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增强农村系统的包容性

增强农村系统的包容性

时间:2023-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0.3 增强农村系统的包容性中国因知识产业的快速发展受到全球关注,但却缺乏将知识转化为经济增长的能力。目前,浙江农民信箱已拥有两三百万用户,涉及普通农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种养销大户、农技人员等13类群体。浙江农民信箱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有效地提升了生产效率,推动了包容性创新。

10.3 增强农村系统的包容性

中国因知识产业的快速发展受到全球关注,但却缺乏将知识转化为经济增长的能力。当前,应通过不断完善机制来支持创新活动、提高生产力。这就是说,不仅要降低成本以提供穷人所需的商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通过构筑包容性创新系统和包容性创新能力为穷人提供生计并增加其收入。

当创新被定义为知识的产生和利用时,它需要从线性的、自上而下的技术产生与转移模式转变到非线性的、合作的、关联的系统模式中来。对于包容性创新而言,实现这一转变至关重要,这使得边缘群体能够成为平等的创新伙伴,能够参与技术、知识甚至是政策的设计和选择。在非线性的系统中,边缘群体不再是被动的受益者,不再被动地采用技术,他们和当地私营部门一起,不断改变知识产生和知识利用的方式。

知识经济的兴起表明,善于学习和改革的经济体在国内外市场上表现更为优异。创新能力正处于学习经济的核心位置。那么,该如何对现有的知识产生和利用系统进行变革以实现包容性发展呢?在此背景下,有必要认真审视知识使用的“双极模式”。在知识使用的“双极模式”中,知识被视作知识生产者(科学家、社会学家)和知识使用者(政策制定者、决策制定者)之间的交易。该模式并未意识到,人作为知识存储者也带有自身利益。近年来,虽然创新一词频频出现在国家与部门发展规划中,但知识使用的“双极模式”却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政府已意识到包容性创新的重要性,但其对创新和过往发展经验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将这些经验转化为政策和行动计划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当前,在不同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分歧。由于政策制定需要实证经验,因此有必要对农业和农村产业集群中那些能实现包容性发展的创新系统进行分析。创新需要被置于包容性发展的范式下进行分析,这不仅需要一个全面的理论框架来整合创新系统和包容性发展,还需要更多来自于农业和农村产业集群的实证经验。这方面,浙江农民信箱是一典型案例,该信箱由浙江省政府推动设立,其并非简单的电子邮箱系统,而是由政府主导,面向“三农”的网上公共服务平台,拥有个人通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农技服务、办公交流、信息集成等功能。农户实名注册之后,不仅可通过农民信箱向政府部门咨询政策、聘请农技人员,还可发布供求信息。政府部门也可通过农民信箱向注册用户发送病虫害预告、灾害预警等信息。目前,浙江农民信箱已拥有两三百万用户,涉及普通农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种养销大户、农技人员等13类群体。浙江农民信箱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有效地提升了生产效率,推动了包容性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