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末位淘汰制

%末位淘汰制

时间:2022-08-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跑得慢的会被吃掉。这在华为内部被称为“末位淘汰制”。在中国部分行业采用了末位淘汰制,使该行业中真正不合格的人遭到了淘汰,少数优秀人才因此脱颖而出。末位淘汰制也有其消极意义:员工没有主人翁感,天天沉浸在危机中,人人沉浸在危机中。

跑得慢的会被吃掉。华为人并不是生来就是一条条狼。原华为副总裁兼人力资源总监张建国说:“要把一群食草动物转变成一个狼性组织,必须有狼的出现,也就是必须有被狼‘吃掉’的个体!”

当狼群中的狼王老了的时候,年轻的狼会把它从头狼的位置上拉下来,这样才能保持群狼整体的强大,这是狼的淘汰机制。任正非曾在一次内部讲话中指示,“每年华为要保持5%的自然淘汰率”。这在华为内部被称为“末位淘汰制”。华为认为通过淘汰5%的落后分子能促进全体员工努力前进,让员工更有危机感,更有紧迫意识。

IT行业是技术性很强、竞争很残酷的行业。华为从一开始就注意培养员工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让员工真切地知道,除了来自外界的危机和竞争外,公司内部也有竞争。这种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一直贯穿在华为员工整个人生历程中。华为的入职培训是很艰苦的,并且坚持着5%的淘汰率,一个班二三十人中,最后一名无论考试成绩多好,都要被淘汰。这种内部竞争机制激励着每一名新员工都努力学习,力争上游。

对于“老资格”的干部,任正非同样实施着严格的淘汰制度,他说:“我们非常多的高级干部都在说空话,说话都不落到实处,‘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因此产生了更大一批说大话、空话的干部。现在我们就开始考核这些说大话、空话的干部,实践这把尺子,一定能让他们扎扎实实干下去,我相信我们的淘汰机制一定能建立起来。”看似残忍的考核制度,杜绝了华为组织内的“南郭先生”。

《华为基本法》第七十条明确指出:公司在经济不景气时期,以及事业成长暂时受挫阶段,或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启用自动降薪制度,避免过度裁员与人才流失,确保公司渡过难关。任正非并不主张大量的裁员,有些淘汰的员工也并不解雇,而是进入“再培训”或“内部创业”。IBM在1993年大裁员的时候,将发明光变相法的利文森错裁,导致IBM失去了在高精细芯片加工领域的技术领先与垄断地位。任正非也十分担心,类似的事情也会发生在华为。2003年,华为内部以运动的形式号召公司中层以上员工自愿提交“降薪申请”,并下调了应届毕业生的底薪。这种折中的方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华为的紧迫形势。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国家的森林公园引进了500头驯鹿,几年之后,人们发现优越的自然条件并没有使驯鹿的数量明显增加。相反,驯鹿的体质越来越衰弱,数量也不断减少。经过生物学家的指导,森林公园的管理者引进了十几头狼。由于有狼的追杀,驯鹿开始拼命地奔跑,跑得最慢的驯鹿就成为了狼的食物。在狼的追逐下,驯鹿群的体质大为增强,又经过几年的时间,驯鹿的数量不仅没有因为狼的捕食而减少,反而大量增加。

爱尔兰作家阿奎利斯·艾克斯在他的著作《豺狼的微笑》中写到:狼,是陆地上生物中最高的食物链终结者之一。由于有狼的存在,其他野生动物才得以淘汰老、弱、病、残的不良族群;也因为有狼的威胁存在,其他野生动物才被迫进化得更加优秀,以免被狼群淘汰。所以,是狼使生态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没有狼的存在,生态上将出现良莠不齐、传染病丛生的局面,不利于生命稳定、健康、平衡地发展。

华为淘汰制是一种良性的新陈代谢机制,它把竞争机制引入内部,把竞争的观念输入员工心中,有效的防止了组织内部的惰化情绪,提升了组织的生机和各方面的业务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末位淘汰制有其积极意义:它能起到公平竞争、激励员工、淘汰后进、保护优秀的作用。在中国部分行业采用了末位淘汰制,使该行业中真正不合格的人遭到了淘汰,少数优秀人才因此脱颖而出。末位淘汰制也有其消极意义:员工没有主人翁感,天天沉浸在危机中,人人沉浸在危机中。大家都在担忧:不知哪一天,淘汰的就是我。员工之间相互猜疑、相互嫉妒或贬低,总怕别人比自己强。

所以,在末位淘汰制的实际应用中,应该坚持辩证的思想,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是应用者的学习典范。他认为,挑选最好的人才是领导者最重要的职责。他说:“领导者的工作,就是每天把全世界各地最优秀的人才延揽过来。他们必须热爱自己的员工,拥抱自己的员工,激励自己的员工。”作为“世界第一CEO”,杰克·韦尔奇给公司领导者传授的用人秘诀是他自创的“活力曲线”:一个组织中,必有20%的人是最好的,70%的人是中间状态的,10%的人是最差的。这是一个动态的曲线,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必须随时掌握那20%和10%里边的人的姓名和职位,以便做出准确的奖惩措施。

一般来说,实施末位淘汰制应该坚持以下几种原则:

第一,招聘时要尽力做到量才而用,避免一开始就埋下被淘汰的隐患,浪费了企业的职位资源和企业培养的精力。

第二,签订合同时,双方就应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对“末位淘汰”达成一致,并在合同中有明确的说明。

第三,应用“末位淘汰”的前提是拥有一套客观公正,并且公开透明的绩效评价体系,如果这样做了,排在末位上的员工自然无话可说。

第四,考虑到我们目前正处于转型期,还不能完全按照西方国家的方式运作,对“末位者”应尽可能采取温和的方式处理。

总之,如果企业在使用“末位淘汰”制时,能始终本着“公开、公正、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形成制度,就能不断激发员工的潜能,使企业不断地涌现出新的竞争潜力,增添新的活力,而“末位淘汰”这四个字,就会变得“听起来挺酷,做起来挺好,用起来挺顺,想起来挺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