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新的概念及创新理论

创新的概念及创新理论

时间:2022-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创新的概念及创新理论20世纪初,“创新理论”在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来。三是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即市场创新。五是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即组织管理创新。根据创新的程度不同,可分为根本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他把发明与创新分开,强调第一个将发明引入生产体系的行为才是创新。

一、创新的概念及创新理论

20世纪初,“创新理论”在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熊彼特以“创新理论”为核心,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质、动力与机制,探讨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周期波动,预测了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提出了独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体系

熊彼特以创新理论为其经济学说的核心内容,在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等领域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其理论学说在西方经济学中自成体系。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要点有如下六个方面。

(一)熊彼特关于创新的概念

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

所谓生产函数,是在一定时间内,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的投入同产出或劳动的最大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它表示产出是投入的函数。每一生产函数都假定一个已知的技术水平,如果技术水平不同,生产函数也不同。比如,生产一种产品,原来实行手工劳动,需要劳动力较多,生产工具比较简单,现代科技和经营管理方法很少适用,这是一种生产函数。现在改用机器操作,劳动力较少,现代科技和经营管理方法得到广泛应用。这里生产函数发生了改变,或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实现了“新组合”,其结果是后者可以比前者获得更多的利润。

这种“创新”或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包括五种情况:

一是引进新的产品,即产品创新。制造一种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与过去产品有本质区别的新产品。

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即工艺创新或生产技术创新。采用一种产业部门从未使用过的方法进行生产和经营。

三是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即市场创新。开辟有关国家或某一特定产业部门以前尚未进入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

四是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即开发新的资源,不管这种资源是已经存在,还是首次创造出来。

五是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即组织管理创新。如形成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建立或打破某种垄断。

(二)创新与发明

发明属于科技成果在某领域中的新创造。通常指人们做出前所未有的重大成果。这种成果包括有形的物品和无形的方法等,其特征是这些物品或方法在发明前客观上是不存在的。

创新是把一项新技术、新工艺、产品新创意引入生产,进而到市场销售的过程,并实现了价值。创新不一定非要是重大技术进展的商业化,它也可能仅仅是对渐进变化的技术诀窍的利用。

蒸汽机的出现是发明;将它从煤炭开采业应用于其他工业如纺织业,则是创新。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指出,1903年,莱特兄弟制造了简陋的飞行器,这是发明创造;30年后,麦道公司设计、制造出第一架飞机用于商业航空,这就是创新。

发明是一个具体结果,强调新颖性和独特性,注重首创,可以申请发明专利。

创新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强调社会性、价值性和实用性。虽然不少创新的基础不少是发明创造,但创新是发明创造的实用化、商品化、市场化的过程。

根据创新的程度不同,可分为根本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渐进性创新指每一次创新只产生微小的技术改进,没有质的突破,但随着创新的日积月累,最终可能产生质的飞跃。渐进性创新要比根本性创新容易得多,所以人人都有创新的机会,成功的机会也大。在企业里,一些渐进性创新能为企业提高效率、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性能带来实实在在的进步,作用不可低估。

(三)创新概念的延伸

熊彼特的创新概念主要属于技术创新范畴,也涉及到了管理创新、组织创新等,但他强调的是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因而他所说的创新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是指经济上引入某种“新”的东西,不能等同于技术上的发明,只有当新的技术发明被应用于经济活动时,才能成为“创新”。他把发明与创新分开,强调第一个将发明引入生产体系的行为才是创新。

1992年,在英国贸易工业部主持的第一届创新演讲大会上,当时的索尼公司董事长盛田稻夫指出,创新绝对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他的演讲题目是:S≠T,T≠I,意思是科学不等于技术,技术不等于创新。他分析道,“仅仅有了创新性的技术,并不能说自己已经实现了创新。我认为,真正的创新必须包括三个核心要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个创新力’,即技术上的创新力,加上产品规则上的创新力以及市场营销方面的创新力”(Stamm,2003)。

从那时起,这种广义上的创新概念开始变得越来越普及。今天,大多数的人已经把创新理解为一种思维方式和理念,而不仅仅是具体的技术上的突破。这种观点对于在组织中推行创新的企业家来说显然是非常贴切的。它意味着为了增长组织的创新力,仅仅在研发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还远远不够,他们需要对组织的每一个方面都加以考虑,比如组织的系统、流程和结构,战略、组织文化乃至领导风格都要加以调整。

创新无处不在,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存在着创新。事物之所以可以被叫做创新,往往是因为它改善了我们的工作质量,改善了我们生活的质量。

(四)创新与企业家

熊彼特指出:“我们把新组合的实现称为‘企业’;把职能是实现新组合的人们称为‘企业家’。”企业家活动的动力来源于对垄断利润或超额利润的追逐,其目的或结果是实现“新组合”或创新。可以说,创新的承担者(主体)只能是企业家,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是经济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发明者不一定是创新者,只有企业家才会有能力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实现“创新”。同样,资本家和股东也不同于企业家,资本家和股东是货币所有者,物质财富的所有人,而企业家则是资本的使用人、实现生产要素新组合的首创人。企业家可以同时是一个资本家或是一个技术专家,或是一个技术发明者,但拥有资本的资本家或技术发明者如果不把他们的资本和技术用于生产方式的新组合,没有创新行为,那他们就不能成为企业家。

在熊彼特看来,企业家应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有眼光,能看到市场潜在的商业利润;

二是有能力,有胆略,敢冒经营风险,从而取得可能的市场利润;

三是有经营能力,善于筹集和组织社会资源,进行并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最终获得利润。

企业家之所以创新,是因为他看到创新可能带来的赢利机会,或使潜在的赢利机会变成现实的利润。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利润和企业家精神(创业)。

(五)创新与经济增长

熊彼特认为,经济会由于创新而增长,但这种增长呈现周期性。

创新能够导致经济增长,是因为创新者不但为自己赢得利润,而且为其他企业开辟了道路,起了示范。创新一旦出现,往往会引起其他企业模仿。普遍的模仿,会引发更大的创新浪潮,于是经济走向高涨。当较多的企业模仿同一创新后,创新浪潮便消逝,经济出现停滞。如果经济要再度增长,就必须有新一轮的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证经济持续增长。

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过程是通过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的周期过程实现的,而创新是决定这种周期的主要因素。经济危机是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周期性的经济现象,繁荣之后,便是衰退,衰退和萧条就是危机,摆脱经济危机只有通过创新。

(六)创新与经济发展

熊彼特认为,经济发展是一种“质变”或生产方法的“新组合”,它与经济增长的最大区别在于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内部自行发生变化的结果。

用熊彼特的话来说,创新就是实现生产方法的新组合,创新就是经济发展。因此,“创新”、“新组合”、“经济发展”实际上是一个意思或同义语。

在熊彼特看来,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他注意到,创新的过程,是不断破坏旧的结构,不断创造新的结构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破坏过程。一批又一批企业在创新浪潮中被淘汰,一批又一批新的企业在创新浪潮中崛起。具有创新能力和活力的企业不断发展,生产要素在创新过程中实现优化组合,经济就会不断发展。持续创新,持续破坏,持续优化,持续发展。这就是创新的经济发展逻辑。经济发展了,必然带动社会发展。所以,创新也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