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公司制企业模式的特征及其变迁

公司制企业模式的特征及其变迁

时间:2022-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1.2 公司制企业模式的特征及其变迁生产力是最革命和最活跃的因素。总之,现代公司的大量出现,标志着从工厂制企业模式逐渐衍生出的公司制企业模式,成为第二次产业革命后主流企业模式。钱德勒非常重视公司制企业模式的这一特点,以至于把它作为衡量企业是否为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巨型公司形式上虽然还是属于公司制企业模式,但它们的实质内涵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2.1.2 公司制企业模式的特征及其变迁

生产力是最革命和最活跃的因素。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年,以电力的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使生产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冶金、采矿、机器制造、化学、电力等新兴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取代了轻纺工业在工业中的主导地位。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相比,第二次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水平空前提高,并要求生产和资本的规模相应扩大。这样一来,原先只适应于轻纺工业那种生产社会化程度和资本规模的工厂制企业模式就不再能适应新的主流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了。那种由单个资本家或资本家的家庭投资并管理的业主式工厂尽管在某些行业继续存在,但是其主导地位则被“大量生产和大量分配相结合的现代公司”所夺占。现代公司的出现,本质上讲是由于生产的社会化要求资本社会化。具体说来,现代公司包含着“大量生产与大量分配相结合,使得制造业者有机会通过有效地管理生产过程和分配过程以及协调经过这些过程的货物流量的办法,以降低成本并提高产量[2]”的机制,凭借这种能增进社会化生产效率的特点,现代公司能适应新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总之,现代公司的大量出现,标志着从工厂制企业模式逐渐衍生出的公司制企业模式,成为第二次产业革命后主流企业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工厂制到公司制的变迁,不单纯表现在企业的规模边界有所扩大、企业的内部分工和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分工有所深化等这些数量和程度的方面,而是意味着企业模式发生了质的飞跃:

其一,企业的产权制度安排被创新出来一种新模式,有限责任理念和产权细分理念这种制度安排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企业的组织行为模式变化为一种在“两权分离”(即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框架下法人治理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被认为使资本主义制度发生了“经理革命”,即经理人员比资本家更具支配社会经济走向的权力。

其二,企业内部结构由单一平面型结构发展为层级结构。钱德勒非常重视公司制企业模式的这一特点,以至于把它作为衡量企业是否为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他指出:“现代工商企业的定义很好下。它有两个特点:它包含许多不同的营业单位,且由各层级支薪的行政人员所管理”。[3]研究美国企业发展史,容易得到如下结论:“由一组支薪的中、高层经理人员所管理的多单位企业,即可适当地称之为现代企业。此种企业在1840年的美国尚不存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这类公司已在美国经济的许多部门中成为占优势的企业机构。”[4]当然,公司制企业模式并没有停留在一种状态,它本身又在二十世纪中期,随着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的某些发展变化而产生了新的发展形式。首要的变化是,巨型公司和跨国公司在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过程中大量出现。巨型公司形式上虽然还是属于公司制企业模式,但它们的实质内涵却悄然发生了变化。就其本质规定性来说,通过资本积聚和集中,特别是资本集中、企业兼并、收购、合并等过程组建的巨型公司,反映了垄断这种经济关系并成为垄断生产方式的基本载体。其次,巨型公司的出现,改变了市场结构,使原来的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第三,巨型公司的产生,是靠设立或购进一些在理论上可以独立运转的经营单位而来,换句话说,就是把以前由同个经营单位进行的活动及其相互交易内部化。此种内部化给扩大了的企业带来了许多好处。由于单位间交易之例行化或行政化,交易成本降低。巨型公司出现以后,彻底延伸了企业的功能,使企业由原来单纯履行生产和交换的基础组织功能拓展为一种能够代替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的机制。正因为如此,资本主义制度即可称为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又可称为自由企业制度。最后,巨型公司的出现,还改变了技术创新的方式,使创新内生化。在此之前,进行R&D活动是政府独揽的职能,技术创新对私人部门而言是外生的,技术创新成果基本上作为“公共物品”(Public goods)被企业外在性地消费。随着独立地、内在地、私人地进行R&D活动具有越来越大的必要性和利益,从事排他性技术创新产权的创造,就成为许多有实力的大型公司的重要选择。因而,知识资本化的进程在巨型公司出现之后才逐步开始启动。

从上述企业模式变迁的情况看,企业模式每一次变革都是生产力的革命所要求、所决定的。每次生产力革命的内容不同,因此企业模式的性质、特征和内容也就相应地不同。具体地说,每一次科技革命之后或早或迟要相应发生产业革命,而每一次产业革命都以产生出新的主导产业或新主导产业群为标志。主导产业或产业群内部的相关企业构成的新模式,往往有很大概率成为新型企业模式。对此进行理论分析和概括,通过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新型企业模式演进成为主流企业模式的速度就会大大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