁。兴奋型的人也可以从事公关职业,但工作中要注意不要感情用事。

四、社会调查能力

社会调查是社会科学领域里的一门方法性学科,它具有方法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它是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手段,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掌握的方法性科学。

现代社会发展不仅要求大学生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造的基本技能(包括思维、动手能力),还要求有较强的社会调查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搞好社会调查呢?

(一)做好调查准备

社会调查是目的性强、内容丰富、过程复杂的社会活动。要使之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1.思想准备

社会调查活动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实践社会的行为过程,依据什么样的思想来指导社会调查活动,对搞好调查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的发展是复杂多变的,每一层次和环境都受到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影响,这决定了大学生在进行社会调查活动中,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论做指导,才能正确地把握、认识社会。没有正确的认识观就不可能真正透视社会的本质。因此,进行社会调查要做好思想上的准备。一是要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即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参与实践的思想指导原则和方法。二是要多关心时事,关心当前指导社会发展、推动改革开放的各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这样才能做到知大事、懂全局。在调查时,才能从大局、整体的眼光分析、认识问题。三是要坚持实践的观点,即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通过实践来检验主观意志的正确与否,防止出现那种以主观意志行事,照搬教条,而不顾客观规律、客观事实的现象。四是要坚持发展的观点。社会是发展的,事物是变化的,不能把事物看做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好坏有别、良莠相间。在进行社会调查时只有坚持发展的观点来对待人和事,才能明辨是非,树立信心。五是要培养实事求是的实践之风,尊重客观实际。在全面、准确掌握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观点和认识,而不是采取先入为主的态度来对待调查活动。

2.心理准备

社会调查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一个过程。大学生正值心理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一方面要求到社会上确认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要对自己作出评价。因此,大学生在调查活动中如何把握自己、认识社会,就要注意培养和训练良好的个性心理。首先,应培养开放性的心理。即开放自己的心灵,将自己置于社会当中,勇于接受新事物,勇于解剖自己,勇于将自己展现于社会面前,敢于表现自己的言行,敢于负责。其次,注意培养知难而进的、顽强的创造性心理。有些大学生情感脆弱,只凭着一时的兴趣和爱好来参与调查活动,这是难以搞好调查活动的。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到这一弱点并加以克服,把对调查活动的兴趣和爱好转化为一种自觉的社会活动,并在调查活动中逐步养成坚持不懈、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良好心理状态,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自己。

3.物质准备

要搞好社会调查活动还应在物质上做些准备工作。第一,要做信息、材料上的准备。对调查活动的内容、论题、工作及其相关的信息和材料要尽可能多地收集、整理、归类,便于在调查活动中能抓住重点、突出主题、提高效率。第二,社会调查活动往往流动性大、跨地域广、有一定的时间性。这要求调查人员要做好钱物上的准备。不但要量力而行,做好计划,而且要从实际出发,以较少的人力做更多的事情,以较少的钱物开展更多的活动,卓有成效地完成调查任务。一般情况下,钱物较宽裕,则适宜组织范围广、内容多、有一定规模的调查活动。如果钱物有限,则适宜进行个人或小组的、范围小、内容单一、就近就便的调查活动。

(二)社会调查的步骤

社会调查活动因人、因事、因时而定,没有统一的模式。但从调查活动本身来说,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一般的调查活动可分为以下3个步骤进行:

1.明确调查任务

调查任务包括调查的目的、对象、内容和要求。调查活动的目的是指调查人员要实现什么愿望,要收获什么。调查人员不明确这一点,是很难调动积极性,自觉地为实现调查目的主动地开展一系列工作的。社会是丰富多彩的,要实现调查的目的,就不能不选择调查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调查的目标,也叫对象。而调查的内容则是指了解、认识对象自身发展及其外部联系、相互影响、作用等诸方面的因素。如我们要认识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就必须认识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对受教育者的作用和影响。为搞好社会调查,还要对调查人员提出各类要求,如加强组织纪律,搜集材料要注意真实性、可靠性,拟订的调查提纲要符合实际,注意可行性等,以保证调查活动的顺利完成。

2.实施调查任务

要完成调查任务,关键是掌握有效的方法。搞好社会调查应注意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调查方法的多样性。这是由社会的多样性决定的。依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人或事采取不同的方法,这样才有针对性,才能收到实效。一般的社会调查常用的方法有访问法、问卷法、比较法、材料统计法和实地考察法等。

访问法:是指对所要调查的人或事进行定向访问,通过专访和询问来了解实际情况。

问卷法:根据调查需要,拟定各种问题,对调查对象进行抽样问卷调查。通过个别问卷调查,找出事物一般的共同规律。

比较法: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类或不同类的人和事进行比较调查。通过比较、鉴别来把握事物的真相。

材料统计法:即对所了解和掌握的材料通过数字和报表的形式进行统计,掌握和分析材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保证社会调查材料的权威性。

实地考察法:对调查的问题作实地的勘察和研究,以掌握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对重大的社会事件常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我们获得更及时、准确的信息,对事件作出更有价值的分析和判断,增强调查报告的真实性。

第二方面:调查报告的撰写。调查报告的撰写是对调查工作进行系统条理化的综合分析过程。通过对调查所掌握的情况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形成符合客观规律的、实事求是的观点和思想,最后通过文字将其表述出来。

3.总结社会调查成果

社会调查活动完成后,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扬长避短,为将来更好地进行调查活动积累经验,打下基础。总结调查活动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全面检查、调查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已经进行的调查活动的内容、时间安排、钱物使用及进行情况等进行全面检查。

(2)认真积累资料。在检查中搜集有关的情况资料,包括调查活动本身的情况,都要认真记录、积累资料,以作为写调查报告和调查总结的依据。

(3)要一分为二地看调查。对调查活动的检查和总结都应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成绩、经验,也要看到缺点和问题,以利于改进以后的调查研究活动。

(4)写好调查总结。在检查和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写好调查总结。质量高的调查报告和调查总结可以在适当的会议上报告或送给新闻媒体采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