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效率和效率

效率和效率

时间:2022-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5.3 创新企业的组织及其行为模式:E效率和I效率组织经济学和组织行为学认为:企业的组织方式、组织结构以及组织内部信息处理与配置机制的不同,企业的效率也会有所不同。早在20世纪初,钱德勒就开创了研究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同其绩效之间的关系的先河。

5.3 创新企业的组织及其行为模式:E效率和I效率

组织经济学和组织行为学认为:企业的组织方式、组织结构以及组织内部信息处理与配置机制的不同,企业的效率也会有所不同。选择一个符合自身经营特点和经营性质的组织方式、组织结构以及组织行为模式,是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某种意义上讲,对企业组织及其行为模式作出规划是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的必由之路。

早在20世纪初,钱德勒就开创了研究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同其绩效之间的关系的先河。不过,他考察的对象主要是公司制企业。他发现,现代企业将许多单位置于其控制之下,经营于不同地点,通常进行不同类型的经济活动,处理不同类型的产品和服务。总之,由于现代公司建立了多部门层级结构,它就比传统的单一单位企业要优越。建立了层级结构的公司在效率和效益方面之所以较单一单位企业更优越,这是因为层级结构是在管理上进行协调,用管理力量在企业配置资源,而单一单位的传统企业则靠市场机制指挥其行为。在一定范围内“管理上的协调比市场机制的协调能带来更大的生产力、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利润”[4]。另外,建立层级结构,实际上是把各单位之间的活动和交易内部化。钱德勒明确指出:“此种内部化,给扩大了的企业带来了许多好处。由于单位间交易之例行化,交易成本即降低。由于生产单位和采购及分配单位的管理连结在一起,获得市场和供应来源的信息成本亦降低。”“在一个企业内把许多营业单位活动内部化所带来的利益,要等到建立管理层级制以后才能实现”[5]。钱德勒对企业组织结构同它的绩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某些观点至今还是非常正确的,更为重要的是,这项研究直接成为新制度学派研究组织制度安排的效率问题的理论来源。后来,美国研究产权和制度问题的著名学者奥利弗·威廉姆森把钱德勒的企业组织及其行为的研究引向更深一个层次,他专门引进了“行政成本”的概念,去分析组织的结构、规模和行为及其与效率的关系。威廉姆森在1975年提出了M—型假说:“M型大企业的组织结构更接近于新的利润最大化假说”。[6]随后,阿尔曼·艾尔钦和哈罗德·德姆塞茨(Harold Demsetz)等人从信息经济学角度,研究了组织的信息成本对经济组织的效率的影响,从而极大地丰富了组织经济学的内容。

如前所述,创新企业作为一种新的企业模式,具有许多不同于传统企业模式的特征。它的这种特殊性表现在企业组织形式、企业内部协调机制、企业信息交换的方式等诸多方面。也就是说,创新企业模式包含了十分显著的组织经济学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