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多元发展,诱惑十足

多元发展,诱惑十足

时间:2022-08-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SOHO的不断发展,潘石屹羽翼渐丰。由于对互联网作用的认可,曾有一次合作机会吊足了潘石屹的胃口。面对多元化发展的诱惑以及来自众人的游说,潘石屹早就动心了,一直迟迟未行动的他是在担心什么,还是早有考虑呢?潘石屹的战术1.夫妻商讨,达成共识面对各种各样的机会和诱惑,潘石屹也常会动心。2.专注房地产,并且只做下游多元化发展虽然诱惑十足,但是潘石屹对于进入其他行业一直十分谨慎。

随着SOHO的不断发展,潘石屹羽翼渐丰。潘石屹及其公司的名气不断上升,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商人希望与潘石屹合作,希望潘石屹能够进军除房地产之外的其他行业。同时,身边的朋友也不断劝说潘石屹进行多元发展和异地扩展。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甚至在一次会议上说潘石屹“不思进取”,拿着那么多钱不发展、不扩张。

面对来自外界的劝说和多元发展的诱惑,潘石屹会心动吗?

坎里那些事儿

单飞之后的潘石屹,留在了北京做房地产开发。潘石屹发挥自己的创新性,在中国玩起了“SOHO”概念,其开发的第一个项目SOHO现代城就取得了巨大成功,从此潘石屹名声大噪。

成为亿万富翁的潘石屹,成了众多商人的追逐对象。很多商人都希望能与潘石屹合作或者找潘石屹投资。每天都有人找潘石屹借钱、投资,或者是寻求帮助。曾经有一位小伙子带着自己的电池项目三番五次地找潘石屹,谈到激动之处甚至一度落泪,希望潘石屹能够支持他这个项目的发展,潘石屹在内心深处也一直在作思想斗争,到底要不要投这个项目?

让潘石屹最为动心的就是互联网行业。在潘石屹心目中,互联网是上帝赐给人们最好的交流工具,他曾盛赞互联网技术:“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近十年、二十年的变化是巨大的,超过过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变化,我想这些飞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最初是门户网络、电子商务,紧接着出现了搜索引擎,之后就出现了现在的博客,似乎要把一个长达上千年的变化浓缩到几年,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实现,这是一种在技术的深刻影响下的变化趋势。”潘石屹在很早之前就开通了博客,并利用博客不断发表自己的观点。

由于对互联网作用的认可,曾有一次合作机会吊足了潘石屹的胃口。20世纪90年代,潘石屹到美国,美国华登基金董事长陈立武找到他,希望他能够投资高科技。后来,一位叫彼得刘的人也找到他,希望他出钱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基金公司经理们每次见到潘石屹都会大谈投资IT的商业前景。潘石屹虽然很动心,但是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在反复商谈无果之后,彼得刘说:“潘总,你不投,我们没有办法,只能找其他合作伙伴了。”后来潘石屹听说,他们找的这个合作伙伴是“四通立方”,他们合作的产物就是现在的新浪网。

多年之后,谈及这个往事,他心中依然无限感慨,曾开玩笑说:“如果当时我投资的话,现在新浪网就是我的了。”

其实,在公司发展过程中,潘石屹有很多机会可以自然而然地向其他行业扩张。比如,SOHO中国有限公司曾开发了一个非常著名的“长城脚下的公社”。“长城脚下的公社”被认为是中国当代建筑的一个符号,一直以来都是潘石屹的骄傲。“公社”建成之后,入住的价格非常昂贵,住上一晚最便宜也得1000美元。潘石屹完全可以借此机会进军酒店经营行业,让自己发展的触角延伸得更加广阔。

但是,2005年7月8日,SOHO中国却出人意料地与凯宾斯基酒店管理集团签订了“长城脚下的公社”的委托管理协议,将酒店经营管理权移交给了凯宾斯基酒店管理集团。放弃这一次多元扩张的良好机会甚至一度引起媒体和公众的猜测,认为潘石屹是因“公社”经营亏损才出此下策。

一直对多元发展谨慎之至的潘石屹甚至将自己的理念带到了自己的本行——房地产领域。整个房地产行业可以分为两段:第一段是上游,包括拿地、拆迁等;第二段是设计、建房、销售。一直以来,潘石屹对上游退避三舍,坚持只做下游,这让他也失去不少赚钱机会。

面对多元化发展的诱惑以及来自众人的游说,潘石屹早就动心了,一直迟迟未行动的他是在担心什么,还是早有考虑呢?潘石屹会不会经不住诱惑最终踏上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呢?

潘石屹的战术

1.夫妻商讨,达成共识

面对各种各样的机会和诱惑,潘石屹也常会动心。虽然离开了万通,但此时的潘石屹并不孤单,因为他的妻子张欣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才女。凡遇事,两人可以相互商量对策。

在面对来自多元发展的诱惑时,潘石屹就曾征求过张欣的意见。张欣曾对潘石屹说:“不要太看重机会,而是应该想办法建设好自己的建筑,不光口头上这样说,而且要这样做。只有你全身心地去做一件事,你才能感动周围的人来帮助你,你也才能把事情真正地做好,任何投机取巧都不要去做,也不要去想。”

张欣的一番话对潘石屹的触动非常大。潘石屹深知自己只会盖房子,也真正地喜欢盖房子。中国已经迎来一个建筑时代,社会对于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大,专营房地产一样很有前途。

2.专注房地产,并且只做下游

多元化发展虽然诱惑十足,但是潘石屹对于进入其他行业一直十分谨慎。当年在万通时期,潘石屹与冯仑的经营理念的主要差异也正是在于此。在万通有一定积累之后,冯仑的想法是尽量往其他领域和区域扩张,进行多元化经营,以此来分散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但潘石屹却认为,进入陌生领域不但赚不到钱,反而会分散公司的资源,使得主营业务受到影响,所以潘石屹主张专营房地产。最终,理念的差异导致了万通几兄弟的分手。

潘石屹曾回忆说:“我对在万通的那段经历作了反思,万通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多元化经营,摊子铺得太开,到全国各地去投资。所以我得到的教训是,一定要专业化经营。1995年年初从万通出来后,我就下了决心,今后只做房地产一项。”

的确,每一个行业都有其相应的壁垒,特别是那些充分竞争的行业,更是有各种各样有形或无形的门槛。要成为一个行业的领头羊,企业和企业家一定要有多年的人脉、商业感觉等方面的积累。

潘石屹专业化经营的思想影响他经营的方方面面,就在自己从事的房地产事业中,他也是只专注于下游。房地产上游主要包括拿地、拆迁等,这主要是依靠政府的规划指标,花钱不多,但耗时比较长;而房地产下游主要包括设计、建房、销售,成本就会高很多。潘石屹深知自己的长项不在于上游,而在下游,所以他的经营思路就是,不大搞土地储备,而是每拿一块地就要建造出最好的建筑来。

坎外真经

1.只有专注发展,才能保持领先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必定是一位综合性人才。虽然是综合性人才,但也绝对不是无所不知,只有专注本行业才能取得巨大成功。如果一个企业家对自己的行业不是特别了解,不是本行业的行家,在遇到困难时就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一个企业也是如此,必须在行业中做到专注,才能真正达到精通的境界。如果盲目地转型和扩张,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对于企业和企业家来说,专注发展非常重要。企业必须专注于能力和精力所及的行业,并全力以赴才能实现发展目标。如果企业今天想做这个产品,明天换做那个产品,到头来,终将一无所获。只有专注发展,才能保持领先。

2.听不懂的不做

在商界有这么一句话,叫“懂哪行,做哪行”,对于自己不懂的行业最好不要做,不然,到头来不但在新进行业“竹篮打水一场空”,甚至会牵连自己的现有业务。潘石屹在发展过程中就是一直秉承“听不懂的不做”的原则。他曾用电影《英雄》中的无名自比:我无名,自幼失去父母,是孤儿,没有名字,所以大家叫我无名。无名就可以一心一意去练剑,十年期间练出剑法是“十步一发”。精明的他甚至不会为房地产中的拿地和拆迁承担风险,哪怕做下游要付出偏高的成本,他仍然专注于“为少数人盖房子”的梦想。

3.多元发展要谨慎

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寻求长期发展而采取的一种经营战略。一般情况下,当一个企业的规模扩大之后,都会有扩大业务领域、走多元化道路的想法。

多元化经营的确有它的优势:首先是多元化经营可以使得企业利用内部化优势提高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率;其次是企业进行多领域经营,采取不同质的产品组合经营策略或跨行业的经营策略可以分散企业的风险;再次是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可以在企业内部产生协调效应,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能力。

但是,多元化发展也有其弊端。比如多元化经营会分散企业有限的资源,同时会加大企业的战略管理难度,使企业的管理营销费用上升。

所以,选择多元化发展一定要慎重。史玉柱曾在一次演讲中说道:“现在的民企几乎无一避免地走多元化之路,一做大就多元化,但往往三五年就完蛋,我就这样完蛋过一次。其中道理很简单,领导者的知识面、团队的精力、企业的财力都是有限的,但机会是无穷的。现在各领域的竞争都是白热化,企业只有发挥最大的精力,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立足。投资不熟悉的领域一定要慎重,宁可错过100次机会,也绝不要投错一个项目。”

当然,如果企业符合一定的条件,不失时机地进行多元化扩张也是可行而且必需的。比如,企业所处的产业已经是夕阳产业了,不选择其他产业只有死路一条;企业所处的产业已经严重饱和,在可以预见的很长时间里,公司都将处于微利甚至无利状态等,企业就应该积极地选择其他行业发展。

总之,企业要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专注于一些行业。即使是超大型公司,也是在有限的多元化中追求专业化。只有专注,才能把所有的精力和智力在一个时间里完全集中到要做的事情上。当然,即使企业留有余地,到底要不要进行多元化扩张也要看企业家个人的经营理念,如潘石屹这种只想专心卖房子的企业家最终也不会选择多元化发展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